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等职业教育高一语文试卷

中等职业教育高一语文试卷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开发区中等职业学校高一《语文》会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1、选出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菽.(sù)粟炫.(xuán)耀甫.(fǔ)健弧.(hú)度B、濡.(rú)养挚.(zhì)友粗.糙(cāo) 溺.(nì)爱C、譬.( pì)如憎.((zèng)厌祈.(qǐ)祷恪.(kè)守D、愚.(yǔ)昧引.吭(háng) 回溯.( sù) 搽.(zhí)拾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浮躁磨砺掠夺风乎舞雩B、百舸饥谨深渊千乘之国C、羡慕鼓瑟彰显浪竭飞舟D、承蜩须腴龚土以俟君子3、下列句子空白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项是()①“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倒变了不适实用了。

②从学理方面说,便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自己害自己。

③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

A.精妙亵玩最后妄想B.精妙亵渎结局狂妄C.精微亵渎结果妄想D.精致轻慢结果妄语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B.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C.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D.网罗天下放失旧闻5、依次填入下面四条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我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如所料的事,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很恐怕这事也一律。

A、由于却竟因为B、因为却竟所以C、由于竟却因为D、因为竟却所以6、下列对作品及人物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黛玉初见宝玉觉得“像在那里见过一般”,宝玉见黛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作者这样写既表现了宝玉和黛玉一见如故,心灵相通,为他们后来的爱情奠定了基础。

B、《项链》中玛蒂尔德从逆境到顺境,然后再坠入逆境的曲折经历,反映了当时法国社会中小人物的苦痛,让人感慨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不平。

C、《一碗清汤荞麦面》中那贫困清苦的母子三人,在巨大的不幸降临时没有退缩,他们在艰难困苦中相互关心,相互激励,相互支持,最终战胜困难,走出逆境。

D、《幼学纪事》一文,回忆了作者少年时期艰苦的求学经历。

文章结构安多鳟略得当:一、三部分略写,二、四部分详写。

其语言风格辛酸沉重。

7、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将进酒:请饮酒;恣欢谑:尽情取乐玩笑。

谑:开玩笑B、钟鼓馔玉: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

钟鼓:撞钟击鼓。

C、珍羞:珍贵的菜肴。

直万钱:价值万钱;D、济沧海:渡过大海。

济:渡过。

8、对下列各句的句式,判断不正确的的一项是()A、蚓无爪牙之利。

定语后置句B、青,取之于蓝。

状语后置句C、多歧路,今安在宾语前置句D、请君为我侧耳听。

被动句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春节后,家电产品的价格愈演愈烈,有的品牌的价格甚至下降一至两倍B,我们肩负着早日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的现代化国家的责任。

C.我们大家都被这种敲锣打鼓的热烈场面愣住了,原来他们是在欢迎我们的。

D.当前,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方法,提高和培养中小学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水平。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艺术家匠心独运....,不久就把这—-方花岗岩变成了一座充满灵气的石雕,B.这个盗窃犯罪团伙作案范围遍及全县各乡,所窃物品包罗万象....。

C.他每天傍晚茕茕孑立....地站在路口,等待着女儿回到他身边。

D,持续的战乱使阿富汗这个昔日美丽的山国破绽百出....。

二、语言的积累、表达、运用。

(共30分)11、默写、填空。

(每空1分,共3分)(1)怅寥廓,问苍茫大地,。

(2)我国古代的四人美女,被喻为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美,除西施外,依次还有、、。

(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12、文学常识填空(每空1分,共9分)1.《荷塘月色》的作者,原名。

《石钟山记》的作者,北宋眉山人,文学家。

2.小说的三要素是,,。

3.司马迁,字,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著有《史记》、该书是我国第一部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三千多年的历史,也是一部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著作。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每空1分,共10分)1.异乎三子者之撰.:。

2.何伤.乎:。

3.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4. 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5.可怜..辜负好韶光。

6.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7.木直中.绳:。

8.故不积跬.步,无以至于里:。

9.徐.而察之。

10.扣而聆.之。

14、翻译下列句子(每题2分,共8分)1.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三、阅读理解。

(共20分)15.现代文阅读(10分)《民族自信力断想》日前,在报纸上先后读到两则消息,令人感慨万端。

一则消息说,一位参加南极考察的艺术家在澳大利亚屡屡被当作日本人,十分生气,当即用笔在衬衫上写了“中国北京”几个字。

另一则是个历史小故事,说的是1931年吉鸿昌在美国考察受到轻蔑,陪同他的参赞出了个馊主意,让他冒充日本人,说这样便可得到礼遇。

他怒不可遏,做了个“我是中国人”的小牌子戴在胸前,昂首挺胸地入于美国人之中。

两件事相隔半个多世纪,却都能使读者的血为之一热。

有血性的中国人,都把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力看得极重。

我不由得想起了与之相反的一些令人赧颜的现象。

家用电器、日用百货,无论独资、合资还是国有工厂,挖空心思给产品起个洋名字,满身印上洋文使用法,然后再卖给国人,却不管国人是否方便。

于是出现了因看不懂“洋文炮仗”放法而把手崩坏了的事情。

连理发店也都“咸与维新”。

摇身一变而为“迷你发廊”或“梦思达美发厅”了,而且“发”要繁化为“髮”,“厅”也要回归到“廳”,才见功夫。

甚至连《孙子兵法》也是在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热起来之后,才转为内销,引起了人们的重新注意。

不容否认,在某些人的心目中,民族自信力确实有点淡薄了。

1.下面词语的拼音、书写与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1分)A.赧颜(nian yan):因害羞而脸红。

B.咸( xian)与维新:都来参加革新。

C.轻蔑(mian):看不起。

D.怒不可遏(yl):忍不住心中的怒气。

2.对下面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1分)A.《孙子兵法》,也称《孙子》,《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现存最早的兵书。

春秋未年孙武作。

B.“咸与维新”这句话出自《尚书·胤征》C.《周易》也称《易经》,简称《易》。

道家重要经典之一,相传是商代人所作。

D. 《周易》通过八卦形式,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认为阴阳两种势力的相互作用是产生万物的根源,提出“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等富有朴素辩证法的观点3.指出这两段文字的中心句。

(2分)4.这两段文字都用了方法,第1段是从面论证,第2段是从面论证,从而形成了论证。

5.作者对第1段中的两个人持态度,对第2段中的现象持。

态度。

这两种态度表明作者的观点是。

16、文言文阅读(10分)《黠鼠赋》苏轼苏子夜坐,有鼠方啮。

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

嘐嘐聱聱,声在橐中。

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发而视之,寂无所有。

举烛而索,中有死鼠。

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耶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

;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

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吾闻有生,莫智于人。

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注:①橐( tuó),袋子②嘐嘐聱聱( jiāo)(áo),这里形容老鼠咬物的声音③啮(niè),咬,④遽(jù),突然,⑤黠(xiá),狡猾,狡黠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

(每空1分,共2分)(l)既.止复作:(2)以声致.人:2.最符合“莫措其手”原义的—项是( )。

(1分)A.没办法动手B.没机会动手C.来不及动手D.想不到动手3.文中与“使童子烛之”中“烛”用法相同的两个词是,。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5.简述上文寓意。

(3分)四、作文(30分)有一首歌唱道: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