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南方电网公司配电自动化站所终端技术规范

2南方电网公司配电自动化站所终端技术规范

2到3岁早教教案(二)ICS备案号:Q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配电自动化站所终端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istribution terminal unit目次前言 (IV)1适用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4技术要求34.1环境条件34.2功能架构与外观结构45功能要求85.1电源要求85.2遥信功能要求95.3遥测功能要求95.4遥控功能要求95.5保护和逻辑控制功能105.6分布式馈线自动化(选配)115.7电能质量监测(选配)125.8配变量测采集与控制(选配)125.9设备状态监测(选配)125.10配电变压器状态监测(选配)125.11环境湿度监控(选配)135.12水浸监测(选配)135.13烟雾监测(选配)135.14安防门禁监控(选配)135.15视频监控(选配)135.16新能源并网接入(选配)135.17对时功能要求135.18通信功能要求135.19数据处理及传送功能145.20维护与调试功能155.21其他功能156技术参数156.1模拟量采样156.2遥信采集166.3遥控166.4保护动作准确度166.5信息响应时间166.6信息通道166.7装置功耗166.8可靠性166.9时钟176.10机械特性176.11绝缘性能176.12电磁兼容176.13可靠性要求18前言为规范配电终端的技术要求,确保配电终端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根据配电终端实际建设、运维、应用经验,公司组织制订了《配电自动化站所终端技术规范》,为公司系统提供采购和验收的技术依据。

本标准对配电自动化终端的技术指标和性能指标提出了详细的要求。

本标准由南方电网公司生产设备管理部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南方电网公司生产设备管理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南方电网公司生产设备管理部、广东电网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曾强、黄邵远、李有铖、罗俊平、顾衍璋、余兆荣、雷炳晖。

本规范由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批准。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执行中的问题和意见,请及时反馈至中国南方电网公司生产设备管理部。

配电自动化站所终端技术规范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配电自动化站所终端的结构要求、技术指标、性能指标等主要技术要求,适用于中国南方电网公司范围内配电自动化站所终端的规划、设计、采购、建设(或改造)、运维、验收和检测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2423.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 2423.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 2423.4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GB/T 2423.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d:自由跌落GB/T 2423.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b:设备用恒定湿热GB/T 2423.10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Fc和导则:振动(正弦)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 9969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GB/T 10125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GB/T 11287 电气继电器第21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振动、冲击、碰撞和地震试验第1篇:振动试验(正弦)GB/T 13729 远动终端设备GB/T 14436 工业产品保证文件总则GB/T 14598.3 电气继电器第5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绝缘配合要求和试验GB/T 14598.8 电气继电器第20 部分: 保护系统GB/T 14598.9 电气继电器第22-3 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辐射电磁场骚扰试验GB/T 14598.10 电气继电器第22-4 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4598.13 电气继电器第22-1 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1MHz 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4598.14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第2 部分:静电放电试验GB/T 14598.16 电气继电器第25 部分: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磁发射试验GB/T 14598.17 电气继电器第22-6 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一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的抗扰度GB/T 14598.18 电气继电器第22-5 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浪涌抗扰度试验GB/T 14598.274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第27 部分:产品安全要求GB/T 15153.1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2部分:工作条件第1篇: 电源和电磁兼容性GB/T 15153.2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2部分:工作条件第2篇:环境条件(气候、机械和其它非电影响因素)GB/T 17626.2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3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4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快速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抗扰度试验GB/T 17626.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2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振荡波抗扰度试验DL/T 630 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DL/T 721 配电自动化远方终端DL/T 814 配电自动化系统技术规范DL/T 1461-2015 配电自动化系统技术导则发改委〔2014〕14号令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国能安全〔2015〕36号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等安全防护方案和评估规范的通知Q/CSG 110006 南方电网DL/T634.5104-2002远动协议实施细则Q/CSG 110007 南方电网DL/T634.5101-2002远动协议实施细则Q/CSG 110010-2011 南方电网继电保护通用技术规范Q/CSG 110032-2012 南方电网10kV-110kV元件保护技术规范Q/CSG 110035-2012 南方电网10kV-110kV线路保护技术规范Q/CSG 1204009-2015中国南方电网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3.1配电自动化终端remote terminal unit of distribution automation安装在配电网的各类远方监测、控制单元的总称, 完成数据采集、控制、通信等功能的终端,简称配电终端。

