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布线教学楼

综合布线教学楼

逸夫教学楼综合布线设计1概述现代科技的进步使计算机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提供越来越强大的计算机处理能力和网络通信能力。

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现代企业的生产管理效率,降低运作成本,并使得现代企业能更快速有效地获取市场信息,及时决策反应,提供更快捷更满意的客户服务,在竞争中保持领先。

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企业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综台布线是智能大厦建设中的一项新兴技术工程项目。

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物内部或建筑群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具有可靠、灵活、开放、完整和方便等优点,通过它可使话音、数据、交换及各种控制设备与信息管理系统连接, 同时也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

综合布线系统是楼宇智能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用户的使用。

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校园网已成为高等学校重要的基础设施,校园网建设和应用水平的高低已成为高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作为智能型建筑的首要条件是具有一套结构化的、灵活性极高的综合布线网络,能够长远的满足使用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并将用户长期营运、维护、变更、网络升级的费用降至最低。

要想建立一个高效的息网络, 必须有一套完整的高品质网络布线系统, 采用传统布线方式将难以满足以上要求。

2.逸夫教学楼综合布线分析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主教楼逸夫楼位于塔里木大学西校区。

学院设有3个办公室:综合办公室、教务办公室、学生办公室;5个教研室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研室、计算机软件教研室、计算机硬件教研室、通信工程教研室、数学教研室,以及6个实验室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通信工程实验室、自动控制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软件实验室、计算机硬件实验室。

逸夫楼的建设的核心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广泛采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组织教学,推进中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并为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一流的环境综合布线系统为开放式网络拓扑结构,它采用模块化、统一标准材料和组合压接方式组成结构化的系统,能支持语音、数据、图像、多媒体业务等信息的传递。

大楼内综合布线系统一般可划分成五个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区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和设备间子系统。

2.1设计目标逸夫教学教学楼是我们每天学习的主要场所,逸夫楼内不仅有许多的教学实验室,机房,还有许多的多媒体阶梯教室。

为了提供更多的网络便捷,逸夫实验楼运用综合布线将整个网络与学习相联系,实现网络与学习一体化,实现了网络教学与数字教学的一体化,综合布线是为了更好的实现网络在学习当中更好的发挥出来作用,在综合布线当中我们运用缆线,配线架,各种工具完成任务,为教学楼建设处更好的实验和学习的平台。

综合布线与学校网络连接,实现全校的网络畅通,实现一处多元化,综合布线建立了学校网络平台,使学校网络可以更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所以就先在而论,综合布线对于学校网络以及逸夫楼教学楼后期的教学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2.2拓扑图一楼二楼三楼四楼2.3 信息点分布说明逸夫教学楼信息点分布如下:1.逸夫楼一楼:有2个阶教,2个办公室,1个值班室,5个实验室,2个教研室,学生办公室有两个信息点,其余的每个房间有一个信息点。

逸夫楼二楼:有2个阶教,1个办公室,1个会议室,1个值班室,2个机房,3个教室,1个硬件组装室,1个网络科学组室,每个房间有一个信息点。

逸夫楼三楼: 2个值班室,2个实验室,1个教研室,4个机房,每个机房中有两个信息点,其余的每个房间有一个信息点。

逸夫楼四楼:有2个阶教,1个值班室,1个监控室,2个实验室,2个办公室,4个机房,每个机房和实验室中有两个信息点,其余的每个房间有一个信息点。

3、设计原则(1)在论证工程方案时,要使布线系统的结构、性能符合国内、国际标准和规范,满足各个系统目前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2)布线系统应同时为各个弱电系统提供统一信息传输布线平台, 应有利于各个系统自身组网和传递信息, 有利于各个系统之间的互连, 有利于各个系统与外界的连网。

(3)布线系统要具有高性能和相当的超前性, 能够满足各个系统目前和未来新技术、新产品对传输的需求。

(4)布线系统在设计和实施中应充分考虑办公的具体特点,在信息点的选取、线缆配置等各方面满足网络系统的要求。

(5)布线系统应采用符合国内、国际标准的名牌布线产品,技术上要领先,同时要经过国内外广泛和较长期使用, 具有良好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建议选用同一品牌的系列配套产品,因为综合布线是一套系统,而不是线缆和元件的简单组合。

(6)应根据建筑阶段考虑设计,视建筑物在新建、改建或扩建的阶段来确定结构化布线方案, 以便在建筑施工的同时将一些布线的前期工程完成。

4、设计标准本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支持语音、数据、图像等信号的综合传输要求,开放式结构,易扩展,易维护变更,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良好的经济性和先进性,支持ATM、百兆/ 千兆以太网应用,并且满足下述应用:计算机网络系统、电话通信系统、有线电视系统、控制系统及其它可能应用的弱电系统。

设计参照以下国际、国内标准规范:国际(ISO/IEC11801)标准;ANSI/TIA/EIA- 568- B 商业建筑通信布线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1- 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T 50312- 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 2000;《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 92);《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

