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营养杯容器育苗技术

营养杯容器育苗技术

营养杯容器育苗技术
摘要
在我国大力发展生态林业的环境下,本文通过简要介绍营养杯容器育苗技术中容器的类型和规格,并重点介绍容器育苗技术中营养土配制、施肥、灌溉等关键技术,以期能够提高苗木的产量和品质,从而改善现阶段我国林业育苗的现状。

关键字:营养土容器育苗容器
目录
摘要 (I)
目录 (II)
1.引言 (1)
2.育苗容器研究 (1)
2.1容器种类 (1)
2.2容器规格 (2)
3.容器育苗技术 (2)
3.1营养土 (2)
3.2施肥技术 (3)
3.3灌溉技术 (3)
3.4容器苗病虫害及杂草防治 (4)
3.5容器苗出圃 (4)
4.结论与建议 (4)
参考文献 (5)
1.引言
随着生态林业的发展与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对种苗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育苗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

对于造林工程来说,苗木是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苗圃是苗木生长发育的场所,采取何种苗木培育技术和措施,是与林业育苗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优良的育苗管理措施和技术是保证林业需求的根本条件。

对容器育苗是现代林业育苗技术的主要环节,是 60、70 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育苗技术。

由于它适应性强,生长快,根系完整,培育周期短,成活率高,保存率高,节约种子,节省劳力,降低成本,有利于培育优质壮苗和林木速生丰产,以及便于机械化作业等特点,因而国内外发展速度较快,而且越来越被重视。

各地采取不同材料、不同容器、不同树种、不同方法进行了容器育苗和容器苗造林,比过去有所发展,有所提高。

但还没有一个系统的技术研究方案。

因此有必要系统的开展容器育苗的技术研究,旨在为某些地区提高造林成活率,保证造林质量,加快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辟新的途径,奠定良好基础。

2. 育苗容器研究
容器是培育容器苗的主要设备。

容器的种类和规格不仅影响苗木生长,也与育苗成本直接有关。

目前开展容器育苗的地区,一般都根据“适用、经济”的原则,尽量选择材料来源广、加工制作容易、成本低,而且经过生产实践证明有利于容器苗生长的容器,并且尽量考虑制作使用方便,保水保温性能好,浇水后及起苗,搬运时不易破碎等条件。

2.1容器种类
塑料薄膜容器:一般用厚度为 0.02~2.04mm 农用塑料薄膜制成,具有制作简便、价格低廉、牢固、保湿、保温、防止养分流失、播种后出苗早、育苗效果较好等优点,是当前我国使用最广泛的容器,适于培育各种树种和不同规格的容器苗。

营养砖:主要用于华南桉树等树种的育苗。

用腐热有机质、火烧土、苗圃地上添加适量无机肥、谷壳等配制成营养土,经拌浆、成床、切砖、打孔而成长方形营养砖块。

这种方法育苗单位面积产苗量是常规圃地单位面积产苗量的10 倍,成本也相对较低。

营养钵:用具有一定粘持性的土壤,加适量磷肥和砂土压制而成,和营养砖相似。

纸容器:我国早期使用的纸质容器是用废报纸、牛皮纸等糊成各种规格的纸筒。

培育的苗木长势良好、成本低,而且通气和透水性良好,但是到栽植时大部分纸筒腐烂,所以纸容器只适于培育期限短的苗木,在气温高、雨水多的地区不宜采用。

硬塑料杯:在塑料中加入固化剂及其它添加剂压制成六角形、方形或圆锥形,底部有排水孔。

这类容器成本较高,但可以回收重复使用。

2.2容器规格
育苗容器的大小取决于育苗地区、树种、培育期限、苗木规格及造林地立地条件等,容器的形状有圆柱形、棱柱形、方形、圆锥形、蜂窝状等。

其规格因树种及苗龄的不同,差异较大。

容器规格对苗木生长有显著的影响。

总的趋势是在一定范围内容积越大,苗木地径、重量均越大,但对苗高的影响则不显著,适当增大容器直径,相应降低容器高度可以有效地促进苗木地径的增长。

3.容器育苗技术
3.1营养土
营养土又叫培养基,培养土,混合土,它经过选择和人工配制而成装在容器内,为苗木生长发育提供各种营养和水分,是容器育苗的主要组成部分。

3.1.1营养土具备的条件
1、营养土的材料的质地必须致密均匀,能抓牢种子与苗木,不论干湿其体积变化不大,如质地太疏松,土团容易松散,太粘紧容易板结。

2、营养土的保水,保肥性能要好:因为容器小,营养土少,苗木生长所需的水分养分必须经常补充,因而营养土必须具备良好的保水,保肥性能。

3、营养土通透性能,有足够的孔隙度,有良好通气,透气,透水性能。

满足种子发芽,苗木生长对空气的需求。

4、营养土的材料重量要轻,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如果营养土太重对于搬运及运输都极为不利。