3.2站所终端distribution terminal unit(DTU)安装在配电网馈线回路的开关站、配电室、环网柜、箱式变电站等处,具有遥信、遥测、遥控和馈线自动化功能的配电自动化终端。

4技术要求4.1环境条件4.1.1正常使用条件4.1.1.1系统运行条件1)系统额定频率:50Hz;2)系统电压:10kV/20kV;3)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不接地、消弧线圈接地和小电阻接地。

4.1.1.2周围空气温度1)环境温度范围:-25℃~+55℃;2)最大日温差:25℃;3)日照强度: 0.1W/cm2 (风速0.5m/s);4)环境温度最大变化率:1℃/min。

4.1.1.3环境湿度1)湿度:5%~100%;2)日平均值不超过:100%;3)月平均值不超过:95%;4)最大绝对湿度:35g/m3。

4.1.1.4耐受地震能力规定为8度,应满足表4.1的规定。

表4.1 耐受地震烈度试验试验方法按GB/T 13540进行。

4.1.1.5污秽等级不低于d级,绝缘爬电比距31mm/kV。

4.1.1.6盐害0.30mg/cm2强电解质。

4.1.1.7雷电及风暴日数150日/年。

4.1.1.8日照强度0.1W/cm2(风速0.5m/s)。

4.1.1.9安装地点户内/户外。

4.1.2特殊使用条件配电自动化站所终端可以在不同于4.1中规定的正常使用条件下使用,这时用户的要求应当在下述特殊使用条件的规定选取。

4.1.2.1周围空气温度对于周围环境空气温度高于40℃处的设备,其外绝缘在干燥状态下的试验电压应取本标准的额定耐受电压值乘以温度校正因数Kt:1-+.0K=T)003340(t式中:T ——环境空气温度,℃。

4.1.2.2其它参数设备在其它特殊使用条件下使用时,用户应参照GB/T 4796、GB/T 4797、GB/T 4798的规定提出其环境参数。

4.2功能架构与外观结构4.2.1功能架构站所配电自动化终端对下实时监控一次设备、环境监控设备、安防门禁设备、视频监控设备、新能源并网设备等运行状态,对上与配网主站进行信息交互。

按照功能划分为以下几个模块:a)测控模块;b)保护模块;c)电能质量监测模块;d)配变监测模块e)设备状态监测模块;f)智能馈线自动化模块;g)环境监测模块;h)安防门禁模块;i)视频监控模块;j)新能源接入模块。

4.2.2外观结构4.2.2.1挂式结构设计a)总体要求1)所有设备(包括继电器、控制开关、控制回路的开关及其他独立设备)都应有标签框,以便清楚地识别。

外壳可移动的设备,在设备的本体上也应有同样的识别标记。

2)电池的安装结构要求维护更换方便,可以独立拆卸(在拆卸电池时不涉及其他部件)。

3)终端的端子板定义须采用印刷字体并贴于箱门内侧。

b)挂箱设计1)挂箱颜色:RAL7035,要求采用工业机箱,挂箱宽深高尺寸不大于:600mm×350mm ×800mm(户内)。

2)机箱焊接件的焊缝应牢固可靠,无裂纹,无明显的未熔合、气孔、夹渣等缺陷。

外表面应打磨平整。

3)机箱各结合处及门、覆板的缝隙应匀称,同一缝隙的宽度之差不大于0.8mm。

4)采用304不锈钢材质,表面拉毛工艺或喷塑工艺处理。

前门加工所使用的板材厚度≧2.0mm,箱体板材厚度≧1.5mm。

箱体焊接处使用氩弧焊工艺,渗入箱体内焊料均匀分布,确保焊接的可靠性,焊接连接处内表面无缝隙及焊接痕迹。

5)外箱前门应安装加强筋,以确保其刚度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6)机箱中的固定连接部位应牢固可靠,无松动现象;不拆卸的螺纹连接处有防松措施;可拆卸连接连接可靠,拆卸方便,拆卸后不影响再装配的质量,且不增加再装配的难度。

7)箱内安装零件的设计应充分考虑结构的合理性以及同一工程的一致性;在满足机械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钣金件的安装螺钉数量,原则上2U高度内螺钉的数量不多于2个。

8)门上密封条采用机械发泡工艺实现,成型的密封条平整均匀分布,密封条表面无肉眼可识别的气泡或气孔,密封条无脱落或部分脱落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