5、总体系统设计方案5.1 工作区子系统设计(1)工作区的每一个信息插座均应支持电话机、数据终端、计算机、数据终端、电视机监视器等终端设备的设置和安装。

工作区的双绞线跳线为软线材料,即双绞线的芯线为多股细铜丝。

(2)设计时要考虑如下要点①信息点数量。

用户要求明确,信息点数量主要根据用户的具体的需求来确定;用户需求不明确, 可根据使用空间来估算信息插座的数量。

信息插座分为基本型和增强型,基本型是按实际使用面积每5 ~10m2设置1对信息点(1个语音信息点+1个数据信息点);增强型是每5~10m2安装2对信息点。

②信息插座数量。

信息点数量后,信息插座的数量随之可以确定。

③信息插座安装方式。

地面安装时,接线盒应采用有弹簧门结构,防尘、防水和抗压,一般只是在酒店大堂、机场候机厅等要求较高的场所使用;墙面安装时,底部距离地面的高度宜为300mm以上;安装在桌面,应密切配合家具的安装位置。

④信息插座附近配有强电插座, 间距宜为300mm。

⑤信息插座与终端设备的距离应小于5m。

(即双绞跳线长度小于5m)5.2 水平子系统的设计(1)水平子系统总是在一个楼层上,一端接在信息插座上,另一端接在管理间管理配线架上,它采用星型拓扑结构,在施工完成后不易变更。

(2)设计时要考虑如下要点①根据工程提出近期和远期的终端设备要求,终端将来可能产生移动、修改和重新安排的详细情况,作一次性建设与分期建设的方案比较。

②确定线路的类型。

现阶段对普通用户宜采用超五类双绞线( 最大传输率1000Mbps)及接插件,更高类别器件和材料不宜采用,因为大多数用户十年内桌面网络速度需求不会达到千兆。

③每个信息点均需连接到管理子系统,特殊需要时可以采用光纤到桌面。

④确定线缆的走向。

根据建筑物的物理位和施工难易度来确立,尽量采用通过天花板吊顶内线槽、转接至金属电线管和信息点接线盒的布线方式,或直接通过金属电线管接至信息点接线盒的方式。

⑤线缆的长度。

最长长度小于90m,超过这个长度时, 可采用设置二级配线架或设置2个楼层管理间的办法来解决。

⑥如果有磁场干扰或是信息保密时,也可采用屏蔽双绞线(除非特别需求,尽量不用)。

⑦在水平布线通道内, 强弱电线槽平行时,距离宜大于500mm。

强弱电线线管交叉时,应呈90度跨过。

⑧布线方式,一般可采用如下3 种类型:直接埋管方式。

目前使用较多的镀锌管和阻燃高强度PVC管。

1 ~2 根双绞线穿φ15~20线管;3~4根双绞线穿φ20~25线管;8根以上双绞线最好走线槽;先走线槽,再走支管方式:线槽由金属材料制成,线槽尽量安装在走廊的吊顶内。

此方法布线的平均距离短且便于维护, 适用于楼层信息点较多情况, 建议线槽电线容量为30%(200x100mm线槽放置200根左右双绞线);地面线槽方式: 适用于开间或需要安装隔断的场合, 应根据办公家具布置图进行设计。

5.3 管理间子系统的设计(1)垂直主干线缆和水平系统线缆之间的连接需要通过楼层管理间的跳线来实现。

管理子系统采用单点管理双交接,交接现场的结构取决系统的规模和选用的硬件。

(2)设计时要考虑如下要点:①配线架的配线对数可由管理的信息点数决定。

②管理间应有足够的空间放置配线架和网络设备。

③有交换机的地方要配有专用稳压电源。

④管理间要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

⑤许多大楼在设计时都考虑在每一楼层都设立一个管理间, 用来管理该层的信息点。

一般每一个管理间管理信息点200个左右。

如果信息点少时,可与其他楼层共用管理间来管理该子系统。

5.4 垂直干线子系统的设计(1)是整个大楼信息交通枢纽,提供了位于不同楼层设备间和管理间的多条连接路径。

垂直干线子系统的结构是一个星状结构。

(2)设计时要考虑如下要点:①确定每层楼的干线要求。

语音主干一般选择大对数电缆。

数据主干一般采用多模光纤。

(一般选择6芯多模光纤+2根六类双绞线备份,按48个数据点2芯光纤进行配备)②确定从楼层到设备间的干线路由。

选择最安全和最经济的路由,一般采用电缆孔方法(当管理间上下都对齐时)和电缆井方法(电缆井方法常用于干线通道)。

③选定干线电缆的长度。

垂直干子系统宜在90m范围内,以提高传输速率。

④确定敷设附加横向电缆时的支撑结构。

⑤确定每层楼的防雷电的设施。

⑥确定整栋楼的干线要求。

5.5 设备间子系统的设计(1)设备间是水平布线和垂直主干跳线及配线管理的空间,是进行网络管理的场所,由电缆、连接器和相关支撑硬件组成。

(2)设计时要考虑如下要点①要有足够的空间保证设备的安装和维护。

②所有进出终端设备应清楚区分。

③要有良好的温度和湿度。

④满足整栋大楼干线的安装要求。

⑤还应考虑房间位置、地板负重、设备进入、线路进出、照明设施、接地要求、配电电源、防雷设施和消防设施等。

5.6 建筑群子系统设计(1)防静电地板。

防静电地板为网络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保证。

地板下空间,可以敷设管线和作为空调送风静压箱。

(2)供电系统。

供电系统中的市电与备用电源引自两个不同的电源点,可以切换,再经过UPS不间断电源对设备供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