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_基于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_汪旭晖

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_基于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_汪旭晖

发展/ 瓶颈0呢? 回答这一问题就需要用科学的方法 探讨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本文拟
运用目前在学术界广泛关注的计量经济方法 ) ) ) 协 整理论和 Granger 因果检验来研究这一问题。
2 数据收集及预处理
本文的实证研究, 我们选取了 1978 年~ 2005 年
的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与实际 GDP 的数据。之所以 没有选取 1978 年以前的数据, 是因为此前中国经 济比较封闭, 且受到政治事件的冲击比较大, 这些 与 1978 年之后中国经济运行的环境都有较大区别, 因此, 我们仅对 1978 年~ 2005 年的数据进行分析, 就可以全面反映 1978 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 来至今,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印度尼西亚表现为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 果关系, 在巴基斯坦表现为双向因果关系[ 5] 。Asafu2
Adjaye ( 2000) 的研究显示了 1973 年~ 1995 年间印 度和印度尼西亚两国能源消费对 GDP 的单向因果 关系, 以及菲律宾和泰国两国能源消 费和 GDP 之 间的双向因果关系[ 6] 。Ugur and Ramazan( 2003) 通过
( 1. 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大连 116025; 2.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3. 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 北京 100037)
100084;
摘 要: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 能源经济 学的一 个热点 研究问 题。但是研 究选取 国家的 不同、同 一国家时间间隔的 不同或者 所采用的检 验方法的 不同, 所得到的结 论也存在 着差异。本文 以 1978 年~ 2005 年 间 我国 能源消费总量和 GDP 的数据为基础, 运用协整分析 方法和 Granger 因 果检验 对我国 能源消费 与经济 增长的 关 系进 行了探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尽管在短期内, 我国能源消 费与 GDP 之 间存在波 动关系, 但是 从长期 来看, 能 源消 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并且 存在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 的单向因果 关系。这说明 随 着国家能源政 策的调整, 能源利用效率 在不断 提高, 经 济增长 对能 源的 依赖在 逐渐 减小, 但是 在能 源消费 持续 增 长, 能源供给不足的现实条件下, 继续强调节能优先的能 源政策, 进 一步优化 能源结 构, 加快经济 结构向 能源节 约 型和集约化转变, 建立能源生产消费监测和预警 机制以及增强能源利用技术的创新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29 卷第 5 期 2007 年 9 月
资源科学 RESOURCES SCIENCE
Vol. 29, No. 5 Sep. , 2007
文章编号: 1007- 7588( 2007) 05- 0057- 06
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 基于协整分析和 Granger 因果检验
汪旭晖1 , 刘 勇2, 3
模型 2
模型 3
- 01 9448 - 21 6603 - 11 9552 - 11 6228 不平稳 - 21 9237 - 31 7204 - 21 9850 - 21 6318 - 21 8984 - 41 3552 - 31 5943 - 31 2321
模型 1 - 414465* - 21 6649
29 卷第 5 期
汪旭晖等: 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 基于协整分析和 Granger 因果检验
59
没有单位根[ 12] , 是平稳的序列。运用 Eviews 510 对 LEC、LGDP 的单位根检验结果可从表 1 反映出来。
表 1 能源消费量( EC) 和 GDP 的单位根检验 Table 1 Unit root tests o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GDP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经济增长; 协整; 误差修正模型; 因果关系
1 引言
能源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经济 增长及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需要能源作支撑, 对能 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一直是能源经济学的 一个热点问题。近 30 年来, 国外学者在这一领域做 了大量的实证性工作, 但是迄今为止依然没有形成 公识, 许多分歧和争议仍然存在。Kraft, J1 和 Kraft, A. 于 1978 年最早开创性的分析了能源消费与经济 增长的关系, 他 们利用美 国 1947 年~ 1974 年的 数 据, 发现 GNP 与能源之间存在从 GNP 到能源消费之 间的单向因果关系[ 1] 。但 Akarca and Long( 1980) 指 出, 如果时间间隔改为 2 年, Kraft2Kraft 的结论就值 得怀疑[ 2] 。其他一些研究者也利用不同的时间间隔 和不 同技 术证 实 或反 驳 了 Kraft2Kraft 的结 论[ 3, 4] 。 值得指出的是, 在这个领域的大量研究中, 国家的不 同、同一国家时间间隔的不同或者所采用的因果关 系检 验方 法不 同, 所得 到的结 论存 在着 不同。如 Masih and Masih ( 1996) 分析 了相关 国家 1955 年 ~ 1990 年的数据, 结果显示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 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缺乏协整关系, 在印度 表现为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 在
