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选材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中考作文选材方法例谈选材专项训练选择“好的材料”是考场作文能否取得高分的一个重要因素。
很多同学的中考作文立意正确、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语句通顺,但就是不能感染读者,当然不会评上高分。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选材不理想。
那在选材方面,我们该怎么着手呢一、何谓选材:选材,简单地说,就是作者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观点。
二、选材上常见的误区:1.材料低幼化。
一部分学生由于写作水平差,写作时选材总把思维拘于家庭、学校、班级等领域,定调于亲情、友情、师生情等主题上,这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关键是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认识仍停留在小学阶段。
记叙平铺直叙,没有细节,没有波澜;描写缺少修饰,形象不够生动,意境不够优美;抒情缺乏真情实感,显得干瘪、牵强;议论也总是蜻蜓点水,触及不到问题的本质。
2.材料陈旧化。
由于学生阅读面狭窄,选材往往跳不出教材、文本和历史的积累,喜欢列举“英雄榜”“英烈榜”,古今中外伟人、名人、死人等大家熟知的人和事比比皆是。
这样的材料就缺乏时代的气息。
3.材料单一化。
一部分学生在选材时往往很单一,紧紧抓住原材料不放,或就原材料进行扩充,或以话题故事为原型杜撰,或对原材料就事论事,折腾不休。
4.抄袭或变相抄袭现象严重作文是严禁抄袭的,但每次考试总不能避免。
有的学生平时积累不够,大脑空空,靠考前临时抱佛脚读背上几篇,在写作时就偷工减料,把平时阅读中遇见的类似文章进行剪贴拼接,文章呈现出一种克隆或变相克隆现象。
5.选材杂乱,凑字数。
一部分学生在选材时,全然不顾题目要求和写作意图,一味堆砌材料,只求凑够600字。
结果造成思路不清,中心不明或不够突出。
三、选材的要求和原则:选材的要求:思想健康,力避禁区(如思想禁区、道德禁区、恋爱禁区等);新颖典型,力避陈腐;要切实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慧眼独运,以新制胜”。
选材应遵循的原则:选材要着眼当代,紧贴现实生活,坚持做到:只选新的,不选旧的;只选亲身经历的,不选道听途说的;只选小材料,不选大材料;只选深刻的,不选浅薄的;只选具体的,不选空洞的;只选有趣的,不选平淡的;只选罕见的,不选常见的。
四、思维训练指导1.冲破定势(1)同一题目多角度选材。
例如,写“我的妈妈”可以从妈妈的性格、脾气、品德、才能、爱好、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选材。
(2)同一中心多种选材。
例如,“在学雷锋活动中”这个作文题时,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思考:①可采用对比的手法,选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材料来表现中心;②打破只写一个健全人的思维定势,可以写一个身残志坚的“活雷锋”;③可采用一群人的材料来表现中心;④可通过写一个人的变化来反映这个中心。
(3)同一材料多种立意。
如,写“《滥竽充数》读后感”这个作文题,为了突破“滥竽充数”的思维定势,可以另辟蹊径:①南郭先生很有自知之明,他比那种占着位置不做事的人强;②造成南郭先生得以“充数”多年的根本原用是“大锅饭制度”,说明要发展必须改革;③南郭先生在乐队里“充数”多年,没有一个人举报,这与乐师们普遍存在的明哲保身的思想有关。
2.启发相关联想,训练思维的变通性。
相关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某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