5、营养土中不带病虫菌和杂草种子,如果杂草多,拨草极为不便,发生病虫,
会造成大量容器苗的死亡。

6、含盐量低,有较强的阳离子代换能力,含盐量高容易造成根系列化反渗透现象,使苗木萎丐。

阳离子代换能力强,可以维持营养元素正常供给。

3.1.2营养土的材料和配方
1、营养土的材料:砂子、表土、泥炭、水藓泥炭、堆肥、蛭石、珍珠岩、草皮土、黄心土、火烧土、森林腐殖质土、树皮粉、稻壳质、未经耕种山地土、塘泥。

2、接种:培育松、栎、桦木类树苗,应接种菌根菌(真菌,从松林中挖到表土20CM以内土壤),用10%的菌根土混入基质中,然后装填容器播种,移苗。

3、营养土的配方:一般都以一种材料为主要基质,然后掺加进其他的一些材料以空头营养土的性能(重点从营养土的持水性、通气性、容积比重和阳离子交换能力等四方面考虑),一般以2-4村料配合,另外也可掺合部分有机或无机肥料。

在配制方法上,一般采用按体积比混合,当前公认较好,通用经济的营养土是泥炭,蛭石:其体积混合比有1:1,3:2,3:1等。

4、营养土的调制与消毒:营养土的调制方法很简单,只要把各种成分混合拌匀,制成质地均匀,含有适当水分,没有杂草种子和病虫害来源的营养土即可。

3.2施肥技术
由于容器育苗期的生长空间有限,苗木在生长过程中从基质中吸取有限的营养物质,而且营养元素在生长过程中大量消耗,因此,施肥技术对苗木的质量有重要的影响,直接关系到苗木移植后的成活率。

容器苗的追肥一般是针叶树出现初生叶,阔叶树出现真叶时开始追肥。

一般结合浇水按一定的氮、磷、钾比例配成 1:200~300 的水溶液施用。

前期浓度不能过大,防止干施化肥。

追肥宜在傍晚进行,不能在午间高温时施用,追肥后要用清水冲洗幼苗叶面。

3.3灌溉技术
浇水是容器育苗田间管理的最关键的一环,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浇水比施肥更重要。

不同植物需水量不同,所以应对苗木进行合理分区。

需水量相近的苗木分在同一区或组,在喷灌时一定要确信每个容器都获得大约等量的水。

容器苗的用水量一般要大于地栽苗,灌溉的次数也随着季节的不同而变化,灌水量和灌水次数依植物的需要而定。

3.4容器苗病虫害及杂草防治
圃中的病虫害防治是生产管理的重要环节,管理不慎会造成苗木的损失或生长不良,尤其在苗期阶段的立枯病和猝倒病,严重时可导致幼苗全部死亡。

防止幼苗病害的主要方法就是基质消毒,可采用溴烷或福尔马林熏蒸。

杂草和苗木在空间、水分和养分资源上产生竞争,因此必须及时除去。

除草本着“除早、除好、除了”的原则。

除草在基质湿润时连根拔除,以防松动根苗。

化学除草时除草剂要经过试验后才能使用。

除草时间不定,要求是保持容器内、苗床上和步道上无杂草,同时去掉多余的苗木,每个容器内只保留一株强壮的苗木。

3.5容器苗出圃
容器苗培育期限,南方一般为 3~6个月,北方一年以至一年半。

但近年北方也有培育百日苗雨季造林的,西南干热谷地区一般也是一年出圃,高寒地区的云杉、冷杉则要 3~4 年才能出圃。

容器苗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时才能出圃,合格苗要达到一定的地径和苗高,并形成良好的根团同时要求长势良好,苗干直色泽正常,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

休眠期出圃的针叶树要有饱满的项芽,并充分木质化。

4.结论与建议
林业上应用的育苗容器大体可以分为两种。

第一种容器的制作材料能在土壤中被分解,第二种容器的制作材料在土壤中不能分解。

容器的形状也是多种多样的,这些都需要适时选取。

营养杯容器育苗技术关键是营养土的配制,应该根据不同树苗选择营养土的配料和配比。

同时还应该保证肥料和水分的供应,及时处理害虫和杂草。

所以,各地区应根据其环境特点选择相适应容器育苗技术,并在长期的实验总结的基础之上形成一个系统的技术研究方案。

同时保证造林质量,为提高该地区的造林工程和我国绿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 施红霞,史秀梅.林业育苗现状及容器育苗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 2013(17), 5-7
[2] 张宝鑫,古润泽.容器育苗技术在城市绿地大树移植中的应用.奥运环境建设城市绿化行动对策论文集, 2004, 105-106
[3] 李静.辽西地区水土保持型苗木容器育苗技术研究.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9, 15-57
[4] 王艳军,黄永辉,任光宇.营养杯容器育苗技术. 河北林业, 2010(3), 25
[5] 张继善,李永林. 浅析油松容器育苗中营养土配制技术.科技致富向导, 2012(33), 55-5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