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真菌药物_PPT课件
第四节 抗真菌药物
绝大多数真菌是不致病的, 如食用菌等。少数危害人类的真 菌(包括黄癣菌、小孢子菌、红色 毛癣菌、马拉色菌、念珠菌等等) 可侵入机体引起疾病,根据侵犯 人体的部位不同,分为浅部真菌 病和深部真菌病
浅部真菌病
浅部真菌病简称癣,发病时真菌位 于角蛋白组织(表皮角层、毛发、甲 板)。在我国是常见病及多发病。常 见的有头癣、体癣、手足癣、甲癣等 等。
、那他霉素、两性霉素B、哈霉素和曲古 霉素。只溶于极性溶剂。
两性霉素B
属于多烯类的抗生素 含-NH2和-COOH,有酸碱两性 用于深部真菌感染 肾毒性大 通过干扰真菌细胞膜上已存在的麦角 甾醇来损伤真菌细胞膜,抑制静止期的 真菌。
麦角甾醇生成抑制剂
——唑类抗真菌药物
机制: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酶 从而抑制真菌麦角甾醇的生成
属于非多烯类抗生素,用于浅部 真菌感染,代表药物为灰黄霉素和西 可宁,不良反应小。机制为渗入皮肤 角质层与角蛋白结合,干扰真菌核酸 合成
要点
属于三氮唑结构的抗真菌药有哪些,属于 咪唑类的抗真菌药有哪些?
其它抗真菌药有哪些? 多烯类抗真菌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干扰真
菌细胞膜上已存在的麦角甾醇而抑制静止 期的真菌。 唑类抗真菌药的作用机制:抑制真菌细胞 膜上麦角甾醇的生成
唑类
益康唑、氟康唑
真菌细胞P450酶
多烯类
两性霉素B
角鲨烯
羊毛固醇 14-去甲基 羊毛固醇
麦角甾醇 真菌细胞膜
干扰真菌细胞膜上麦角甾醇的药物
结构共性:分子内都含有亲脂的大环内
酯环;此环含有四、五、六或七个共轭双 键的发色团;并且连有一个氨基糖,称为 多稀类抗真菌药,属于抗生素。
代表药物:主要代表药物有制霉菌素A1
唑类抗真菌药物按结构分为咪唑类和 三氮唑两类结构
咪唑类的代表药物为克霉唑、咪康唑 、噻康唑、奥昔康唑、益康唑、酮康 唑。
三氮唑类的代表药物为氟康唑、特康 唑和伊曲康唑。
唑类抗真菌药物简介
近年发展起来的年代末问世 随后大量的唑类药物被开发:被用于
唑类抗真菌药物的构效关系
4
Cl
Cl 2 4 Cl
O
HN
.HNO3
N3
分子中至少含有1个咪唑或三氮唑基团作为 活性基团(由于活性基团的不同,三氮唑类的 治疗活性明显优于咪唑类)。
唑类抗真菌药物的构效关系
1
Cl 4
24
Cl 2 4 Cl O
.HNO3 H 1N
N
三氮唑(咪唑)上的取代基必须与氮杂 环的1位上的氮原子相连,使得咪唑环的3位 或三氮唑的4位氮原子是活性部位。 结构中均有苯环,其中苯环的4位或2位 上被具有一定体积和电负性的F、Cl原子取 代,利于增加抗真菌活性。
唑类抗真菌药物的构效关系
氟康唑
酮康唑
同时连接咪唑基(三氮唑基)和苯环的C 原子上可连接第三个基团,其中活性最好 的有两类:
➢ 连接醇羟基:氟康唑
➢ 连接被取代的二氧戊环结构:酮康唑、 伊曲康唑、特康唑。
麦角甾醇生成抑制剂
——丙烯胺类
1981年发现了萘替芬作为丙烯胺类结构 的抗真菌药物,具有较高的抗真菌活性, 局部使用治疗浅表真菌感染的效果优于克 霉唑和益康唑,治疗白色念珠菌病(深部 真菌)效果同克霉唑。由于其良好的抗真 菌活性和新颖的结构特征,而受到重视。 继而又发现抗真菌活性更高的特比萘芬和 布替萘芬。
抗真菌药物按机制分类
干扰真菌细胞膜上已有的麦角甾醇从而损 伤真菌细胞膜的药物:多烯类抗真菌抗生 素
麦角甾醇生成抑制剂:唑类抗真菌药物 麦角甾醇生成抑制剂:丙烯胺类和二甲吗
啉类 干扰真菌核酸合成的药物:灰黄霉素、西
可宁
乙酰辅酶A 火落酸
丙烯胺类、二甲吗啉类 角鲨烯环氧化酶
特比萘芬、阿莫罗芬
治疗浅部真菌感染和深部真菌感染
硝酸益康唑
Cl
Cl 2 4 Cl
O HN
.HNO3
N
1-[2,4-二氯-β-(4-氯苄氧基)苯乙 基)] 咪唑硝酸盐
结构特点
乙醇的取代物 –羟基被氯苯甲醚取代 –C-1与二氯苯基连接 –C-2与咪唑基连结
C-1是手性碳 使用外消旋体
合成
氟康唑
α-(2,4-二氟苯基)-α-(1H-1,2, 4-三氮唑-1-基甲基)-1H-1,2,4-三
氮唑-1-基乙醇
三氮唑类的发现
依据咪唑类抗真菌药物构效关系 用三氮唑替换咪唑环后,得到的
抗真菌药
作用特点
生物利用度高,与咪唑类相比,三氮唑 类在体内代谢较慢,对真菌细胞色素 P450酶的选择性较高,疗效更好,相对 于咪唑类,三氮唑类主要用于治疗深部 真菌感染。其中氟康唑是治疗深部真菌 感染的首选药。
头癣(俗称“秃疮”或“癞痢 头”)
由患病的猫、狗等动物传染
体癣
常由自身手足癣通过搔抓而传染。
手癣(鹅掌风)和甲癣(灰指甲)
足癣通过接触患者的用具而传染,由于 足底的角蛋白丰富,尤其是穿不透气的鞋袜, 使局部环境温暖潮湿,利于嗜角蛋白组织的 真菌生长繁殖,特别是足趾间容易发病。足 癣常可通过搔抓而发生手癣、体癣、甲癣等, 是自体传染的主要来源。
麦角甾醇生成抑制剂
——二甲吗啉类
H3C H3C CH3
N CH3
CH3 O
CH3
阿莫罗芬原为农业使用的杀菌药物,后 发现它对曲霉和青酶等以外的所有致病 真菌显示很好的活性,主要用于甲癣等 真菌感染,它在涂抹指甲后、很容易向 指甲扩散,并保持长时间的抗真菌作用 。为理想的抗浅表真菌药物。
干扰真菌核酸合成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