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参考题2一、单项选择题1、从职能上讲,大学的根本使命是(B)A、服务社会B、培养人才C、传播文化D、发展科学2、学生“问难”是我国古代(D)的主要教学方法。
A、太学B、辟雍C、国子监D、书院3、( C )是高校教学活动赖以展开的依据,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基础和核心。
A、教材B、学生C、课程D、评价4、现代意义的学位制度产生于(B)。
A、中国B、德国C、英国D、美国5、最早实行教学和科研相统一的大学是(C)。
A、哈佛大学B、威斯康星大学C、柏林大学D、剑桥大学6、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基本途径有传播知识、推广技术、提供信息和(D)。
A、传承文化B、创新观念C、弘扬公德D、专家服务7、一般认为,现代大学源于中世纪大学,最早的中世纪大学有波伦亚大学、萨莱诺大学和(B)。
A、牛津大学B、巴黎大学C、雅典大学D、那不勒斯大学8、(C)的关系体现了高等教育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A、校长与教师B、校长与学生C、教师与学生D、教师与家长9、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是(A)。
A、京师同文馆B、上海方言馆C、西学学堂D、京师大学堂10、学生身心发展的共性与个性对立统一的规律,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坚持(B)的原则。
A、教学与科研相结合B、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C、系统性与循序渐进D、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11、课程的主体功能是(D)。
A、文化功能B、导向功能C、激励功能D、育人功能12、法国的高校既受中央一级的教育部管理,又受地方一级的大学区管理,这体现了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鲜明的(C)特色。
A、地方分权型B、集权与分权结合型C、中央集权型D、公立主导型13、从教育目的上来说,终身教育相较于传统教育,更注重(C)。
A、将教育贯穿人的一生B、尊重个人的个性C、提高人的学习能力以促自我发展D、谋求各类教育间的联系与统一14、(C)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是实现一定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A、科研B、服务社会C、教学D、人才培养15、六六法是一种常见的(B),适用于争议较大、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且简便有效。
A、讲授法B、课堂讨论法C、参观法D、调查法16、确立我国高等教育目标的理论基础是(C)。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学说D、形式教育论17、课程建设的重点为(B)。
A、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B、更新内容,优化体系C、注重课程管理D、改革教学基本条件18、以认识自然世界,探索自然规律为目的的研究活动是(A)。
A、基础研究B、应用研究C、综合研究D、开发研究19、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而自定学习进度的教学方法称为(D)。
A、发现教学法B、自学指导法C、学导式教学法D、个性化教学法20、(B)的《大学的理念》认为,人永远是教育对象,追求知识和智能本身就是教育的目的。
A、杜威B、纽曼C、卢梭D、詹姆士21、高等教育的雏形阶段在中国古代的教育发展上主要表现为(C)A、私塾教育B、六艺教育C、书院教育D、学堂教育22、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首先在(B)形成,继而影响了整个西方世界。
A、英国B、美国C、德国D、法国23、系统论述教育的经济功能的经济学者是(A)A、亚当·斯密B、梅兰克顿C、斯宾塞D、赫胥黎24、(C)的颁布,使大学走上了与社会结合、为社会经济发展分为的道路。
A、《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B、《教育—财富蕴藏其中》C、《莫里尔法案》D、《学会生存》25、提出“多元化巨型大学”的美国当代最负盛名的高等教育思想家是(C )。
A、布鲁纳B、布鲁姆C、科尔D、范·海斯26、衡量高等教育规模与速度的重要指标是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
毛入学率超过50%,表明该国的高等教育进入(C)阶段。
A、英才教育B、大众教育C、普及教育D、义务教育27、高等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要素是(D)。
A、教师和家长B、校长和教师C、校长和学生D、教师和学生28、我国高等教育实行的管理体制是(C)。
A、中央集权制B、地方分权制C、两级管理,以省级为主D、部委管理制29、法国的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结构属于(A)。
A、中央集权型B、地方分权型C、地方分权型和集权与分权结合型D、以上都不是30、教育的终身化是(D)教育的特征。
A、文艺复兴时期B、16世纪C、19世纪D、20世纪31、确定高校德育目标的关键依据是(B)。
A、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培养规格B、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C、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规律D、邓小平思想和理论32、校园文化通常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C)四个层面。
A、学校文化B、学生文化C、精神文化D、网络文化33、首先明确提出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重要职能的是(B)。
A、德国柏林大学B、美国威斯康星大学C、英国剑桥大学D、法国巴黎大学34、首先提出“发现教学法”的学者是(B) 。
A、洛尼洛夫(俄)B、布鲁纳(美)C、凯勒(美)D、布鲁姆(美)35、《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颁布于20世纪(D)。
A、50年代B、60年代C、80年代D、90年代36、在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中设副学士(协士)级的国家是(A)。
