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
麻醉药品处方至少保存3年,精神药品处方至 少保存2年。
关于度冷丁、盐酸二氢托菲的合理使用: . 度冷丁:
不良反应:
治疗剂量有时引起轻度不良反应,包括眩晕、出汗、口干、恶心、 呕吐、心动过速或晕厥,但一般卧床病人很少发生;久用可成瘾。过量中毒 可出现昏迷;呼吸抑制,偶可先出现阿托品样中毒症状,然后转入抑制。 禁忌症: 有以下情况者不可服用本品: 1.呼吸抑制、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肺功能受损者及支气管哮喘者。 2.颅内压高、颅脑损伤者。 3.分娩前2~4小时。 4.肝功能受损、甲状腺机能不足者、高龄与虚弱者。
☆ 增加“储存”(第五章),注重相关单位的硬件和
软件建设 ☆ 没有单设“进出口”章节
☆ 强化麻精药品流入非法渠道的行政控制和查处,
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条例》主要内容 ——第一章 总则(6条)
☆ 第二条中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进出口审批: 依据《药品 管理法》第四十五条执行 ☆ 第三条目录:列入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目录的药品和其 他物质,精神药品分第一类和第二类 麻醉药品类别:阿片类、可卡因类、大麻类以及合成麻
☆ 第二十三条 定点批发企业具备的条件 麻、第一类定点批发企业还应具有供药能力和安全经营 的管理制度
《条例》主要内容 ——第三章 经营
☆ 第二十四条 全国性批发企业由国家局批准 区域性批发企业由省级局批准
专门从事第二类批发业务的企业由省级局批准
全国性、区域性批发企业可经营第二类 ☆ 第二十五条 全国性批发企业向区域性批发企业、经批准向使用资格 的医疗机构以及其他单位销售 批准全国性批发企业时明确供药责任区域
麻醉药品注射剂仅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 或者由医疗机构派医务人员出诊至患者家 中使用。
医疗机构应当要求使用麻醉药品非注射 剂型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患者每2个月复 诊或者随诊一次。
对于需要特别加强管制的麻醉药品,盐酸二 氢埃托啡处方为一次用量,药品仅限于二级以 上医院内使用;盐酸哌替啶处方为一次用量, 药品仅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
• 专用处方遗失(被盗)必须及时报 告医院保卫科; •使用后的由药剂部门按规定的年限保存 麻醉药品专用处方保存3年 精神药品专用处方保存2年 其他特殊管理药品处方保存2年 普通药品处方保存1年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格式 由三部分组成: 前记、正文、后记。
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的印刷用 纸为淡红色,处方右上角分别标注“麻”、 “精一”;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的印刷用纸 为白色,处方右上角标注“精二”。
采购和储存
购买药品付款应当采取银行转帐方式。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入库验收必须 货到即验,至少双人开箱验收,清点验收 到最小包装,验收记录双人签字。入库验 收应当采用专簿记录 。 储存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实行专人 负责、专库(柜)加锁。对进出专库(柜) 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建立专用帐 册。
醉药品类等(包括有关药用原植物)
精神药品类别:兴奋剂、致幻剂、催眠镇静剂等
《条例》主要内容 ——第一章 总则
2005年9月27日三部门公布了新的目录: 麻醉药品 品种121种、将原按精神药品管理的强痛定、复
方樟脑酊两个品种列入麻醉药品管理;
精神药品品种130种、增加8个;麻黄素列为易制毒品种的
专项管理。三唑仑( 俗称迷魂药、迷奸药)氯胺酮 (K粉)
《条例》主要内容 ——第四章 使用
医疗机构的使用管理: (药监部门也有监管职责)
负责麻精药品的监管工作(第五条)
对使用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第五十七条) 医疗机构要与网络连接、未连接的要报送数据(第五 十八条、第五十九条) 发现医疗机构未按规定购买麻、第一类及时通报卫生 部门、必要时暂停供应(第六十条)
《条例》主要内容 ——第三章 经营
☆ 第二十六条 区域性批发企业向本辖区具有使用资格的医疗机构销售、 特殊地理原因跨省销售由国家局批准
批准区域性批发企业时明确供药责任区域
区域性批发企业之间调剂后2日报备 ☆ 第二十七条 全国性批发企业从定点生产企业购进 区域性批发企业从全国性批发企业购进,经省级局批准 可从定点生产企业购进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 培 训
《条例》基本情况
☆ 原两个管理办法合并
☆ 九章八十九条
☆ 2005年7月26日国务院第100次常务会议通过
☆ 温家宝总理2005年8月3日签发
☆ 自2005年11月1日起实施
《条例》总体思路 管得住、用得上、用得起
配套文件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 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培训和考核的通知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管理 规定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处方书写
•处方药名不得缩写或简写 •处方开具前要核对取药人身份证和除痛 病历上载明的医疗机构 •医师不得为自己开麻醉、精神药品处方 •开方时应在病历或专用病历记录 •除痛病历使用2个月的患者要复诊或随 诊一次
