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重要概念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重要概念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重要概念两学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重要概念1、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p48(1)智慧技能(2)认知策略(3)言语信息(4)动作技能(5)态度2、师爱的心理功能p43(1)激励功能(2)感化功能(3)调节功能(4)榜样功能五类学习不存在等级关系,其顺序是随意排列的。

3、如何培养学习需要(简答或论述)(1)人类原始学习需要的形成当环境中出现新异刺激时,动物或人会暂时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而把注意转向这个新异刺激,这一现象称为探究反射。

这种对新异刺激进行反应的倾向性,就是动物和人类原始的学习需要。

人类新的学习需要就建立在这种原始的学习要的基础之上,所以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需要学习动机作为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使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完成的重要条件,并由此影响学习效果。

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有效地进行学习的前提,学习动机的巩固和发展又依赖于学习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A.学生的成败感于他们的自我标准有关,教师应注意这种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B.课题难度要适当,经过努力要可以完成,否则,总不能正确完成,就会丧失信心,产生失败感。

C.课题应由易到难呈现,以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D.在某一课题失败时,可先完成有关的基础课题,使学生下次在原来失败的课题上获得成功感。

(3)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需要4、提高教材直观与知识感知效果的条件 p101(1)、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A.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的选用模像直观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

这一结论只限于科学知识的学习阶段。

B.词与形象的配合首先,形象直观过程应该受到词的调节,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感知的目的性。

教师应提供明确的教学目标,提出确切的观察指导,提示合理的观察程序。

其次,形象的直观结果应以确切的词加以表述,以检验直观效果并使对象的各组成要素进行分化。

再次,应依据教学任务,选择合理的词与形象的结合方式。

(2)、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运用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等感知规律,可以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实现有效的观察。

A.强度律:作为知识物质载体的直观对象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的感知。

B.差异律:对象和背景的差异影响着人们的感知效果。

对象和背景的差异越大,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越容易。

C.活动律: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容易感知。

D.组合律:凡是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实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的感知。

教材编排应分段分节,教师讲课应有间隔和停顿。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A.观察前,教师应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进行有关知识的准备,并拟订详细的观察计划。

B.观察中,要认真培养学生的观察技能和方法,让学生掌握合理的观察程序,并认真做好观察记录。

C.观察后,要求学生对观察结果和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和总结,写出观察报告。

(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5、遗忘规律 p119对于遗忘发展的进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6、什么是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p124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使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

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使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或怎么做的问题。

7、问题解决主要影响因素 p148(1)有关的知识经验有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专门领域的知识、技能和策略,专门的知识经验对于解决问题至关重要。

(2)定势与功能固着A.定势定势是在先前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在问题情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能使人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地解决问题;在问题情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定势会妨碍人采用新的解决方法。

B.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一种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

当一个人熟悉了一种物体的某种功能时,即很难看出该物体的其他功能。

最初看到的功能越重要,就越难看出其他的功能。

(3)问题情境呈现的刺激模式直接提供适合于解决问题的线索,有利于找到问题解决的方向、途径和方法;如果刺激模式掩蔽或干扰了问题解决的线索,那就会增加解决问题的困难。

(4)酝酿效应当一个人长期致力于某一问题解决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如果他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暂时停下来去做别的事情,几小时、几天或几周之后,他可能会突然想到解决的办法,这就是酝酿相应。

有利于克服定势。

(5)原型启发启发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对问题起了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

只有在问题解决者的思维活动处于积极但不过于紧张的状态时,才最容易产生原型启发,原型启发发生在酝酿时期。

(6)情绪和动机状态在一定限度内,情绪和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的效率成正比,但动机太强或太弱,情绪过于高昂或过于低沉,都会降低问题解决的效率。

中等强度的动机和相对平和的心境,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8、联系实际谈大学如何完善自我?(举例说明大学生如何进行自我教育的)P1691、全面认识自我(1)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2)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3)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4)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5)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6)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2、积极悦纳自我悦纳自己,就是对自己的本来面目抱认可、肯定的态度。

