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本科(选修)古罗马文明
共和国繁荣时期文学
(公元前3世纪中叶~前1世纪中叶)
古罗马文学发展和繁荣时期。
李维乌斯· 安德罗尼库斯(约公元前280~前 204)—将荷马的 《奥德修纪》(一译《奥德 赛》)用萨图尔努斯诗体译成拉丁文 。
共和国繁荣时期文学
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公元前106年— 公元前43年) ---- 最杰出的演说家。 他的演说辞讲究程式,注意修辞技巧,描写生 动、优美、句法严谨、行文流畅、音韵和谐、 雄辩透彻,他的文体一直被视为拉丁文学的典 范。此外,他还写了许多哲学论文、修辞学著 作和书信,对罗马散文的发展和拉丁语文学语 言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拉丁语:西方世界的普通话
整个帝国世界的普通话以及官方文字。 直至17世纪末,几乎所有欧洲国家尤其是西欧和 南欧地区的政府文牍还是以拉丁文为主,学者们 著书立说更是如此。 拉丁文的字母(亦称“罗马字母”)由受到腓尼基 字母和希腊字母影响的埃特鲁里亚文字母发展而 来。
拉丁语:西方世界的普通话
文学
对希腊的模仿持续了若干个世纪。
形成并发展于共和国时代 。
诗歌、戏剧、演说、散文等。
拉丁语和希腊语同时使用。 在这种模仿与创作中,罗马文学日趋成熟。
早期文学(公元前3世纪中叶以前)
古罗马文学萌芽和初步发展时期。 主要是口传的歌谣、谚语和故事,流传下来的 不多。 流传的诗歌或戏剧以翻译和模仿希腊文学居多, 处于借鉴阶段。
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廷帝国)被奥斯曼帝国所 灭。
古罗马文化
古罗马文化在自身的传统上广泛吸收东方文明、希腊 文化的精华并融合而成。 文学:以凯撒 、西塞罗为代表的拉丁文散文,以维吉 尔、贺拉斯、奥维德等人为代表的罗马诗歌。 建筑:古罗马建筑与雕塑发展迅速,现存的建筑有: 罗马斗兽场、君士坦丁凯旋门、庞培城 、万神庙 。 文字:拉丁文字母成为许多民族创造文字的基础。 法律:罗马法和法学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基督教出现的背景
最初出现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犹太人故土——巴 勒斯坦。
罗马统治者对犹太人和犹太教压迫的结果。
希腊化运动对于基督教,特别是基督教思想的出 现产生了影响。
耶稣基督
耶稣(Jesus of Nazareth,约公元前6年—公 元30年)-基督教的创立者。 30岁时在约旦河由约翰施洗,并开始传教。 他劝告穷苦人们忍受苦难,说能忍受现实世 界一切苦难而安分守己的人,死后会升入天 堂。有钱的人和剥削别人的人要想进入天堂, 却比“骆驼穿过针孔”还要难。
罗马人创造的拉丁字母是世界各种文字系统中使 用最为广泛的字母体系。 日耳曼诸语言的共同文字字母。 当代中国的汉语拼音方案采用的也是拉丁字母。 中国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字也借用了拉丁字母作为 本民族的书写方式。
拉丁语:西Leabharlann 世界的普通话
拉丁文最初为罗马人使用,随着罗马的扩张, 而传布到西欧和南欧大部地区,在罗马帝国时 代便成为国际性通用语言。 罗马帝国崩溃后分化为意大利语、法语、西班 牙语、葡萄牙语、罗马尼亚语等。 世界上的学术用语。 天主教祈祷用语。
天主教
天主教是基督教的主要派别之一。天主教亦称 “公教”,公教一词源于希腊文Catholic,意
思是“普世的”、“大公的”,所以被称为公
教;因为它以罗马为中心,所以又称“罗马公 教”;Catholic一词按音译,又称“加特力 教”,有时也被称为“旧教”,以区别于基督 教新教。
天主教的基本教义
天主教相信天主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灵), 也相信圣母马利亚。其基本教义是:宣扬圣父(天 主)创造天地和人类;圣子降生成人,为救赎人类 被钉在十字架上受难、复活、升天,将来再次降临, 审判世界;圣灵来自圣父和圣子,是赋予生命之神。 宣称教会为耶稣基督所创立,是唯一、至圣、至公、 从宗徒传下来的教会,有权赦免世人的罪。宣传诸 圣相通功、人的肉身可复活和永生。还说善人得享 永福,恶人要受永苦等。
古希腊
阿佛洛狄忒Aphrodite 赫耳墨斯Hermes
玛尔斯Mars
席瑞斯Ceres 伏尔甘Vulcan 维斯塔Vesta 狄克Dice 普鲁托(Pluto)
阿瑞斯Ares
狄蜜忒Demeter 赫菲斯托斯Hephaestus 赫斯提亚Hestia 艾斯特莱雅Astraea(意即“星女”) 哈迪斯Hades
帝国后期文学(公元3世纪-5世纪)
罗马文学的衰落时期。
涅墨西安(3世纪)的狩猎诗和牧歌比较出色。 罗马文学的最后一个高峰是基督教文学的出现, 《圣经》的“新约”部分是它的结晶。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神话与宗教
对外来神话的移植 ----希腊文化的影响使 得罗马诸神融入奥林匹斯山的神族里。罗马 各个主要神灵的功能及象征也完全借鉴了希 腊人的神话,就连性别也基本一致。
第三讲
古罗马文明
(Ancient Rome Civilization )
古罗马文明
通常指从公元前9世纪初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的文明, 历经罗马王政时代、罗马共和国。 公元1世纪前后扩张成为横跨欧洲、亚洲、非洲的庞大罗 马帝国。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基督教经典
犹太教的《圣经》(在基督教中被称之为《旧约全书》) 外加《新约全书》部分。 基督教正式经典不同于犹太教正式典籍的主要是它的 《新约》部分。 《新约》(共27卷,260章)最初用希腊文写成,按其组 成可分为福音书(4卷)、使徒行传(1卷)、使徒书信(21 卷)、启示录(1卷)四个部分。据认为(新约)全书写于 公元50至125年之间,其内容在公元330年得到正式确 认,从而完成《新约》的正典工作。
圣彼得广场
圣彼得大教堂
教皇
现任教皇本笃十六世
基督教新教
基督教三大教派之一,又称“更正教”、“抗罗 宗”,在中国称为“耶稣教”,通常又把“基督教” 作为“新教”的专有名称。
新教教义来源于《新约圣经》,认为它是信仰的最 高权威。
基督教新教的特点
1. 2.