处方管理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必须根据有关规 定的颜色、格式、内容印制专用处方、统 一编制号码(序列号); •专用处方必须计数管理,在入库时清点 数量; •专用处方的保存必须做到专人负责、专 柜加锁; •领取专用处方必须记录处方的数量、编 号范围、领用部门、领用人; •各部门领用的专用处方仅供该部门的医 师使用
药物的种类: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 疾病的限制:因镇痛需要长期使用麻醉
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的重症癌症患者; 其 他危重病人确需使用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 药品止痛的(如艾滋病、截瘫病患者等)
病人的性质:非住院的又无法来医院
接受治疗的病情严重的患者
办理专用病历需要的手续
•二级以上医院的医疗诊断证明
•患者户口簿(村委会或居委会的证明) •患者身份证 •代办人身份证 •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使用知情同意书,患者 (家属)签字。 •必须在指定的医疗机构使用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由医疗机构按照 规定的样式统一印制。
急诊需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 射剂处方为一次用量;其他剂型处方不得 超过3日用量;控缓释制剂处方不得超过7 日用量。
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 量;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 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为癌痛、慢性中、重度非癌痛患者开具的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处方不 得超过3日用量;其他剂型处方不得超过7 日用量。
•盐酸二氢托菲:
•盐酸二氢埃托啡片是一种麻醉性高效镇痛药,是阿片受体激动剂。舌下 用药产生作用较快,口服用药无效。呼吸抑制作用相对轻于盐酸吗啡。 •适应症: 本品仅限于创伤、手术后及诊断明确的各种剧烈疼痛的止痛,包括对吗 啡或哌替啶(度冷丁)无效者。 •不良反应: 一般不明显,有时可引起类似于吗啡或哌替啶(使冷丁)的头晕、恶心、 乏力、出汗,甚至呕吐等反应。卧床病人比活动病人反应轻,一般无需特 殊处理,可自行缓解。偶见呼吸减慢至每分钟10次左石,用呼吸兴奋药尼 可刹米可纠正,也可用吸氧纠正,未见吗啡样致便秘作用。非医嘱或用法 不当的超量用药可发生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近于停止、昏迷等。遇 呼吸暂停时可人工呼吸加压给氧,并肌肉或静脉注射盐酸纳洛酮0.4mg,以 对抗本品的呼吸抑制作用。本品对循环系统的功能影响很小。本品有耐受 性及依赖性,连续多次使用本品后,止痛持续时间缩短。 •禁忌症: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
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使用专用处方。
具有处方权的医师在为患者首次开具麻醉 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时,应当亲自诊 查患者,为其建立相应的病历,明确诊断, 办理《除痛病历》和签署《知情同意书》。 病历由医疗机构保管。
医师处方权
•有处方权医师在医务部、门诊药房、住 院药房、急诊药房留存签名。 人员变动及时更新; 备案表至少3年更新一次; 备案表保存3年。
《条例》主要内容 ——第三章 经营
☆ 第二十八条 确立送货制 ☆ 第二十九条 第二类定点批发企业向医疗机构、定点批 发企业、经批准零售连锁总店以及其他单位销售
☆ 第三十条 麻、第一类不得零售;
个人购买禁止现金交易 ☆ 第 三十一条 “三统一”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经市级 局批准可经营第二类精神药,须凭医师处方售药。
医疗机构可以根据管理需要在门诊、急诊、 住院等药房设置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周 转库(柜)和在临床科室备用少量麻醉、精神 药品,但备用数量不得超过本机构规定的数量。 周转库(柜)应当每天结算。
脑外伤神志不清者或肺功能不全者禁用本品。
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 管理规定
管理机构和人员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由分管负责人负 责,医疗管理、药学、护理、保卫等部门 参加的麻醉、精神药品管理机构,指定专 职人员负责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日 常管理工作。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并严格执行麻醉药品、 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采购、验收、储存、保 管、发放、调配、使用、报残损、销毁、 丢失及被盗案件报告、值班巡查等制度, 制定各岗位人员职责。日常工作由医务、 药学、护理部门共同承担。
《除痛病历》由医务科办理
《除痛病历》首页应标明患者本人的基本情况, 包括病情摘要、诊断、疼痛程度以及建议使用麻 醉、精神药品的品种、规格、剂量等,还应注明 首次复诊日期,同时在病历首页背面附上诊断证 明存根以及患者及代办人身份证复印件 《除痛病历》由药房保管,需要长期使用麻醉、 精神药品的患者在复诊和续购药品时,需出示本 人身份证、诊断证明和《除痛病历》,接诊医师 将有关证件与病历核对无误后开具麻醉、精神药 品,复诊情况还要记录在该患者的除痛病历中。 长期使用麻、精药品的患者因疾病治疗需要转 院的,转出医院要出具诊断证明,并与转入医院 做好转院交接手续,转入医院要按照有关规定为 患者新建《除痛病历》。
《条例》主要内容 ——第三章 经营
☆ 第三十二条 第二类精神药零售凭专用处方按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