培养学生积极悦纳自己的态度(1)要引导他们积极的评价自己。

(2)要教育大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3)教师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感。

3、努力完善自我(1)确立理想自我即在自我认识、自我悦纳的基础上,按社会的需要和个人的特点来确立自我教育的发展目标。

(2)努力提高现实自我即大学生不断修正现实自我的形为和相应的心理活动,使之朝着正确理想自我的目标发展。

9、态度与品德形成的过程及条件 p1871、遵从包括从众和服从。

从众指人们在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服从指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者权威意志而作出的行为。

遵从的态度和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工具性、情境性。

2、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

认同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3、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10、态度的实质 1741、实质: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2、特点:(1)态度是一种内部状态,不是实际反应本身。

(2)态度决定人们的行为选择;(3)态度是通过经验组织或学习而形成11、什么是发散思维、什么是聚合思维 p1531、发散思维指从多种设想出发,不按常规的寻求变异,使信息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辐射,从多方面寻求答案,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

基本特征: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

2、聚合思维是根据已有信息作出唯一正确的答案的思维方式。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以发散思维为核心、聚合思维为支持性因素的,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有机结合的操作方式。

12、认知策略的教学原则p1331、在进行认知策略教学的同时教授元认知2、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3、在积极主动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4、在具体的学科内容中教授认知策略5、按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规律教授认知策略13、怎样合理学习,防止遗忘? P1221、复习时机要得当,根据遗忘规律要进行及时复习、间隔复习和循环复习;2、复习方法要合理,应综合使用整体复习与综合复习。

3、复习次数要适宜要进行过度学习14、迁移的作用 p861、学习的迁移贯穿于整个系统。

对学习迁移的实质与规律的揭示,有助于建立完善的学习理论。

2、学习迁移使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形成一种稳定的整合的心理结构,从而更好的调节人的行为,并能动的作用于客观世界。

3、学习迁移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是使习得的知识、技能与道德规范向能动与品德转化的关键。

15、学习内驱力的组成 p691、认知内驱力;2、自我提高内驱力;3、交往内驱力16、举例说明教材直观的类型 p991、教材直观是指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的信息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认知活动。

2、教材直观是知识掌握的首要环节,可以把直观分为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1)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实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优点:实物直观所得到的感性知识与实际实物间的联系比较密切、一致,在实际生活中定向作用较好,在将来的职业生活中也会很快发挥作用。

实物直观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局限性:在实际事物中,往往是本质要素与非本质要素混杂在一起,而且事物的非本质要素往往比较突出、强烈,而本质要素较隐蔽、弱小。

(2)模象直观即通过对实物的模像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均属于模象直观。

优点:首先,它可以人为的排除一些无关因素,突出本质因素。

其次,它可以根据观察需要,通过大小变化、动静结合、虚实互换、色彩对比等方式扩大直观范围。

局限性:它与实际实物之间有一定的距离。

(3)言语直观指在形象化的言语作用下,通过对语言的物质形式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

优点:它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使用广泛。

局限性:它所引起的表象,往往不如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鲜明、完整、稳定,应配合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进行使用。

17、论述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 p301、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可分为外部因素和教师自身因素。

外部因素包括社会风气、为教师发展所提供的条件、人际关系等。

教师自身因素包括价值观和自我概念等。

2、境对教师教学效能感起很大作用。

学校周围的环境对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也有明显的影响。

表现在学校周围的社会经济水平,自然环境,地方政府、群众和新闻媒介的教育观等方面。

社会大众的教育观对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也有影响。

3、学校中的某些因素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1)教师的教育观念科学与否对教学效能感起很大作用。

(2)学校中的人际关系状况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3)校园内的师生关系也是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重要因素。

(4)内部因素是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关键,即科学的教育观和良好的自信心对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提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18、大学生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 p1671、自我体验是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个体对自己产生的情感体验其中自尊是最主要的方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