3.
4. 5.
6.
不承认罗马教皇的绝对权威,不接受罗马教廷的统一领 导,反对天主教复杂的教阶制度,主张教会制度多样化。 认为教牧人员与信徒之间没有根本的对立,信徒可直接 与上帝沟通而无须教会与神父作中介。 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和圣礼,废除禁止神职人员婚娶的规 定,取消隐修制。 不培训修道士,强调社会服务。 不承认玛丽亚为天主之母及“炼狱”,没有崇拜圣母、 圣徒、天使、圣像、圣物的礼仪。 圣事只有两项:洗礼和圣餐礼。
基督教神学思想
罗马帝国时期是基督教神学思想初始时期,逐渐 发展起来的神学思想对后来基督教神学理论具有 决定性的影响。 哲罗姆(Jerome,约公元340~420年) 提出了最完 美的基督徒是严格的苦行者,他的这一思想成为 基督教的隐修制度的基础。
基督教产生的意义
基督教思想作为一种超越了民族与历史局限的上 帝救赎的启示,鼓舞着早期基督徒走出耶路撒冷, 向外邦人传教,使最早由犹大人提出的一神思想 为更多的人所了解和接受,与此同时,随着罗马 帝国的灭亡,基督教的存在对欧洲文明而言有深 远的意义。
帝国前期文学(公元1世纪-2世纪)
古罗马文学的“白银时代”。 塞内加的取材于希腊神话的悲剧是保留至今的 唯一完整的罗马悲剧。 卢卡努斯的史诗《法尔萨利亚》(一称《内战 记》)歌颂庞培和小卡托,具有明显的共和色 彩。
帝国前期文学(公元1世纪-2世纪)
佩尔西乌斯的讽刺诗抨击了社会道德的堕落。 佩特罗尼乌斯的诗文间杂的讽刺小说《萨蒂利 孔》是流传至今的罗马的第一部小说。 塔西佗是帝国初期重要的历史作家,他在《历 史》、《编年史》等著作中把古代社会理想化, 反映了他的共和倾向,而在风格方面则有他的 特色,其中也含有新派的一定的影响。
共和国繁荣时期文学
凯撒(公元前100-前44)—《高卢战记》和《内战 记》。 萨卢斯提乌斯(约公元前86-前35)—《卡提利那暴 乱记》。 奈波斯(约公元前100-前27)的《名人传》。 卡图鲁斯(Catullus,约公元前84年—公元前54年)。 卡图鲁斯的抒情诗委婉动听,情感炽烈,对近代诗歌 产生一定影响。 卢克莱修(Lucretius,约公元前99年--公元前55年)。 卢克莱修以哲理诗见长,其《物性论》是古典时期流 传下来的惟一一部完整哲学长诗。
古罗马建筑
君 士 坦 丁 凯 旋 门
罗马斗兽场 罗马万神庙 庞培城
古罗马文化
宗教:在罗马帝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基督教,对整个 人类特别是欧洲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 历史:塔西佗的《编年史》、《历史》、《日耳曼尼 亚志》;李维的《罗马史》;阿庇安的《罗马史》; 凯撒的《高卢战记》等。 科学:哲学家卢克莱修著作的《论物性》是流传至今 唯一阐述古代原子论的著作,著名学者老普林尼所写 的《自然史》是研究古罗马科技史的重要文献。
天主教
天主教领导中心设在梵蒂冈,首脑是教皇,
实行集权制,教皇掌管除中国以外的世界各地的传 教事业,有权任命各地的主教,是大部分天主教徒 的精神领袖。据教会统计,目前全世界共有天主教 徒9亿多人,占世界人口总数18%强,其中欧洲约2 亿多人,拉美约3亿多人,北美洲约1亿多人,亚洲 约8000多万人,非洲约9000多万人,大洋洲约700 多万人。
基督教的发展史上的两次大分裂
1054年,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 16世纪宗教改革后,西欧形成新教和天主 教并存的局面。
哈 尔 滨 尼 古 拉 大 教 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