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讲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分析

第六讲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分析


第六讲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方法
步进电机与丝杠螺母间的运动传递可能有多种形式:
采用齿轮传动时,但应采取措施消除其传动间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六讲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方法
执行机构方案的选择
执行机构是伺服系统中的被控对象,是进行实际操 作的机构,应根据具体操作对象及其持点来选择和 设汁。执行机构方案的选择主要是指导向机构的选 择。主要有滑动和滚动两大类,在伺服系统中应用 较多的是塑料贴面滑动导轨和滚动导轨。
第六讲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方法
3、惯量匹配计算 1)惯量匹配的基本原理 惯量匹配是指机电传动系统负载惯量与伺服电机转子 惯量相匹配。根据牛顿第二定理,机电传动系统所需
的转矩T与转动惯量和角加速度的关系为;
角加速度越小,则从计算机发出指令脉冲到进给系 统执行完毕之间的时间越长,系统反应越慢。 角加速度变化,系统反应忽快忽慢,影响加工精度。
第六讲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方法
第六讲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方法
控制系统方案的选择
包括微机、步进电机控制方式、驱动电路、接口电 路等的选择和设计
常用的微型机有单板机、单片机、工业控制微型机 等,其中单片机由于在体积、成本、可靠件和控制 指令功能等许多方面的优越性,在伺服系统的控制 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第六讲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方法
如果比值太大,则伺服系统的动态特性主要取决于负载特性 ,负载质量、刚度、阻尼等的变化,将导致系统动态待性的 较大变化,影响系统的稳定。 如果该比值太小,说明电动机选择或传动系统设计不太合理 ,经济性较差。
第六讲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方法
传动机构方案的选择
传动机构实质上是执行元件和执行机构之间的一个机 械接口,用于对运动和力进行变换和传递,伺服系统 中执行元件以输出转速和转矩为主,而执行机构多为 直线运动或旋转运动,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 传动机构有:
第六讲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方法
齿轮齿条传动可获得较大的传动比和较高的传动效 率,所能传递的力也较大,但高精度的齿轮齿条制 造困难,且为消除传动间隙而结构复杂。滚珠丝杠 传动结构简单、制造容易而应用广泛,丝杠螺母副 已成为伺服系统中的首选传动机构。
进电机的步距角α 及丝杠导程Ph。传动比的确定既要
使减速比达到最佳匹配,同时又要满足脉冲当量与步 距角之间的关系。
第六讲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方法
2)各级传动比的确定 传动比的分配有三个原则:
1 2)质量最小原则 3)输出轴转角误差最小原则:
在总传动比确定的情况下,通常按最小负载惯量原则 来分配齿轮副的传动比,即按该原则设计的齿轮系统, 折算到电动机轴上的负载惯量最小。 如算出的传动比较小,可采用同步带或一级齿轮传动, 否则应采用多级齿轮传动。齿轮传动级数增加时,使 齿隙和静摩擦增加,传动效率降低而且结构复杂。
第六讲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方法
目前大多数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的伺服系统都采 用半闭环系统。
从控制原理上讲,闭环和半闭环控制原理是一样的 ,都要对系统输出进行实时监测和反馈,并根据偏 差对系统实施控制。两者的区别仅区别在于传感器 检测信号位置不同,因而导致设计、制造的难易程 度不同及工作性能的不同,但两者的设计及分析方 法是基本一致的。
第六讲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方法
1、确定脉冲当量,初选步进电机
根据系统精度要求确定,对于开环伺服系统,一般
取 =0.001-0.01mm/pulse。取得太大,无法满足系
统精度要求;取得太小,或者机械系统难以实现, 或者对其精度和动态性能要求过高,经济性降低。
第六讲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方法
2、齿轮传动计算 1)总传动比的确定 在开环系统中,步进电动机至丝杠间设有齿轮副传动 装置,其传动比i的大小决定于系统的脉冲当量δ 、步
第六讲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方法
系统方案确定之后,应进行机械系统的设计计算, 其内容包括执行元件参数及规格的确定、系统结构 的具体设计、系统惯量、刚度等参数的计算,功率 的匹配及过载能力的验算等。
第六讲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方法
三、开环伺服机械系统设计计算
开环控制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硬件电路、 接口电路、步进电机驱动电路、控制算法、及相应控 制软件的具体工程设计。 设计时,先根据运动精度选定脉冲当量δ,再根据负 载确定步进电机的参数α,并选定丝杠的型号、导程 等参数,计算传动比,最后设计传动齿轮的各参数等。
第六讲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方法
第六讲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方法
执行元件的选择
选择执行元件时应考虑电机的转速、转矩、和功 率等参数应与被控对象的需要相匹配,综合考虑 负载能力、调速范围、运行精度、可控性、可靠 性以及体积、成本等多方面要求。如冗余量大, 容易成本提高、造成浪费,如果执行元件的参数 偏低,系统将达不到要求。开环伺服系统中一般 情况下应优先选用步进电动机。
第六讲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方法
第六讲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方法
当伺服系统的负载不大、精度要求不高时,可采用开 环控制。一般来讲,设计时应主要考虑满足精度方面 的要求,并通过合理的结构参数设计,使系统共有良 好的动态响应性能。
二、系统方案确定(开环系统) 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中,典型的开环控制位置伺服系统 是简易数控机床的伺服进给系统及数控x、y工作台等。 其结构原理如图所示:
第六讲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方法
一、概述
当伺服系统精度要求较高或负载较大时,应采用闭 环或半闭环控制伺服系统。 当系统精度要求很高时,应采用闭环控制系统。 它将全部机械传动机执行机构都封闭在反馈控制环 内,其误差都可以通过控制系统得到补偿,因而可 以达到很高的精度。但是闭环伺服系统结构复杂, 设计难度大,成本高,尤其机械系统的动态特性难 以提高,系统稳定性难以保证,因而除非精度要求 很高时,一般应采用半闭环控制系统。
第六讲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方法
转动惯量J由伺服电动机转动惯量JM 与机电传动系 统负载惯量JL 两部分组成
负载惯量JL由执行部件以及夹具、工件或刀具、滚
珠丝杠、联轴器等直线和旋转运动件的质量或惯量折 合到电动机轴上的惯量组成。
JL/JM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既不能太大,也不应太
小。这就是伺服系统中电动机转子的转动惯量与负载 惯量匹配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