通过相关联想,能不断拓宽思维空间。
例如,在写“雨”这一自然景观时,可进行正相关联想和反相关联想。
3.充分展示个性,训练思维的独特性。
创新思维必定是个性思维。
在作文时可“换角度”、运用“批判的眼光”思考,从而获得与众不同的思维方法。
五.选材方法指导首先要积累材料做生活的有心人,勤观察,多思考。
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感情。
”关注时事,关注热点,作文选材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踏准时代的节奏,融入自己的真情,才能选出打动人心的材料。
其次谈如何选材。
选材用材都必须围绕中心开展,努力实现材料充实、典型、真实、新颖的目。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做法比较可取:1.把熟知的材料选出来。
回避陌生、首选熟悉,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这应该是选材的一个原则。
自己亲眼所见的,亲身经历的,亲耳所闻的,深切感悟的,才是了然于心的,才是真实动人的。
只有先感动自己,才有可能感动别人。
对于自己不熟悉、不大熟悉的材料,选用时很容易出现漏洞,因此,一定要慎重选用。
2.把独特的材料筛出来。
我们的生活看似相似,但是,个人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成长历程,不同的生活圈子,所以,每个人都会有独特的可写材料。
保证选材的独特性,有个很简单的操作方法,那就是将你接到题目后最先想到的两个材料抛弃不用(因为这些材料也会是别人容易想到的),启用第三次想到的材料。
3.把时代的影子照下来。
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改变,新事物、新话题层出不穷,选材应当与时俱进,作文才具有时代感。
平时要关注社会热点,关心时事新闻,这样,就能为文章引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材料、新景象、新理念。
我们不大可能从宏观上去表现这个时代,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折射时代的变迁。
4.把陈旧的材料改过来。
对于旧材料,可以再次使用。
但是,不应该完全照搬,而是要经过技术化处理,做到常用常新:可以进行延伸拓展,沿着原有的故事继续设想后来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可以逆向解读,撇开一般性的认识观点,从与之相反的角度去审视旧材料;可以转换视角,从叙述主体、切入角度上创新等等。
5.把精华的部分亮出来。
材料的精华部分,主要是与主旨紧密勾连的那个部分,具有较强感染力的那个部分。
对于这些地方,要浓墨重彩,细致描绘;要放在开头、结尾等重要醒目的地方。
这样,才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六.选材实例解说实例一题目:润物细无声选材:切合题意的材料很多,试举三组如下;第1组:( 1 )值日同学把垃圾扫到教室一角就回家了,第二天早自习时,X老师不声不响地撮出去倒掉。
(2)食堂里自来水没关好,同学们视而不见,X老师默默地把水龙头拧紧才去打饭。
(3)夏日中午,几个同学乱扔冰棒雪糕纸,X老师一一拾起,丢进废纸篓。
第2组:(1)“我”做了某种错事,出乎意料的是,X老师找“我”谈话时没有大发雷霆,而是平静耐心地开导“我”。
(2)大扫除时,X老师又是拎水冲教室,又是爬高擦玻璃,大家在老师带动下抢干脏活、累活。
(3)一次.X老师病得很厉害,他在医院输过液后,不让学校知道,照常给我们上课。
从此,同学们学习更认真了。
第3组:(1)炎夏一日,刚上完课的X老师顾不得自己已汗流浃背,打来几盆凉水泼洒在教室地上以降温。
(2)班上同学去车站服务遭人讽刺,大家委屈,老师在教室里挂出“大海”彩图和“要培养大海一样的胸怀”的字幅,并亲自带大家再去火车站做好事。