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37、高等教育与人类文化的关系是(D)。
A、人类文化制约高等教育B、文化深刻影响高等教育C、高等教育决定文化D、互相包容的内在联系38、学分制的主要缺点之一是(B)。
A、不利于学生发挥特长B、容易造成教学秩序混乱C、灵活性差D、不利于教师发挥特长39、高等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A)。
A、教学B、发展素质C、科研训练D、生产劳动40、高等学校教师只有(C)才能在本学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A、社会活动频繁B、人际关系好C、科研成果处于本学科前沿D、教学成绩突出41、最早提出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重要职能的是(C)。
A.柏林洪堡大学创始人威廉·冯·洪堡 B.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C.威斯康星大学校长范·海斯 D.美国著名教育家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42、高等教育作为一种活动现象源远流长,经历了(B )阶段。
A.成型、发展和扩展阶段 B.萌芽、雏型、成型、发展和扩展阶段C.萌芽、成长、扩展阶段 D早期、成型、大发展阶段43、教育的结构变化主要表现在(C)等方面。
A.研究生、本科、专科 B.工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C.层次结构、类型结构、形式结构 D.综合型大学、教学型大学、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理大学44、现代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是: (D)A.第一,课堂教学;第二、实验;第三,社会实践 B.第一,招生;第二、教学;第三,就业 C.第一,课堂教学;第二、实验实习;第三,考核 D.第一,教学;第二、科研;第三,为社会服务45、高等教育的 (C) 价值观主要观点是:高等教育的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公民、造就人才。
A.个人本位 B.大众教育 C.社会本位 D.英才教育46、大学教师工作的特点主要表现在(D)等几方面。
A艰巨性、创造性、长效性、独立性B紧迫性、严肃性、时效性、独立性和协作性C特殊性、创造性、科学性、独立性D复杂性、创造性、长效性、独立性和协作性47、价值取向是当代大学生的内心向导,它对当代大学生承担新世纪赋予的历史使命具有重要影响。
当前,高校学生价值取向的变化特点是(D)。
A兼容性、主体性、多样性 B兼容性、主体性、多样性、矛盾性C兼容性、主体性、多样性、矛盾性、时代性 D兼容性、主体性、多样性、矛盾性、时代性、不稳定性48、从狭义来说,(D)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
A. 教材B. 教学大纲C. 教学计划D. 课程49、高校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D)。
A教师、学生B教师、学生、教材C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技术手段D 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技术手段、教育思想和教学管理制度50、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是由学生(D)的规律所决定的。
A认识事物从单独到全面 B认识事物由个性到共性、由特殊到一般C身心发展快速与稳定对立统一 D身心发展共性与个性对立统一51、班级授课制萌芽于15世纪末,经过(B)的总结、改进和理论升华,初步形成。
自19世纪中叶开始,班级授课制为欧洲各国学校所广泛采用。
A. 舒尔茨B. 夸美纽斯C. 杜威D. 赫尔巴特52、高校的教学活动主要是由(C)等几个环节组成。
A. 备课、上课、课后总结和布置作业B. 课堂教学、实验课的组织与课堂控制、课后总结和布置作业C. 课堂教学、实验课的教学、实习、科研和毕业设计(论文)D. 备课、上课、实验课的组织与课堂控制、实验课的总结53、高等学校教学评价主要作用有(C)。
A导向作用、区分优良和分等鉴定作用。
B导向作用、激励和改进作用。
C导向作用、区分优良和分等鉴定作用、激励和改进作用。
D评价作用、激励和改进作用。
54.大学生学业成绩考核的原则是(A)。
A科学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导向性原则、客观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导向性原则。
C科学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多样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激励性原则。
55. 法国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属于(B)。
A. 地方分权型B. 中央集权型C. 集权与分权结合型D. 市场配置为基础与政府适度调控相结合的资源配置新模式:“混合型”56. 高等学校的(C)是指高等学校在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等领域所进行的旨在探究真理的创造性活动。
A. 教学B. 教书育人C. 科学研究D. 为社会服务活动57.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特征是大学生(B)。
A. 外语水平B. 国际交流程度C. 开出双语教学课程的多少D. 使用原版教材的数量58. 终身教育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D)提出的。
A. 陶行知B. 苏霍姆林斯基C. 孔子D. 保罗·朗格朗59. (C)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同时也是素质教育思想和实践的理论基础之一。
A. 毛泽东B. 邓小平C. 马克思D. 列宁60.(B)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
A. 教学计划B. 教育方针C. 教学大纲D. 教育规划二、多项选择题1、高校教学的基本任务有(ABCDE)。
A、促进学生发展能力。
B、促进学生知识结构整合与优化。
C、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
D、形成学生良好个性。
E、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
2、高等教育发展由经济发展所决定,这表现为(ABCDE)。
A、高等教育发展以经济发展为物质前提。
B、高等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