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免疫学检验知识点

临床免疫学检验知识点

临床免疫学检验
1、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
2、免疫防御(对外);免疫自稳(防自身免疫病);免疫监视(防肿瘤)。

3、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最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4、B细胞:通过识别膜免疫球蛋白来结合抗原,介导体液免疫;B细胞受体=BCR=mIg
表面标志:膜免疫球蛋白(SmIg)、Fc受体、补体受体、EB病毒受体和小鼠红细胞受体。

成熟B细胞:CD19、CD20、CD21、CD22 (成熟B细胞的mIg主要为mIgM和mIgD)同时检测CD5分子,可分为B1细胞和B2细胞。

B细胞功能检测方法:溶血空斑形成试验(体液免疫功能)。

5、T细胞:介导细胞免疫。

共同表面标志是CD3(多链糖蛋白);辅助T细胞的标志是CD4;杀伤T细胞的标志是CD8;T细胞受体=TCR。

T细胞和NK细胞的共同表面标志是CD2(绵羊红细胞受体);
CD3+CD4+CD8- = 辅助性T细胞(Th)
CD3+CD4-CD8+ = 细胞毒性T细胞(Tc或CTL)(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
CD4+CD25+ = 调节性T细胞(Tr或Treg)
T细胞功能检测:植物血凝素(PHA)刀豆素(CONA)刺激T细胞增殖。

增殖试验有:形态法、核素法。

T细胞亚群的分离:亲和板结合分离法,磁性微球分离法,荧光激活细胞分离仪分离法
*E花环试验是通过检测SRBC受体而对T细胞进行计数的一种试验;
6、NK细胞:具有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直接杀伤靶细胞(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细胞)
表面标志:CD16(ADCC)、CD56。

测定人NK细胞活性的靶细胞多用K562细胞株,而测定小鼠NK细胞活性则常采用YAC-1细胞株。

7、吞噬细胞包括: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PS,表面标志CD14,包括骨髓内的前单核细胞、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内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表达MHCⅡ类分子)
8、人成熟树突状细胞(DC)(专职抗原呈递功能):表面标志为CD1a、CD11c和CD83。

9、免疫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sIg,主要存在于体液中,具有抗体功能)及膜型(mIg,作为抗原受体表达于B细胞表面,称为膜表面免疫球蛋白)
10、免疫球蛋白按含量多少排序:IgG>IgA>IgM>IgD>IgE五类(按重链恒定区抗原性(CH)排序)
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单向环状免疫扩散法、免疫比浊法。

11、免疫球蛋白的同种型抗原决定簇位于恒定区(CH、CL)
12、抗体由浆细胞产生。

抗体分子上VH和VL(高变区)是抗原结合部位。

13、IgG:血清中含量最高的免疫球蛋白(IgG1最高),血液和细胞外液中的主要抗体。

也是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大多数抗菌抗体、抗病毒抗体是IgG,某些自身抗体及超敏Ⅱ型抗体是IgG,免疫学检测中第二抗体也以IgG为主。

14、IgA:分血清型(单体存在)及分泌型;分泌型IgA(sIgA)为二聚体,性能稳定,主要存在于胃肠道、支气管分泌液、初乳、唾液、泪液中,局部浓度高,是参与黏膜局部免疫的主要抗体。

15、IgM:为五聚体,主要存在于血液中,是Ig中分子量最大的(又称巨球蛋白)。

个体发育最早合成和分泌的抗体。

抗原刺激后体液免疫应答中最先产生的抗体,感染过程中血清IgM水平升高,说明近期感染。

新生儿脐血中若IgM增高,提示有宫内感染。

16、IgE:为单体结构,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低。

IgE为亲细胞抗体,介导Ⅰ型超敏反应。

特异性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早期感染患者血清中可升高。

17、补体:具有酶样活性的球蛋白(肝细胞、巨噬细胞产生);激活途径主要有三种:经典途径(以结合抗原后的IgG或IgM类抗体为主要激活剂(双链DNA),C1~C9全部参与)、替代途径(病原微生物细胞壁成分(脂多糖)直接激活补体C3,然后完成C5~C9的激活过程)、MBL途径(由急性炎症期产生的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与病原体结合后启动激活)。

18、补体系统中C3含量最多,C2含量最少。

19、灭活:加热56℃30分钟,补体丧失活性
20、补体清除免疫复合物的方式:吞噬调理;免疫粘附;免疫复合物抑制。

21、完全抗原=反应原性+免疫原性。

半抗原=反应原性(无免疫原性)
22、抗原抗体结合力(分子间引力):静电吸引、范德华力、氢键、疏水作用力(最强)
23、抗原抗体反应的四大特点:特异性、可逆性、比例性、阶段性;受反应条件(如温度、pH、电解质、抗原抗体比例等)的影响。

24、抗体过量——前带;抗原过量——后带(钩状效应)
25、抗原抗体反应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阶段,此阶段反应快,仅需几秒至几分钟,但不出现可见反应;第二阶段为可见反应阶段,此阶段反应慢,往往需要数分钟至数小时。

26、颗粒性抗原出现凝集反应。

可溶性抗原出现沉淀反应。

单价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不出现沉淀现象。

27、木瓜酶水解IgG为2Fab+Fc;胃蛋白酶水解IgG为F(ab)2+nFc。

28、最常用于免疫动物的佐剂是弗氏佐剂,弗氏佐剂分为弗氏完全佐剂(弗氏不完全佐剂加卡介苗)和弗氏不完全佐剂两种。

29、R(兔子)型抗血清是用家兔及其他动物免疫产生的抗体,抗原抗体反应比例合适范围较宽,适于作诊断试剂。

H(马)型抗血清是用马等大动物免疫获得的抗体,抗原抗体反应比例合适范围较窄,一般用作免疫治疗。

30、抗血清常见保存条件:2-8℃保存;冷冻保存(最常用);真空干燥保存(5-10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