(3)同学们作文中描写人物易“千人一面”,一次讲评课上,X老师请五位同学作“模特儿”,让大家写《五双眼睛》。
辨析:在以几件事写一个人的记叙文中,如果像第(1)组材料那样,仅从同一角度选取几则相同类型的素材,内容未免过于单一,人物形象也不够丰满。
第(2)组材料虽然注意到围绕中心从不同角度与侧面选材,思路较为开阔,但仍未脱“旧材料、老面孔”的窠臼,缺乏新意,又有编造、套用之嫌。
相比之下,第(3)组材料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三个材料有生活上的关心、思想情操的熏陶、学习上的启发指导,既典型又精当,能写出一个“教书育人”、“润物细无声”的好老师的形象,比较有深度。
(二)思考下列各题如何选择题材:1.《网》2.题目:与_____对话“选材”例析请以“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作文展台】风景(三类文)想到那个洪灾泛滥的季节,我感动的泪水便会夺眶而出。
(开篇简洁,下笔有情。
)由于家乡地处近湖区,洪魔早早地把爪牙伸进了它的心脏。
(比喻形象,形势危急。
)我们一家四口在解放军战士的援助下,上了山上的避洪区。
父亲很倔强,在楼房顶上死活不肯上船。
母亲用生命威胁,他才慢吞吞地上了船。
此时父亲的脸色煞白,眼睛痴痴地望着那已成汪洋的远方,我们清楚,水里淹没的是他一辈子的家产。
(透过人物的表情,我们可以看到洪水给村民带来的灾难。
)在山上避洪的日子里,父亲辗转不安,我和哥哥夜里时常听到父亲和母亲的低语:“他娘,这水不久就该退了吧,他哥俩还要到外地去读书,学费可高着哩!”不久,便听到父亲低低的带着试探性的话语:“两个孩子的学习成绩都好,家里又没有多少积蓄,本想*那几亩地……我身子骨还可以,你看——”“不行,你都五十多了,能出去干什么:不如我回娘家看看,我哥也许能帮上忙。
”母亲把话抢了过去。
“那哪行啊,你哥刚能糊口过日子,能帮上什么忙”父亲说,“就这么定了,我明天动身,干万别让孩子们知道。
”(抓住一个细节,突出父爱的深沉。
)次日清晨,父亲提着那破旧的旅行包走了,那微驼的背影消失在晨雾中。
不久后的一天,突然传来噩耗:父亲被砸断了一条腿。
从此,全家蒙上了厚厚的一层阴影,父亲则躺在病榻上整日整夜地责怪自-已。
(这类材料出现在文幸中,显得不真实。
)我很想帮家里解决一些困难,可出去了J乙次,都没有找到工作,反而还花去了几百元钱。
(这个材料作用不大。
)洪水退下去了,全家人却没有一点笑容。
就在我极度失望的时候,村长带着一个人进来了,原来是前来慰问灾民的客人。
家里不但领到了粮食,还拿到了1000元慰问金。
那一天,母亲感动得眼泪直流,父亲也早已泣不成声。
在大家的帮助下,我和哥哥又重返了校园。
(写政府对家庭的关照不是不行,不过由于材料角度太大,难以写出真情实感。
)【失分会诊】失分点:(1)主要失分点:本文写“洪水发生”,无新意可言;写“面临失学”,是平常之事;写“得到帮助”,也是普普通通。
这种不假思索、随意取材的做法,容易让材料“撞”到一块。
选材上的失误,是本文最大的问题。
(2)次要失分点:切入角度太大,情感做作,显得不真实,更谈不上感人。
提升点:先是在材料的取舍上下工夫,建议删去“我外出打工”的情节,修改“爸爸断腿”和“政府慰问”两个情节。
“爸爸断腿”这一情节,不妨改一下,改成“受伤”或者“无助”等内容,这是文章的重点,应该重点写,只有将生活的“苦”写得淋漓尽致,后面的情感才会“真挚感人”。
结尾的内容,可以用抒情的笔调,借助肖像、景物等描写手段,增添语言的魅力。
2.一类文解析风景我喜欢在落雪的深夜,泡一杯热茶,捧一本诗集,陶醉在满屋书香的氛围中。
把茶叶放进铮亮的茶杯中,热茶一冲,那干瘪的茶叶就在滚沸中翻腾舒展,碧生生地还原出生命浓缩的绿色。
浓香的茶,浓香的书,就那么源源不断地灌输到我的生命里来了。
只觉得字里行间,皆为层叠之青山,潋滟之绿波。
慢慢地,我开始体味诗的意境。
我欣赏陶渊明的闲适自然,读他的诗,余味悠长;我偏爱王维的明快清朗,诵他的诗:意深情浓;我也喜爱李白的奇特思绪,激情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