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4《声声慢》名师课件2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4《声声慢》名师课件2

• 不同信息 月 《一剪梅》 梧桐细雨 《声声慢》

• 《一剪梅》
• 花已过盛期
• 《声声慢》
• 正是盛时 不去赏去摘
“惜花更惜己”
显得没有生活意趣
却因“憔悴损”而
《一剪梅》 《声声慢》
凉秋
冷秋
心凉
心冷
《一剪梅》
“独上兰舟”————对共 处时双双泛舟湖上的怀想 “闲情逸致”
《声声慢》
独“守着窗儿”,全无闲 情可言, “独自怎生得黑” 是苦捱时间而透露了一种 “苦味”。
《一剪梅》
雁是“回”,与“去”相对,对“鸿雁传 书”有着深深期盼,只是盼后又是 “失望”
《声声慢》
雁 “过”,便如过客,与词人不相干,词 人早断了心中所盼,而“却是旧时相识” 一句,心情已是绝望了。
《一剪梅》
“闲愁”——相思之情,精神上的苦恼。这 “闲愁”正是以他人之口吻言己相思之愁,有 羞与人言之意。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 人。父亲李格非为礼部员外郎,是当时著名的学者。 母亲知书能文。丈夫赵明诚,宰相赵挺之之子,历 任州郡行政长官。夫妻志趣相投,婚后生活美满, 搜集了大量金石书画,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工作。
南渡不久,赵明诚病殁于建康(今南京),她 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 金兵南下,她又在浙东亲历变乱,只身飘泊于杭州、 越州(今绍兴)、台州(今临海)和金华一带,过 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此后即在孤寂中度过晚年,怀 着沉痛的家国之思,在极度的愁苦中死去。
滴 ”
《 声
声 慢 》
《一剪梅》 幽怨失望
相思无限
《声声慢》 凄苦绝望 相思无地
• 《一剪梅》本词大约写于词人新婚后不久,丈夫赵 明诚外出求学之时,词中十分细腻地写出了她独居 生活的孤单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 《声声慢》这首词所表达的是女词人晚年寡居时孤 独、凄苦的生活感受。
李清照除了创作婉约词,还有豪放诗词文, 找一找读一读。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上阕:
用清冷环境衬托孤寂、 凄凉的心境。
下阕:
由远及近,转入对眼前 残秋之景的具体描绘, 进一步表现作者的凄苦 之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环境冷清寂寞)
(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李清照被当代散文大家梁衡称为“乱世中的 美神”,她以沧桑的生命之躯连接了北宋和 南宋。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沈去矜)
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声声慢》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透露词人见所 不欲见,感所不欲感的凄苦心绪。
《一剪梅》
“月满”,月满——团圆, 然而却是两地相隔,徒增 思念与幽怨。
凄 苦 之 况 便 郁 然 而 生 。
烦 人 心 , 点 点 滴 滴 , 拖 泥 带 水 , 一 种

梧 桐 更 兼 细 雨 , 到
黄 昏
, 点 点 滴
凄凄惨惨淡和悲戚 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
(形象,委婉细致)
七组叠字 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是愁。
音韵上徘徊婉转,感情上层层递进, 使全词顿挫凄绝,如泣如咽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乍:刚 还:又 将息:保养,休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


李白 “举杯销愁愁更愁”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云中可有谁寄来书信?一排大雁已经 飞走,西楼满是清冷的月光。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花已飘落,流水也悠悠流走,同是一种相 思,分成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上眉头,却下心头。 这种闲愁实在无法消除,眉上愁云刚消,却 又上了心头。
重要信息
• 相同信息 花 秋 独 雁 愁
范仲淹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无甚可摘
有谁堪与共摘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 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孤独 人物动作刻画
怎生:怎样
秦观《鹧鸪天》:“无 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 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 打梨花深闭门。”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贺铸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秦观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愁 本词的“愁”,具有什么广阔的社会内容? 1、作者有哪些方面的愁? 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2、社会意义: 不仅是作者个人的感情,也是当时无数流 离失所的妇女的共同情感。作者是遭遇与 痛苦是时代造成的
• 《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歌颂楚霸王项羽失败后不愿逃往江东苟且偷生的 英雄气节,讽刺南宋朝廷在金人南侵后窝居江南的 妥协逃跑政策。
作品集:《漱玉词》(《易安集》)
李清照词风格清新婉丽,是婉约派的代 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 少妇时期的生活
闲愁、离愁--清丽婉转
南渡后:反映战乱痛苦 生活,感时伤怀,怀旧
思乡,表现思夫、思国、 思乡
浓愁、哀愁--沉郁凄苦
本词为晚年的名作。一题作“秋情”。 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 投的丈夫也病逝在任上,这一连串的打击 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这是一首悼亡诗,主旨是“这次第,怎一 个‘愁’字了得”一句,反问句式,意味 绵长,感慨深沉,一唱三叹,发人共鸣。 突出“愁”之深之重。
白居易《长恨歌》 “秋雨梧桐叶落时” 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贺铸《半死桐》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淡酒


秋风 了

秋雁 些

黄花
型 景
梧桐
物 烘
细雨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次第:光景、情景
李白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煜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中心思想:通过描写词人南渡后 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抒发了词人 的悼亡之悲、怀旧之哀,以寄寓家国 之痛、故土之思。
写作特色: 1、以抒情见长,情景交融
2、层层铺叙日常生活,线 索分明 3、创造性地使用叠词
各时期作品欣赏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红艳的荷花已经凋残,玉席生凉,轻轻 地提起罗裙,独自来到木兰舟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