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艺术设计
从学科角度看,“艺术设计”有明确、具体的领域,区别于机械设计、工程设计等,其活动范围限定在艺术性的设计方面。
从艺术角度看,“设计艺术”可以喝绘画、雕塑、篆刻、书法、舞蹈、音乐等艺术形式并列,成为艺术离得一个分支。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既然在词语中将“设计”和“艺术”放在一起,就说明二者之间有很深的联系,相互支撑的同时相互影响。
标签:现代艺术;艺术设计;影响
一、现代艺术设计的基本涵义
(一)、设计与艺术
设计和艺术两个词哪个在前哪个在后,是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述,意义明确。
论文将以学科为基准采用“艺术设计”,考虑到行文习惯,之后将在个别段落省略“设计”前面的“艺术”一词,仅称作“设计”。
1.设计具有艺术的特点
设计的过程和产品被接纳的过程都受到感情和审美的影响;
设计和艺术都是创造性活动,且不可重复;
而这都是以人为本,为人類的生活提供服务。
都是从人的精神层面出发,并且作用于人的精神层面,是创作者的观念和理想的传达。
通过以上三点,就可以看出二者之间有很大联系,甚至可以从某些方面得到统一。
造成这种特性的原因有很多,但是社会和时代却是主要影响因素。
现代设计和现代艺术的产生几乎同步,因为当时的设计师和艺术家所处的社会背景几乎是一致的。
十九世纪中后期,欧洲大工业生产基本饱和,资本主义的弊病越来越明显,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下,导致的失业和贫穷,引起很大一部分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关注,并且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产生怀疑,并且将个人的观点通过绘画和设计作品等形式展现出来。
2、艺术与设计之间的相互影响
设计和艺术之间互相影响,尤其是现代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极大,二者在诸多方面存在共性,不论是构成形式还是视觉传达的方式。
艺术领域的很多成果都被设计所借鉴,历史上很多艺术大师像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丢勒等,都是全才,他们在艺术创作的同时还从事设计实践。
以达·芬奇为例,在他的笔记中就有很多设计性的发明,他在当时就已经提出直升机的概念,并且依据他自己的理解绘制了设计草图,这些草图通过现在的计算机分析,可行性非常高。
若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科技水平允许的话,那么直升机的历史将被极大地延长。
还有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他们不但是绘画和雕塑大师同时还是专注大师从至今仍保存的的圣彼得教堂等家住作品来看,和大师笔下的绘画作品一样,堪称经典。
相反的,设计也深深地影响着艺术。
设计活动贯穿整个人类生活,通过设计和技术革新不断改变这人类对世界的观察方式,并且影响着人类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
一方面,设计材料和生产工艺的不段进化被艺术家所青睐,就如手工艺里的纸艺、木艺、陶瓷、金属工艺、聚合材料和印刷等工艺,或者广告、多媒体的等设计技术都被艺术家又以表达艺术观念和革新艺术的创作方法,甚至是产生新的艺术门类。
同时在精神层面上,有设计产生的文化观点和哲学理念,也被艺术家们所关注。
尤其是当今社会,设计产业中所包含的人类社会对物质的诉求,和社会价值的取向,都是当代艺术家探讨和思考的重要内容。
做多艺术形式和流派的产生都是寿直接受到设计的启发和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生活的理解的不断发展,艺术也会从中获得新的使命,焕发新的生命力。
3.艺术和设计的区别
设计和艺术虽然在很多领域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从目的,或者说是价值取向上有着很大的区别——设计不会完全脱离其功能性而演变成纯粹的艺术。
简单的总结就是艺术史建立在精神层面上的,可以完全的,特立独行的成为个人观点和思想的表达与宣泄。
设计则是通过对人类在物质上诉求的理解,最后通过物质层面的表现,作用于人类生活。
不同层面决定了两者间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
以上作为铺垫,从基础上理清艺术和设计的关系,接着我们来看看“设计”的基本涵义。
(二)、设计的基本含义
关于“设计”定义有很多,在此不做重点进行阐述。
简单举例,如1999年版《辞海》中对“设计”的释义为:“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案、图样等,如服装设计、厂房设计。
”而英语“设计”(design)一词是从拉丁语designare(动)或designun(名)得来,在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中的明确解释为:“进行某种创造时计划、方案的展开过程,即头脑中的构思。
一般指能用图样、模型表现的实体,并非最终完成的实体,只是指计划和方案。
他的一般意义是,未产生有效的整体而对局部之间关系的调整。
其有关结构西部的确定则可以从四个方面考虑:(1)可使用的材料;(2)这种材料适用的制作技术;(3)从整体出发的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4)对旁观者和使用者来说,整体效果如何。
”
由此可见“设计”一词收到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在应用范围扩大的同时,恨意本身在不断变化。
但不管其含义如何变化,最后“设计”的切入点是美的创造,在设计过程中寻找最适合的审美表达形式则是一项重要任务。
时代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作为时代表现的现代艺术设计也会越来越显著地发挥它的时代性,时刻着眼于未来,紧跟时代的变迁,不断变化发展。
21世纪是知识爆炸科技长足进步的世纪,艺术设计的观念也只有在时代的召唤下才能探索未知,不断调和,服务人类对于美的追求。
汤贺平(1988.11.09),男,汉族,籍贯:辽宁沈阳,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美术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