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主梁上拱度计算方法
传统检测法有:“水准仪”检测法,包括吊钩检测法、塔尺检测法两种;测距仪法。
由于受电动单梁起重机主梁结构、小车行程止挡限位及电动葫芦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对在用电动单梁起重机主梁上拱度的检验不管采用哪种检测方法,测量时所选取的跨度与起重机实际跨度或多或少都存在有一定的偏差。
有时(如采用吊钩法)这种偏差甚至会达
1〜2mm。
此时如果没有对所检测的主梁上拱度进行正确的修正,那么对检验结果的判定(特别是跨度较小时)很有可能会出现误判。
如:1台新安装的电动单梁起重机的实际跨度为
7.0m,而测量时所选取的跨度最大只能为 6.0m。
试载前所检测出的上拱度为 5.5mm。
根据
检验标准规定新安装的电动单梁起重机主梁上拱度应为(1〜1.4)S/1000,此时如果按跨度7.0m简单地按测量所选取的 6.0m跨度所对应的标准来直接判定所检测的数值时,可能会误判为该项目不合格,而实际上将检测数据经过跨度偏差修正后,其上拱度应为合格。
因为跨度的偏差与上拱值并非成线性关系,所以,对所测的上拱值如果不加以正确修正,那么其所检测的上拱值对检验结果的判定影响很大,甚至可能会出现误判。
如图1所示为起重机主梁检测示意图,检测时所需拱度尺寸为HE。
图1现场检验电动单梁起重机主梁示意图
1.主梁
2.电动葫芦
3.大车轨道
4.小车行程止挡装置
基于高精度全站仪与AC MES的现场检查方法如下: 现场测量得:AF、EF、CH
根据几何关系可计算得:
OE
AF2 EF2 \ 2EF
OH = 、0E2-CH 则:
HE =0E -OH
1、轨道测量参数
超高基准:左右两根钢轨中心之间的距离
基本轨距:左右两根钢轨表面以下16mn处内侧之间的距离;
棱镜常数/高度:轨道小车棱镜常数-34.4mm;
图4.1.2-1中心线、超高说明图
在直线段是平行于两根铁轨的,而在曲线段应该是平超高:两根铁轨表面中心线之间在竖直面内高差
SOik:fn<UtL
起重机轨道检测
中心线:轨距的一半,
行于曲线切线的。
2、起重机行车轨道自动检测系统一代效果图及实物图
图4.1.4-1轨道小车一代效果图
图4.1.4-2 轨道小车一代实物图
图4.1.4-3 轨道小车一代细节图
图4.1.4-4 起重机行车轨道自动检测系统总图
3、测量流程
(一)勘测现场,明确测量的轨道;
(二)选择合适位置安装轨道小车;
对于精调测量的工作距离,建议10-360m,有效工作距离350m最远不要超过400m否则难保证测量精度,尤其是高程精度。
(三)安装全站仪基座,架设全站仪,并进行基准定位;
1、通常来说,全站仪安置于轨道小车有固定棱镜一侧,架设于线路的外轨(高轨)正上方,且保证全站仪架设高度尽量低;直线段高低轨参考下一段大里程方向曲线段。
2、全站仪即可架设在大里程端,也可架设在小里程端;
3、全站仪与小车棱镜同侧是保证线路平面精度;
4、全站仪架设高度尽量低是保证线路高程精度;
(四)启动采集软件,遥控轨道小车动作;
(五)记录相关数据,生成分析报表并输出;
4、起重机行车轨道自动检测系统性能参数
测量精度:±1.0mm;
工作温度:-10C - 50E
测量范围:0.5米-600米
精准范围:10米-360米
小车重量:6.8公斤
工作时长:16小时
待机时长:25天
遥控器时长:180天
遥控半径:750米
左、右轨向(10米弦)示值误差:±1.0mm;左、右高低(10米弦)示值误差:±1.0mm;轨距测量范围:1410mm〜1470mm;
轨距变化率示值误差:0.5%。
;
轨距示值误差:±0.5mm;
水平及超高测量范围:200mm;
水平及超高示值误差:±0.5mm;
里程示值误差:±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