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利率互换业务现状分析人民币利率互换,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一定期限内,根据约定的人民币本金和利率计算利息并进行利息交换的金融合约,该业务自2006年初在银行间市场开始试点。
利率互换本金的载体可以是债券,也可以是银行贷款。
利率互换名义上交换的是利息支付条件,但实际上交换的是不同的利率预期和比较优势。
一、政策回顾2006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
通知规定,银行间市场投资者中,经相关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开办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的商业银行,可根据监督管理机构授予的权限与其存贷款客户及其他获准开办衍生产品交易的商业银行进行利率互换或为其存款客户提供利率互换交易服务,其他市场投资者只能与其具有存贷款业务关系且获准开办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的商业银行进行以套期为目的的互换交易。
通知发出后,国家开发银行与光大银行进行了第一笔利率互换交易。
2007年12月,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及中银三家券商得到证监会开展利率互换业务的无异议函,具备开展此项业务的资格。
该批复函未在证监会网站披露,据了解,证监会在无异议函中指明证券公司只能以自有资金从事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利率互换业务,禁止使用客户资金从事该项业务,允许券商进行撮合交易赚取佣金,利率互换净头寸不得超过公司自营业务所持有公司债、企业债、金融债等债券的面值综合。
或从事中介,并收取一定中介费。
2008年1月,央行发布《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业务有关事宜的通知》。
根据通知,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者中,具有做市商或结算代理业务资格的金融机构可与其他所有市场参与者进行利率互换交易;其他金融机构可与所有金融机构进行出于自身需求的利率互换交易;而非金融机构则只能与具有做市商或结算代理业务资格的金融机构进行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利率互换交易。
由此正式放开人民币利率互换业务。
2010年7月,保监会公布了《关于保险机构开展利率互换业务的通知》,允许达到有关风险管理能力标准的保险公司开展利率互换业务,由此将业务范围扩大到整个行业。
并规定保险公司开展利率互换名义本金额不得超过该机构上季末固定收益资产的10%,与同一交易对手进行利率互换的名义本金额,不得超过该机构上季末固定收益资产的3%。
二、市场现状1、市场参与者据中国外汇管理中心统计,截至2010年11月,有79家机构成为银行间市场人民币利率互换业务备案机构,其中证券公司13家(含中信等3家)。
表1 银行间市场人民币利率互换业务备案机构名单序号机构名称序号机构名称1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3中国建设银行4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5中国光大银行6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7上海浦东发展银行8北京银行9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10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11摩根大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12三菱东京日联银行(中国)有限公司13法国巴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14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15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16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17东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18恒生银行(中国)有限公司19瑞穗实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20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1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22中国农业银行23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4杭州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5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6国家开发银行27苏格兰皇家银行(中国)有限公司28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29中银国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30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31华一银行32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33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34荷兰安智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35第一创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36瑞士银行有限公司北京分行37星展银行(中国)有限公司38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39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40深圳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41中国进出口银行42荆州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43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44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45平定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46浙江萧山农村合作银行47深圳发展银行48徽商银行49福州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50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51北京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52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53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54比利时富通银行有限公司上海分行55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