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代史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中国近代史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屠杀中国人民的三大惨案: 1、1894年日军制造的旅顺大屠杀
2、1900年八国联军在北京屠杀义和团民 3、1900年俄国在中国东北制造的江东六十四屯 惨案
八国联军攻打天津。
俄军捕杀中国人。
日军屠杀义和团民。
(二)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从1840-1919的80年中,最主要的几个不 平等条约?
一、军事侵略
(一) 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二)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三)勒索赔款,抢劫财富
(一) 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从1840年到1919年的80年间,资本—帝国 主义对中国发动了多次的侵略: 1、5次大规模侵华战争 2、三次武装入侵 3、奇怪的战争:日俄战争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第三节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的觉醒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一、军事侵略 二、政治控制 三、经济掠夺 四、文化渗透
为什么使用“资本—帝国主义”这个概念?
资本—帝国主义势力对中国的侵 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势力对人民的压迫, 是近代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原藏于圆明园。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女史箴图》 流失海外,现藏英国大英博物馆。
铜铸猪首原来与另外十一个生肖铜像并列于北京圆明园,当年 英法联军入侵火烧圆明园时把十二生肖铜像偷走。2003年春天,文 物专家从一位美国私人收藏家处寻访到铜像,经过艰苦的谈判,美 国人最终同意转让给中方。澳门富商何鸿燊先生得知此消息后,他 向捐款人民币近700万元购回圆明园猪首铜像。
《南京条约》、《瑷珲条约》、《天津条 约》、《北京条约》、《中俄堪分西北界 约记》、《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四种主要手段: (1)直接割占——以沙俄为最 (2)直接驻兵——日本关东军,成为日军侵 华的急先锋 (3)设立租界 (4)划分势力范围
“租界” -“国中之国”
“租界”是 十足的殖民地, 这里的一切都 由外国殖民者 管理,不受中 国法律的丝毫 制约,俨然成 为“国中之国” “租界”成为 资本—帝国主义 对中国实行武力 恫吓,实行政治 和经济侵略的基 地,起着极其凶 恶的作用.
(二) 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南京条约》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 要由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 《天津条约》洋货只需在海关交纳2.5%的子 口税,就可以中国内地通行无阻。
而中国自己的商人“逢关抽税,过卡抽 厘”。
关税自主权是国家重要主权。进出口 税率的降低,有利于资本——帝国主义向 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使中国海关失 去了保护本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图中一个是熊,有横霸无忌的样子,占东三省地 方,是譬喻沙皇俄国;一个是虎,有守住不放的 样子,占长江一带地方,是譬喻英国;一个是肠, 有贪得无厌的样子,占山东地方,是譬喻德国; 一个是蛤蟆,有任意收揽的样子,占广东、广西、 云南地方,是譬喻法国;一个是太阳,他的光线 到福建地方,是譬喻日本;一个是鹰,飞来分食, 是譬喻美国。其旁题词曰:“沉沉酣睡我中华, 那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 似瓜。”
义和团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 仇恨外国侵略势力带来的铁路、轮船、 洋货、教堂,见到这些必毁之而后快。 八国联军入侵中国,镇压义和团运动。 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义和团运动在清政 府和帝国主义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
义 和 团 战 士

中国的谶纬预言 甲午海战前: 海式样——“海失洋” 八国联军入京前: 京式样——“京失洋”
八国联军抢劫的白银
2、外国的“探险队”、“考古队”盗取、 骗取文物 3、外国人(外交官、商人、旅游者、学者) 骗取或盗取文物 国内文物界有个广为流传又让人伤心的说 法:敦煌虽在中国,但敦煌学却在国外; 安阳殷墟虽在河南,看甲骨文却要到日本。
斯坦因与王圆箓
金石学家:王懿荣 美国甲骨文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里森
(四) 操作中国的经济命脉 80年中,中国借的外债230笔,总共有18 亿两白银,以关税和盐税担保。 清政府每年的关税和盐税收入4000- 5000千万两,大部分用于偿付外债,自己 只能得到一点“关余”、“盐余”。
外国资本在中国设立的银行,是它们对中国进行资本输 出的枢纽,成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中心。
(三) 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从1865年起出现入超
帝国主义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现代交通运输业
1904年德国人修建的天津火车站
当时的资本输出与今天的引进外资有何不 同?
