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一等奖一年级上《日月明》教学设计

国家一等奖一年级上《日月明》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识字(二)第4课
《日月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日月明,鱼羊鲜,小土尘,小大尖……”节奏明快,音韵和谐,本篇课文就根据汉字构字规律所编写的一首非常有趣的儿歌,读来朗朗上口。

读着这样的文字,让人隐约感受到中国人造字的智慧,巧妙的会意构字,能让学生感受识字的乐趣,激发学生更大的识字热情。

本课通过三字一顿的韵文,揭示了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明、鲜”等13个生字,会写“力、手、水”3个字。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领悟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养成初步的认字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祖国文字的无穷魅力,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在领悟会意字特点的基础上记忆字形,增强识字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读准字音及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理解字意。

教学准备:本课会意字的组成课件,字卡,小黑板。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师:认识完拼音娃娃,我们又和许多汉字朋友打上了交道,你还记得在识字一的第二课中,我们认识了许多象形字,今天,他们全都跑到一首儿歌里做游戏去了,想去看看吗?
二、读儿歌,感知会意字的组成
师:请同学们赶快把书翻到97页,去读读这首儿歌吧,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自己拼拼音,把儿歌读正确,比比谁读得又快又好。

(一)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二)个别读,了解朗读情况,借助课件随机正音:翘舌—尘、手、众;鼻音—男;边音—林;请鼻韵母—尘、林、森;强调灭和休的音节拼读。

结合板书和动画演示,认识“力”和“手”两个字的字形和字义。

(三)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正确儿歌。

三、识生字,了解会意字的构成
(一)引导发现
师:读完这首儿歌,你有什么发现?
(二)教师示范讲解会意字“明”、“鲜”、“尘”、“尖”的意思
师:太阳和月亮都很明亮,合在一起就更明亮了;鱼的味道很鲜美,羊的味道也很鲜美,合在一起味道就更鲜美了;很小很小的土就是灰尘;上面小,下面大的物体就是尖尖的。

生交流,师引导总结:两个象形字组成了一个新的字,这个字的意思也是两个象形字意思的结合。

我们把这样的字叫做会意字。

(三)创立学习小组,合作理解“灭、男、休、看、从、众、林、森“等字的意思,然后交流。

(四)整体朗读儿歌,边读边想意思。

(1)听范读,了解节奏。

(2)小组对读、男女对读,师生对读,要求读流利,对正确。

(五)朗读词语,巩固识字。

师:汉字宝宝们跑到词语里去了,看看你还认识他们吗?(课件出示课后词语:竹林、森林、明天、尘土、手心、灭火、鲜花)
(六)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再次齐读儿歌,加深对会意字的理解。

四、拓展识字,猜读音,编儿歌,激发识字的兴趣和主动性
(一)猜一猜
师:生活中类似于以上的这些会意字还有很多很多,李老师这里收集了一些,想考考你们,猜一猜他们是什么意思,该念什么?(课件出示:歪、晃、品、晶、采、艳)
(二)学生看图思考,和同桌交流。

(三)集中交流,教师试机出示读音。

(四)试编儿歌:在创编中教师随机引导,规范表达。

五、写一写,练习笔画笔顺。

(一)引导观察,讲解并范写
师:生字娃娃们都累了,回到了自己的家。

观察一下他们在家里住的位置和姿势吧!
重点提示:力字的笔顺和横折钩稍微斜一点,手字的弯钩,水字的竖勾写法和第二笔“横撇”要一笔写成。

(二)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三)展示评价。

六、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请生总结自己的收获,随后教师简单总结。

中国的汉字真有意思,只要小朋友们在平日里多多观察,细细思考,你一定还会认识更多的会意字,今天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然后也照课文的样子编成儿歌,让爸爸妈妈帮忙记录下来,读一读。

教学反思: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必须彻底摒弃单调的认读、繁琐的分析,要巧妙地借助教材这一载体,精心设计多种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朗读中自主识字,在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一)创设情境愉悦识字:《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识字写字”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要力求做到入情入境,牢牢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在实际教学中,我通过看图等一系列识字活动,让学生在宽松、自然的状态下进入情境,进入课文,去发现构字规律,掌握汉字结构,从而感悟汉字文化,积累语言文字。

(二)以读为本读中感悟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教学中,我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读准生字、读通课文、读懂意思;兴致勃勃地去读,读出情感。

以达到在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认识汉字,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

课堂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以独立或随机组合的方式组成学习小组,选择自己已经知道或者含糊不清的一些生字的意思,在小伙伴中进行交流,形成人人争当小老师的局面。

这样,同学之间互帮互学,深化了对知识的认识;大胆交流,提高了交往能力。

他们的团体合作意识被调动起来了,从而充分体验合作的愉快。

(四)提炼生活仿作创新提炼生活,想象模仿,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保证。

在教学《日月明》时,我以课文为凭借,由浅入深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模仿课文中的句式,进行语文训练,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丰富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灵活地处理教材,能较好地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有利于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中学语文。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在努力实践着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也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