56广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57德国西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58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59大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60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61东莞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62华侨银行(中国)有限公司63东方汇理银行(中国)有限公司64三井住友银行(中国)有限公司65英国巴克莱银行有限公司上海分行66瑞士信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67美国银行有限公司上海分行68荷兰合作银行有限公司上海分行69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有限公司广州分行70亚洲开发银行71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72南洋商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73法国兴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74厦门国际银行75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76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77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78法国外贸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79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为政策银行、国有银行、股份银行和外资行。
业务开展初期,交易向少数机构集中,外资行交易活跃,随着国内银行对业务的熟悉,集中度有所降低,国有银行和股份银行交易超过外资行。
银行由于资产负债的特殊性,借助利率互换可以改变资产负债结构,规避利率风险,这使得银行成为主要参与者。
有关数据统计,工行09年利率互换名义本金额2032亿元,当年市场占有率44%。
兴业银行2010年1-9月利率互换名义本金额1281亿元,市场占有率16%。
(注:作为场外市场业务,目前对利率互换业务的有关信息和数据统计较少。
中国外汇管理中心对银行间市场交易量排名的统计口径包括了信用拆借、债券质押式回购、买断式回购、先券买卖、债券借贷、债券远期、利率互换和远期利率协议八项,没有单项业务排名。
中国债券网、中国货币网等网站仅有相关利率报价,没有市场交易情况的数据统计。
)保险公司受行业监管政策所限,除了对风险控制能力等有要求,还规定只能用自有资金做套期保值,同时对参与利率互换的名义本金额也有限制,这使得保险公司能参与的资金总量有限。
另外,由于利率互换自身的风险及专业人才不足等原因,也限制了保险公司参与该业务的积极性,多数保险公司多以久期和配置来规避利率风险,而很少使用利率互换业务。
如上表,虽然已在全行业内放开,但目前备案保险公司只有3家。
证监会目前仅核准三家券商试点,还未在行业内推广,券商参与利率互换的交易量也比较低。
在三家试点券商中,只有中信一家作为上市公司公开披露年报。
从其披露的09、10年报看,由于利率互换不属于主业而且交易量较低,因此对该业务仅有概括性描述,即2009年“利率互换业务位居行业前列”,2010年“利率互换业务位居市场第一”,未披露具体情况。
(通过非公开渠道了解,目前中信的债券交易与销售部负责这项业务,主要是以自有资金参与银行间市场的利率互换业务。
从2010年起,该部探讨发债捆绑利率互换业务。
在加息预期下,企业发债时多设计为浮息债券,通过做一个利率互换把企业承担的浮息债务转换为固息债务,再把这笔合约放到交易市场跟其他交易对手互换(中信证券为银行间市场做市商)。
目前,这项业务正处在向客户作推介阶段。
)2、交易情况表2 近几年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量统计单位:亿元数据来源: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利率互换参考利率主要包括7天回购定盘利率、与Shibor挂钩的利率、以及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
其中以大量真实交易为基础的7天回购定盘利率是最主要的参考利率,同时,在人民银行的推动下,以Shibor利率做互换交易的参考利率占比逐渐提高。
从规模上看,利率互换交易量逐年增大,特别是人民币加息预期下,2010年交易名义本额突破万亿元。
从期限上看,短期化特征明显,交易期限在1年及1年以下的占全部交易的52.9%,1~5年、5-10(含5年)年期的分别占比33.4%和13.5%,10年以上的交易很少见。
三、国开行与光大银行利率互换案例分析2006年2月,国家开发银行与光大银行完成第一笔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协议的名义本金为50亿,期限十年,光大向国开行支付2.95%的固定利率,国开行向光大支付浮动利率(一年期定存利率)。
国开行与光大利率互换资金流向图长期贷款客户房贷客户︱‖︱‖︱浮息‖固息︱‖︱‖↓一年期存款利率↓国家开————————————————→光大发银行←————————————————银行︱固定利率2.95% ‖︱固息‖浮息↓↓中长期债券持有者短期存款客户国开行资产负债分析:资产主要由长期浮息贷款组成,主要投向为电力、公共基础设施等,负债80%多为债券,其中又以固定利率长期债券居多。
资产和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流动性风险。
光大资产负债分析:资产主要由长期贷款构成,负债包括各类短期浮息存款,资产和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刚发行的固定利率房贷是交换最大动机。
在加息预期下,固息房贷对客户有吸引力,但银行会损失加息的收益。
总结:互换后,光大银行将发行固息房贷后因加息带来的风险转嫁给国开行,既可以靠固息房贷继续吸引客户,又可以获得加息带来的收益;国开行虽然丧失了可能加息带来的损失,但将浮息资产转为固息资产,改变了资产负债结构,降低了支付风险。
四、国际市场情况自1982年国际市场第一笔利率互换交易发生以来,利率互换业务发展迅猛。
据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全球OTC市场利率衍生品合约本金额为437万亿美元,其中利率互换合约本金额为342万亿美元,美元利率衍生品名义本金额为154万亿美元。
据国际互换和衍生品协会(ISDA)2003年统计,80%的世界500强企业利用利率衍生品控制它们的现金流。
美国金融监管环境比较宽松,其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更为突出。
利率互换属于OTC市场业务。
OTC市场是一个相对松散的市场,实行做市商制度,任何一家企业只要能说服几家做市商为其做市,其股票就能在市场交易,同时,各机构间还可通过该市场进行衍生品的交易。
进入门槛低,监管不足,导致该市场不仅交易量大,而且交易的总类多。
除了利率衍生品外,还有外汇衍生工具、商品衍生工具在OTC市场上进行交易。
美国OTC市场参与利率互换交易者比较复杂,由于实行的是混业经营模式,商业银行、投行、经纪商以及这些公司的分公司和附属公司、退休计划等公共基金等都可以参与。
其中,商业银行、公共基金等多是为了资产负债配置,投行、经纪商更多地是进行投机交易或为参与互换的企业客户充当中介,赚取佣金,也有大量的私募基金等进行投机。
美国没有专门的法律和专门的机构对OTC市场监管,只是在《证券法》中规定了注册、交易商资格以及行为规范等基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