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细则

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细则

路床水泥砂砾石、路面底基层、基层监理细则
1、总则
1.1路面基层、底基层是道路结构的主要承重部分,基层、底基层的强弱和好坏对整个路面而言,特别是沥青路面的强弱、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求其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水稳性和冰冻稳定性等等。

为确保路面的工程质量,提高路面的施工质量,特制定本细则。

1.2本细则适应于安新改建工程NO.1和NO.3合同段基层和底基层的施工。

1.3承包人应在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前提供详尽的施工组织设计,其中应包括施工管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和安全保证体系的有关内容。

1.4路面基层、底基层开工前,承包人要对欲开工的基层、底基层路段进行现场放样。

填写施工放样报验单,对已进场的原材料质量、混合料的配合比进行试验,并填写进场材料报验单;对采用的施工机械、设备的数量和使用质量进行自检,填进场设备报验单。

承包人的以上报验,需经监理工程师审查、抽检、签认后方可开工。

1.5本细则规定:路面基层、底基层的开工条件是、路面底基层和路基工程必须验收合格,方可进行路面基层、底基层的施工。

路面基层、底基层开工前,承包人应全面检查验收合格的底基层和路基的外观质量,若有缺陷应及时修补,复压平整后方可开工。

如果路基在验收后已摆放了一段时间,特别是经过了大雨和通行了车辆,都必须
采用20T以上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检验。

在碾压过程中,如发现土过干、表层松散,应适当洒水;如过湿,发生“弹簧”现象,应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所发生的费用由承包商自行承担。

1.6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合比,承包人应遵照施工图所提供的参考配合比和强度的要求,并结合进场材料的实际情况,进行原材料性质配合比试验后提出施工配合比,报监理工程师审批,批准后方可使用。

1.7在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注意路面路基的排水。

1.8主线、服务区匝道设计为20cm厚3%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和36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1.9路床4%水泥砂砾石的有关要求按此细则办理。

1.10凡本细则未规定之处,应按合同文件、设计文件、监理程序和交通部有关部颁标准执行。

2、材料
2.1一般规定
在开工前最少一个月,承包人应将其所选料场情况和原材料的有关试验资料报监理工程师审批,未经批准的材料不得备料和使用。

在任何情况下,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不得用于本工程。

反之,由此造成的后果皆由承包人承担。

本工程的基层与底基层所用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碎石、砂砾石及施工用水等。

2.2水泥
依据基层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均可做结合料,宜选用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h以上,为了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初凝、终凝时间,可以掺入0.5-2%的缓凝剂)的水泥,其强度等级为32.5Mpa。

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不应使用。

2.3碎石
水泥稳定碎石结构层的碎石骨料,其最大粒径不大于31.5㎜(方孔筛),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0%。

另外,一定要控制碎石的含水量,否则会直接影响水泥剂量和水稳的强度。

需要强调的是采购碎石时一定要按规格收料,不能进混合料,规格料的种类由拌合楼料仓的数量决定。

水泥稳定碎石粒料级配(方孔筛)
2.4砂砾石
砂砾石的天然级配合理,最大粒径控制在80㎜之内。

2.5施工用水
一般人或牲畜饮用的水源均可使用,其他可疑水源的水须按有关规定进行试验鉴定。

3、试验路段的铺筑
3.1在正式开工前最少28天,施工单位应自费在自己选定并经监
理工程师同意的路段,修筑长度不少于100米的路段作预先试验。

3.2试验段的目的是检验施工单位为完成该项工程所采用的配合比、拌和、铺筑和压实设备的性能、效率和施工方法,以及其施工组织的合理性。

3.3试验应按拟用于该工程的材料配合比、以及拌和、摊铺、压实设备和施工工艺进行。

3.4试验段完成后,承包单位应对试验资料进行系统整理,提出总结报告,报监理工程师审批,未经批准,不得进行该项工程的施工。

3.5试验段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即可作为该项工程的一部分,否则对不合格部分进行返工处理,直至达到要求。

4、路床4%水泥砂砾石、水泥稳定碎石
4.1为控制配料准确,保证拌和质量,按照合同文件要求,路床水泥砂砾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材料必须采用厂拌法和摊铺机进行施工。

4.2施工时监理应控制的要点
4.2.1要求承包单位应对厂拌法设备和拌和站自动计量系统,请计量主管部门进行检验和校核,并发给计量合格证书后,方可启用,以保证配料准确。

4.2.2应严格控制厚度,路床4%水泥砂砾石压实厚度为20厘米、底基层为20厘米一层、36厘米基层分为两层施工,一层为18厘米厚。

其路拱、横坡应与路面一致。

4.2.3路床4%水泥砂砾石的压实度为96%以上,水泥稳定碎石要
达到的压实度为98%(重型击实标准)。

4.2.4如果运距较远,车上的混合料应覆盖,以防止水分过分流失。

车厢内应严密,无空洞或缝隙,以防止混合料漏出。

运输道路应平坦顺畅,无坑洼高坎,不颠颇,以避免混合料分散离析。

4.2.5拌和好运到工地的混合料,摊铺后应在水泥初凝之前完成碾压。

碾压时直线段由两侧路肩向中心碾压,曲线段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

4.2.6摊铺机摊铺时纵横向接缝处理:用摊铺机摊铺混合料时,中间不宜中断,如因故中断时间超过2h,应设置横向接缝,摊铺机应驶离混合料末端。

人工平整末端混合料,紧靠混合料末端放两根方木,方木截面呈正方形,方木的高度与混合料压实厚度相同,整平紧靠方木的混合料。

方木的另一侧碎石回填约3米长,其高度应高出方木几厘米,将混合料碾压密实。

在重新开始摊铺混合料之前,将碎石和方木除去,并将下承层顶面清扫干净,摊铺机就位,重新开始摊铺混合料。

应避免纵向接缝,如摊铺机的摊铺宽度不够,必须分两幅摊铺时,宜采用两台摊铺机一前一后相隔5-10米同步向前摊铺混合料,并一起进行碾压。

4.2.7基层、底基层施工完毕后应及时进行养生,养生期不得少于7天、不得使表面在养生期内干燥,养生期间,除洒水车外,禁止其他一切车辆通行。

4.2.8水泥稳定碎石的施工工艺控制流程图如下
5、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
5.1水泥稳定碎石施工质量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监理主要控制以下几项施工技术指标:碎石混合料的级配、混合料拌和的均匀性、压实度、抗压强度、含水量、水泥剂量、集料压碎值等。

5.2质量控制的项目、频率和质量标准
6、关键部位、重要工序监理旁站管理办法
6.1试验监理工程师依据承包商进场的原材料,应按批次、批量进行严格的抽检,杜绝不合格材料的进场。

6.2试验监理应对水泥剂量、含水量、拌和的均匀性进行全过程旁站,并按上表规定的频率对水泥剂量进行抽检。

6.3现场监理根据试验段总结成果,督促承包商用带有刻度的钢筋棍按照松铺系数严格控制层厚,对于厚度不够部位要求承包商在未碾压之前进行找补。

6.4监理工程师应严格控制开始碾压时间和结束时间,应在水泥初凝前2小时完成水稳碎石全部碾压,然后进行压实度检测,如果达不到规定的压实度要求,要求承包商进行补压(补压完成时间应控制在水泥初凝之前)。

6.5现场监理应严格控制摊铺机摊铺时纵横向接缝的处理,处理方式按照4.2.6款要求办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