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南大学《宪法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西南大学《宪法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0141)《宪法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一、判断题1.我国国务院总理是政府首脑(√)2.我国的经济特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3.我国的宪法是刚性宪法,也是成文宪法(√)4.我国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选举制度(√)5.特别行政区享有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6.英国宪法是不成文宪法(√)7.村民委员会是乡政府的派出机构(×)8.英国的政府必须对议会负责(√)9.宪法是其它法律制定的依据和基础(√)10.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11.平等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12.我国是成文宪法的国家,没有宪法惯例(×)13.重视人权保障,扩大公民权利是宪法的发展趋势(√)14.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5.人民法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16.宪法关系具有政治性的特点(√)17.宪法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所有权(√)18.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保护“人权”(√)19.特别行政区享有立法权(√)20.在我国,所有国家机关都实行首长负责制(×)21.中央军委主席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22.我国地方人民政府受上一级国家权力机关领导(×)23.宪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24.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25.在我国,国家主席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二、不定项选择题1.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 ABCDA、言论自由B、平等权C、宗教信仰自由D、社会保障权2.英国宪法的特点 ADA、制定和修改程序与普通法律一样B、制定修改程序严于普通法律C、刚性宪法D、柔性宪法3.我国实行首长负责制的国家机关有 ADA、国务院B、人民法院C、人民检察院D、地方人民政府4.我国宪法规定,下列任职不超过两届的有 ABDA、国家主席B、国务院总理C、中央军委主席D、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5.我国的地方人民政府受 BD 的领导A、国家主席B、国务院C、上一级国家权力机关D、同级国家权力机关6.一九五四年宪法确认的基本原则是 ACA、人民民主原则B、法治原则C、社会主义原则D、分权与制衡原则7.下列属于我国现行宪法修正案的内容是 ACDA、邓小平理论B、四项基本原则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依法治国8.全国人大的职权有 ABCDA、制定基本法律B、任免国家领导人C、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D、决定国家重大问题9.我国宪法是 ACA、成文宪法B、不成文宪法C、刚性宪法D、柔性宪法10.我国实行直接选举的范围包括 BDA、省级人大代表B、县级人大代表C、设区的市的人大代表D、不设区的市的人大代表11.特别行政区的自治权包括 ABCDA、立法权B、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C、货币发行权D、财政独立权12.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CDA、是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宪法B、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C、取临时宪法的作用D、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3.英国宪法的内容包括 BCDA、宪法法典B、宪法性文件C、宪法性判例D、宪法惯例14.我国实行合议制的国家机关有 ACDA、人民检察院B、各级人民政府C、人民法院D、人民代表大会15.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 ABCDA、服兵役的义务B、依法纳税的义务C、受教育的义务D、遵纪守法的义务16.我国现行宪法规定的经济形式主要有 ABCDA、全民所有制经济B、集体所有制经济C、个体经济D、私营经济17.宪法的渊源主要有 ABCDA、宪法典B、宪法性法律C、宪法判例D、宪法惯例18.根据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不同,宪法可分为 ADA、刚性宪法B、成文宪法C、不成文宪法D、柔性宪法19.西方国家宪法原则主要有 ABCA、法治原则B、分权与制衡原则C、主权在民原则D、公有制原则20.我国选举制度的原则有 ABCDA、选举的普遍性B、选举的平等性C、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D、选民对代表实行监督和罢免21.我国宪法第5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权利和自由的时候不得损害 ABCD A、国家利益 B、社会利益C、集体利益 C、其它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22.我国宪法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理由包括 ABCDA、宗教是人类社会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现象B、宗教信仰属于思想领域C、宗教具有民族性、群众性D、宗教具有国际性23.我国宪法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ABCDA、总纲B、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C、国家机构D、国家标志24.美国的宪法是 ACA、成文宪法B、不成文宪法C、刚性宪法D、柔性宪法25.人民代表大会产生的国家机关有 ABCA、人民政府B、人民检察院C、人民法院D、人民政协三、名词解释1.特别行政区是指在我国行政区域内,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专门设立的具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特别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的行政区域。

2.宪法宪法是规范民主施政规则的国家根本法,是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国家权力及其民主运行规则、国家的基本政策等法律规范的总称。

3.国家结构形式是指一国内部中央和地方之间、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

4.单一制单一制是由若干个普通的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构成的统一主权国家。

5.联邦是指由两个以上享有独立权限的成员单位组成的统一的联盟性主权国家。

6.邦联是指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为了某种目的而结成的松散的国家联合。

7.行政区划是指国家将全部领土按一定原则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区域,分级设立相应的政权机关的制度。