模型 ADF 值
临界值 a = 1%
临界值 a= 5%
临界值 a= 10%
结论
模型 1
LEC 一阶差分
模型 2
模型 3
- 11 3000 - 21 6603 - 11 9552 - 11 6228 不平稳 - 21 9383 - 31 7204 - 21 9850 - 21 6318 - 31 6626 - 41 3552 - 31 5943 - 31 2321
LGDP 二阶差分
模型 2
-
413536*
- 31 7343
模型 3 - 41 3546 - 3
- 11 6231 - 21 6348 - 31 2321
平稳
由表 1 可知, LEC 和 LGDP 的一阶差分 都不平 稳。在二阶差分 的时 候, LEC 的模 型 1、模 型 2 中 ADF 的绝对值分别为 416768, 417386( 表中标注* 号 值) , 均 大于 a = 1% 时的 临界值 绝对 值 216649 和 317343, LGDP 的模型 1、模型 2 中 ADF 的绝 对值分 别为 414465, 413536( 表中标注* 号值) , 也均大于 a = 1% 时的临界值绝对值。所以这两个时间序列必 须通过二阶差分后, 才能达到显著性水平 99% 以上 的平稳性。因此我们可以认为, 两个时间序列 LEC 和 LGDP 是 I( 2) 的单位根过程。 312 协整检验
本文采用的原始数据来源于历年的5 中国统计 年鉴6, 能源消费( EC) 是个实物指标, 单位是万吨标 准煤; 国内生产总值( GDP) 是根据以 1978 年为基期 的 GDP 指数和 1978 年 GDP 数据计算获得, 得到的 GDP 数据均为 1978 年不变价格的实际 GDP, 单位 是亿元人民币。图 1 反映了 1978 年~ 2005 年中国 能源消费和实际 GDP 的变动趋势。回归与检验的 计算过程通过计量经济软件 Eviews 510 完成的。
收稿日期: 2006- 12- 29; 修订日期: 2007- 00- 00 作者简介: 汪旭晖, 男, 辽宁大连人, 博士后, 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E2mail: howardwxh@ yahoo. com. cn
58
资源科学
29 卷第 5 期
中国自 1978 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 较高的 经济增长速度举世瞩目。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 我国的能源消费也在大幅度的攀升。在这样的背景 下, 我国 2005 年能源消费总量达 22133 @108t 标准 煤, 在整个/ 十五0 时期的 5 年内能源消费年均增长 约 10% , 尤其是 2003 年、2004 两年, 分 别增长 1513 和 1611% , 2005 年, 增幅虽然回落到 919% 。但仍是 改革开放以来能源消费增 长较快的年份。从 1992 年起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就超过了能源生产总量, 到 目前能源供应低于能源消费的趋势仍在延续, 这使 得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此外, 由于我国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及粗放的
对 16 个国 家能源 消费与 GDP 因果关 系的研 究发 现, 在所有国家中, 这两个系列水平值是不平稳的, 但其一阶差分是平稳的, 其中有 7 个国家变量之间 存在平稳线性协整关系。在土耳其、法国、德国和日 本, 能源消费与 GDP 之间的作用方向是能源消费促 进经济增长, 显示这些国家长期的能源节约可能损 害经济增长; 在意大利和韩国其因果关系则正好相 反; 而在阿根廷又表现为 双向因果关系[ 7] 。Glasure
and Lee( 1997) 分别利用标准的 Granger 检验方法和 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 对韩国与新加坡的经济增长 与能源消费进行了检验, 结果发现, 利用协整和误差 修正模型时, 两国的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均存在双 向因果关系; 而运用标准的 Granger 方法检验时, 韩 国的数据不存在因果关系, 而新加坡则存在从能源 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 8] 。
模型 1 - 416768* - 21 6649
LEC 二阶差分
模型 2
-
417386*
- 31 7343
模型 3 - 31 6626 - 41 3552
- 11 9559 - 21 9907 - 31 5943
- 11 6231 - 21 6348 - 31 2321
平稳
模型 1
LGDP 一阶差分
经济增长方式等因素, 能源消耗强度( 单位 GDP 能 耗) 比美国、日本高出 40% 左右。伴随着中 国经济 的快速增长, 必然面临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和能源 稀缺性问题[ 9~ 11] , 尤其是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合理, 更 突显出能源危机。综观中国 50 多年来的能源消费 结构, 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的比例已经由 1957 年的 9213% 下降到 2005 年的 6819% , 虽然煤炭消费总体 趋势是下降的, 但仍然是最主要的能源, 下降的部分 主要由石油来填补, 石油消费量由 1957 年的 416% 上升到 2005 年的 21% , 近 10 年来中国石油消费增 长率稳定保持在 6% 以上, 而石油产量年均 增长率 只有 118% , 由此形成了石油供给 的巨大缺口。如 果石油供求增长率在/ 十一五0期间继续保持目前水 平, 到 2010 年, 中国石油进口就会增长到 415 @108 ~ 417 @108t , 即比目前再增加 3 @108t; 新增日进口 量就会增加到每天 600 @108 桶; 石油进口依赖率也 会上升到超过 70% 。可是国际石油的后备 供应能 力目前已经严重不足, 拿 OPEC 来说, 后备日产油已 经只有 200 @104 桶左右, 虽说还可能通过新的勘探 开发出现新增长, 但能否满足中国 600 万桶的日需 求量还值得探讨。而其他能源( 如天然气、水能等) 消费比例都比较小, 这种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平衡, 加 剧了能源短缺危机。我国未来的能源基础能否支撑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已经成为国内外关注 的重要问题。那么能源是否真的会成为中国的经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