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法总论笔记
持续给付:债务人应当在一定时期内为连续性特定行为的给付(如租赁合同、供电合同…)
单纯给付:由一个行为构成的给付
合成给付:由数个行为合构而成的给付→该数个行为形成行为系列,共同成为一个债的客体
五、债权
债权人依债所享有的得就给付为各种行为的权利。
ﻩ特征:1、请求权
2、相对权
3、具有期限性(约定期限、法定期限、时效期限)
二、债的特征
1、动态财产关系→财产由一方移转至对方
2、相对性财产关系
ﻩ3、请求型、利益间接型财产关系
4、期限性法律关系
三、债法的意义
狭义的债法:民法典中的债权、债务编或专门的债法立法文件
ﻩ广义的债法
调整债权债务关系的单行法、行政法规、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及国家参加的有
关债权债务关系的国际公约
四、债法的性质
九、债权与物权
债权
物权
请求权
支配权
除了法定之债外,合同之债的设定采任意主义。
物权法定主义
发生可由不法行为引起
只能由合法行为或事实引起
相对权
绝对权
客体为给付
客体是物
相容性
排他性
只有在物权人的利益优先得到满足后,论物权标的物的占有发生何种变动,权利人均得追及物之所在,行使权利,请求返还,或者请求损害赔偿
ﻩ2、通常不发生全部不能ﻫ 3、只有在标的物特定以后才能履行
ﻩ →特定方法:1、依债务人的行为特定
2、依当事人的合意特定
ﻩﻩ限制种类之债:将标的物所在的种类限定为其某一部分
三、简单之债与选择之债→债的给付可否由当事人选择
ﻩ简单之债:只有一种给付,当事人无可选择,仅得就该给付履行的债
选择之债:成立时有多种给付,当事人得选择确定其中之一而履行的债
选择之债
种类之债
当债成立时,二者的标的均未特定,仅属可以特定
4、相容性→同一标的物可以成立两个内容相同的数个债权
5、平等性
6、设定多具任意性
1、债权除请求权外还有解除、终止、抵押…
ﻩ债权≠请求权2、请求权有债权请求权、物上请求权
3、债权请求权消灭后,债权不消灭
六、债务
特定义务人依债而应为特定行为的义务
ﻩ性质:1、为义务的一种,具有一般义务的共同特征
2、本质上,是债务人负担的不利益
二、特定之债与种类之债→按照债的标的物在债成立时是否特定化
ﻩ特定之债:于债成立之时,标的物即已特定的债
ﻩ特点:1、债务人负有交付特定标的物的义务,债权人也只能请求债务人交付该标的物
2、在特定之债,标的物如果灭失,当然发生履行不能
3、移转标的物所有权的债,当事人约定自债成立时所有权即移转于债权人的,标的物意外ﻩ毁损灭失的风险负担自债成立时即移转于债权人。
1、须为使他人财产有所增益的行为
ﻩ债的客体=债的标的→给付2、须为有意识的增加他人财产的行为
3、给予行为基于一定目的
债的标的物:给付所结合的物
履行:债务人按照债所确定的客体为给付的过程
清偿:债务人所为的达致债权消灭效果的给付
三、给付的要件
ﻩ1、标的确定
ﻩ2、标的可能
ﻩ3、标的合法
4、标的妥当
四、给付的类型
1、财物交付
2、金钱支付
ﻩ作为的给付3、服务提供
4、工作成果之交付(物化的劳动成果)
5、权利移交→不包含财物交付,而是单独移转特定权利的行为(如移交债权、知产权)
ﻩ不作为的给付:
ﻩ可分给付:性质上能够分为数个给付且不损害债权实现
依性质或当事人意思不能分为数个给付的
不可分给付
ﻩ一时给付:债务人当以一次行为而完成的给付
(因为一般标的物所有权都是在移交时才移转的)
ﻩ种类之债:债成立时以末加特定的种类物为给付标的物的债
即以属于一定种类的物中给付一定数量的物为标的物的债
特点:1、所有权不可能于债成立时即由当事人约定移转于债权人
(因为标的物为某一种类物中的一部分,在交付前不能将其与其他部分分开)
→因此,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者外,自标的物交付时起移转于债权人。
时限性
无时限性
转让有一定的限制
转让一般没有限制
保护的目的在于实现债权人的利益,多采用支付违约金、采取补救措施、强制履行、损害赔偿等补偿损失的方法
保护的目的一般在于恢复权利人对于物的支配,因而以恢复原状为原则,注重于采用物上请求权的方法
十、债权与人身权
债权
人身权
取得多基于行为
取得多基于事实
财产权
非财产权
二、债法博大精深,难免挂一漏万,如有遗漏,自行补充;若有谬误,请多指教;
三、纯属个人平时债法笔记,请勿作考前重点,否则后果自负;
四、若对以上各条存有疑虑,请勿再看!
五、如有雷同,算我抄你!若有它版,或属重名。
债 法 总 论笔 记
第一章 债与债法
一、债的意义
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
请求权
支配权
相对权
绝对权
非专属权
专属权
客体是相对人的特定行为
客体是权利人的人身或人格利益
有期限
无期限
可因法定、约定而消灭
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不受限制
主要受民法的保护
受到民法和其他重要法律部门的保护
第三章之一债的分类
一、法定之债与意定之债→依发生原因
法定之债:债的发生及其内容均由法律加以明确规定的债。
意定之债:债的发生及其内容完全由当事人依其自由意思而为决定的债。
债法总论笔记
———————————————————————————————— 作者:
———————————————————————————————— 日期:
说明:
一、本笔记以《201209民法学原理二·债法教学要点》为依据,基于寇广萍老师之课件,根据张广兴《债法总论》、刘心稳《债权法总论》以及崔建远《合同法》整理而成,同时参考方志平《债法总论》、王利明《民法疑难案例研究》;
3、债务的内容具有特定性
4、债务不许永久存在
七、责任
债务违反者所承受的强制性的不利法律后果
功能:1、有效警示债务人,债务不得违反,否则法律将强制其承担不利后果
2、在债务违反时,强力保障给付利益归属债权人
八、自然债务
也称不完全债务,指失去法律强制力保护,不得强制执行的债务。
(如:超过诉讼时效的债务,转化为自然债务)
ﻩ1、民法的组成部分
ﻩ2、动态财产关系法
3、集中反映市场交换关系一般规则的规范体系
4、民法中的任意性规范体系
第二章 债的构成要素
一、债的主体
ﻩ依照约定或法律规定,在债中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ﻩ→自然人、法人、非法人团体;国家在一定条件下也可
二、债的客体(标的)
债所确定的债权人得请求、债务人当为的特定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