1、根本不同点是独立自主还是受制于人, 是平等还是不平等。 2、背景不同:今天民族工业具有一定的国 际竞争力,而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无法与 亲和力资本抗衡。 3、结果不同。
仅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就向清 政府勒索库平银2.6亿两,加上 掳获的战利品和现金,合库平 银3.4亿两,折合5.1亿日元, 相当于日本全国年财政收入的 6.4倍。刚刚强盛起来的日本, 靠着从中国掠夺的这笔巨额财 富养肥了自己。
这笔巨款,2000万日元给了天皇; 1000万日元用于备荒;1000万用作 教育基金;1200万日元用来补助 1898年的财政支出;其余的都用来 扩军备战和建立军工产业。
二、政治控制
(一)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二)镇压人民的反抗 (三)扶植、收买代理人
(一)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1、逼迫中国允许外国公使பைடு நூலகம்驻北京 鸦片战争初期,通过妥协派琦善、耆英、伊 里布等人,来对清政府施加影响; 《天津条约》:外国公使常驻北京-是清政 府的“太上皇”
2、北京政变后公开勾结 1861年辛酉政变,肃顺等顾命大臣被清除, 恭亲王奕和慈禧太后掌权
(二)
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致远号
1、1859年6月击退进攻大沽炮台的英法联 军 2、中法战争期间刘铭传指挥击退法舰 3、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 4、许多爱国官兵英勇献身
刘铭传
冯子材
关天培铜像
此日漫挥天下泪, 有公足壮海军威。 光绪皇帝为谁写的 挽联?
致远舰部分官兵照片:立梯口双手合抱者 即为舰长邓世昌,右立之洋人即为他的轮机长 (英国人)Purvis,两人皆于黄海海战殉职。
外国银行
法国在上海设立的东方汇理银行
德国在汉口设立的德华银行
四、文化渗透
(一) 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二) 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一) 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文化渗透:帝国主义在思想上、精神上对 中国人民进行奴役。
上海天主教堂的传教士。
位于上海徐家汇的天主教堂。
传教士正在向上海徐家汇一带 的孩子们传教。
(二)镇压人民的反抗
太平天国运动时,不仅向清政府供应军火、 船只,而且组织“洋枪队。
发生教案时,搞武力恫吓
八国联军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八国联军和清军在齐化门外屠杀义和团
听命于联军的巡捕将义和团团民押往刑场
(三)扶植、收买代理人
慈禧
清廷上谕
袁世凯
袁世凯与列强公使的合影。
三、经济掠夺
(一) 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南京条约》5个通商口岸 《天津条约》10个口岸 《北京条约》增加天津为口岸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一) (二)
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 义和团运动和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一)
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
列宁指出:“欧洲各国政府(最先恐怕是俄国政府) 已经开始瓜分中国了。”
八国联军总司令、德国元帅瓦德西 给德皇威廉二世的奏议:“关于近年以来 时常讨论之瓜分中国一事”,现在“实 为一个千载难得之实行瓜分时机。”
D、参与掠夺文物
美国传教士裨治文承认,他们千里迢迢 来到中国,“与其说是由于宗教的原因, 毋宁说是由于政治的原因。” 美国传教士伯驾鼓吹“只有战争能开放 中国给基督”。
“在殖民地修建教堂、驻扎传教士,就象在 殖民地修建兵营、驻扎侵略军一样必要。” “一个传教士抵得上一营军队。” “与其设立九个军事据点,不如设立九个 教堂更为有效。”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各处进行其“殖民 事业”时,传教士常常被使用为先驱者,基督圣经 被看做是和炮舰同样有效而相济为用的武器。
鸦片战争后,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教活动通过 不平等条约而被确定下来,传教成了外国侵略势 力渗入中国内地的一个重要武器。
A、参与鸦片贸易
B、参与搜集情报为侵略战争服务
C、参与不平等条约的制定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三)勒索赔款,抢劫财富
1、战争赔款: 《南京条约》对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 《北京条约》对英、法赔款各800万两白银 《台事专条》对日本赔款50万两白银 《马关条约》对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再加上3000 万两赎辽费 《辛丑条约》对英、法、德11国赔款4.5亿两白 银(年息4厘,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2亿两)
图上代表清政府的三个人物,一个手举铜 钱,他是搜刮民财的贪官;一个不顾民族 安危,正寻欢作乐;还有一个昏昏似睡者, 手中拉着网绳,网中一人正念着“之乎者 也”,另一人在马旁练武,揭示清政府用 科举考试等升官之途愚弄人民。
2、公开抢劫中国财富,肆意破坏中国的文 物和古迹: 1、战争掠夺
圆明园模型
圆明园模型局部
圆明园遗址

八国联军对北京的洗劫是中外历史上罕见的。 在公开抢劫的日子里,各国驻京公使、各级军官 和传教士也无一例外地参与了抢劫活动。从皇宫、 颐和园、三海、坛庙、陵寝、王公府第、各部衙 署甚至民居店肆,都无一例外地遭到掳掠。北京 城中,特别是紫禁城内各宫殿,积聚大量的前朝 及有清一代的稀世文物、珍本图籍和金玉艺术品, 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侵略者把堆满历朝宝物的 宫殿陈设盗抢一空,抢走库银6000万两,瓜分观 象台古代天文仪器,焚毁仪銮殿,劫掳《永乐大 典》等珍籍文物。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