8.经济特区是指国家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实行灵活的、不同于其它地区经济政策的区域。

9.基本权利是指宪法赋予的,表明权利主体在权利体系中重要地位的权利。

10.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藉,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人。

11.国体国体即国家的阶级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12.政体政体是指一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在我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13.宪法惯例是指在国家长期政治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涉及国家根本制度,并为全体社会普遍承认的有一定约束力的习惯和传统。

例如在我国,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全国人大提出国家领导人的人选就是宪法惯例。

14.宪法性法律在内容上属于宪法,但形式上没有成文宪法形式要件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例如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属于宪法性法律。

15.成文宪法是指以统一的宪法典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宪法。

四、问答题1.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答:第一,宪法的内容与普通法律不同普通法律规范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某一领域内的事项和问题,为人们的具体行为提供尺度。

而宪法则是为社会生活的总体运行提供规范,是对社会生活宏观调控。

第二,宪法的效力与普通法律不同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普通法律的制定依据和基础。

第三,宪法的修改程序与普通法律不同我国宪法规定,宪法修正案只能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和1/5以上的全国代表提出。

2.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的区别答:第一,自治基础不同民族自治区域是以聚居的少数民族地区为基础建立的,目的是照顾少数民族的民族特点;而特别行政区是在香港、澳门和台湾设立的,目的是照顾这些地区政治、经济社会的历史和现实特点,达到祖国统一。

第二,自治性质不同民族自治区域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第三,自治程度不同特别行政区的自治权力比民族自治区域大得多。

特别行政区享有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货币发行权、财政独立权等。

3.公民与人民的区别答:第一,公民是法律概念,而人民是政治概念。

第二,公民是具有某国国藉的自然人,相对稳定,而人民的概念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容。

第三,公民是个体概念,而人民是整体概念。

4.联邦与邦联的联系和区别答:第一,联系:邦联是联邦的过渡形式。

第二,区别:(1)联邦有统一的宪法,有一个中央政府,而邦联则没有。

(2)邦联各成员国是国际法的主体,而联邦是唯一的国际法主体,各成员国不是国际法的主体。

(3)联邦有统一的军队,而邦联没有统一的军队。

5.特别行政区与经济特区的区别答:第一,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而经济特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特别行政区比经济特区享有更多的自治权。

经济特区只是享有特殊的经济政策,而特殊行政区则享有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货币发行权、财政独立权等。

第三,特别行政区是相当于省一级的法定行政区域,而经济特区不是一级法定的行政区域。

6.单一制与联邦制的区别答:第一,单一制国家划分为各个地方行政区划,联邦制国家则由各个联邦成员组成。

第二,单一制国家的地方行政区从来就不是一个政治实体,但联邦成员国则不同,在联邦国家成立之前,联邦成员是单独的享有主权的政治实体。

第三,在联邦制国家,除了联邦宪法外,各成员有自己的宪法,而单一制国家只有统一的宪法。

7.试述公民的基本权利答:(1)平等权;(2)政治权利;包括公民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公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和示威的自由;(3)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得侵犯,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得侵犯等。

(4)宗教信仰自由;(5)社会经济权利包括劳动权、信息权和社会保障权;(6)文化教育权;(7)监督权和要求国家赔偿权。

8.英国宪法的特点答:(1)英国宪法是实质意义上的宪法,而不是形式上的宪法,了解英国的宪法只能从内容上着手;(2)英国宪法的制定程序与普通法律一样,是柔性宪法;(3)英国宪法的内容不很确定;(4)英国宪法是不成文宪法,没有统一的宪法典;(5)英国宪法保留了许多封建残余形式。

9.宪法的主要内容及发展趋势答:宪法的主要内容:宪法是规定一个国家根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及国家机构等内容,反映了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

从整体上看,首要内容是人权,其次是国家机构。

宪法的发展趋势:(1)重视人权保障,扩大公民权利;(2)以成文宪法逐步取代不成文宪法是大势所趋;(3)宪法的国际化趋势,重视国际合作。

10.我国选举法规定的选举程序答:(1)选区划分。

选区可以按居住状况划分,也可以按生产单位、事业单位、工作单位划分。

(2)选民登记。

这是公民取得选民资格的基本程序。

(3)代表候选人的提出。

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联合或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

选民或者代表10人以上联名,也可推荐代表候选人。

(4)投票和确认选举结果。

在直接选举时,选区全体选民过半数参加投票选举有效,每次选举所投的票数应等于或少于投票人数,超过则此次选举无效。

代表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选民过半数票即可当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