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筋拉伸试验

钢筋拉伸试验

混凝土用热轧钢筋拉伸试验
1. 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及带肋钢筋牌号及公称直径、横截面面积
(1)钢筋的牌号及其含义
(2)钢筋的公称直径、横截面面积
2. 组批规则和取样方法
(1)组批规则
钢筋应按批进行检查和验收,每批由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的钢筋组成。

每批重量通常不大于60t。

超过60 t的部分,每增加40t(或不足40 t的余数),增加一个拉伸试验试样和一个弯曲试验试样。

允许由同一牌号、同一冶炼方法、同一浇注方法的不同炉罐号组成混合批。

各炉罐号含碳量
之差不大于0.02%,含锰量之差不大于0.15%。

混合批的重量不大于60t 。

(2)取样方法
每批钢筋的检验项目,取样方法和试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3)试件要求
拉伸试件的长度L ,分别按下式计算后截取: 拉伸试件:1022h h L L ++=;
式中:L 、w L ——分别为拉伸试件和冷弯试件的长度(mm );
L 0——拉伸试件的标距(mm );
h 、h 1——分别为夹具长度和预留长度(mm ),h1=(0.5~1)a ; a ——钢筋的公称直径(mm )。

对于光圆钢筋一般要求夹具之间的最小自由长度不小于350mm ;
对于带肋钢筋,夹具之间的最小自由长度一般要求:25≤d 时,不小于350mm ;
3225≤<d 时,不小于400mm ;5032≤<d 时,不小于500mm 。

2.主要仪器设备
(1)万能材料试验机:示值误差不大于1%。

量程的选择:试验时达到最大荷载时,指针最好在第三象限(180°~270°)内,或者数显破坏荷载在量程的50%~75%之间。

(2)钢筋打点机或划线机、游标卡尺(精度为0.1mm )等。

3.试样制备
拉伸试验用钢筋试件不得进行车削加工,可以用两个或一系列等分小冲点或细划线标出试件原始标距,测量标距长度L 0,精确至0.1mm ,见图-1。

根据钢筋的公称直径选取公称横截面积(mm 2)。

图-1 钢筋拉伸试验试件
a -试样原始直径;L 0-标距长度;h 1-取(0.5~1)a ;h -夹具长度
4.试验步骤
①将试件上端固定在试验机上夹具内,调整试验机零点,装好描绘器、纸、笔等,再用下夹具固定试件下端。

②开动试验机进行拉伸。

拉伸速度为:屈服前应力增加速度为10MPa/s ;屈服后试验机活动夹头在荷载下移动速度不大于0.5L c /min ,直至试件拉断。

③拉伸过程中,测力度盘指针停止转动时的恒定荷载,或第一次回转时的最小荷载,即为屈服荷载F s (N )。

向试件继续加荷直至试件拉断,读出最大荷载F b (N )。

④测量试件拉断后的标距长度L 1。

将已拉断的试件两端在断裂处对齐,尽量使其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如拉断处距离邻近标距端点大于L 0/3时,可用游标卡尺直接量出L 1。

如拉断处距离邻近标距端点小于或等于L 0/3时,可按下述移位法确定L 1:在长段上自断点起,取等于短段格数得B 点,再取等于长段所余格数(偶数如图-2a )之半得C 点;或者取所余格数(奇数如图-2b )减1与加1之半得C 与C 1点。

则移位后的L 1分别为AB +2BC 或AB +BC +BC 1。

BC AB L 21+=11BC BC AB L ++=
图-2 用移位法计算标距
如果直接测量所求得的伸长率能达到技术条件要求的规定值,则可不采用移位法。

5.结果评定
①钢筋的屈服点s σ和抗拉强度b σ按下式计算:
A F s s =
σA F
b b =σ
式中:s σ、b σ——分别为钢筋的屈服点和抗拉强度(MPa );
s F 、b F ——分别为钢筋的屈服荷载和最大荷载(N ); A ——试件的公称横截面积(mm 2)。

当s σ、b σ大于1000MPa 时,应计算至10MPa ,按“四舍六入五单双法”修约;为200~1000MPa 时,计算至5MPa ,按“二五进位法”修约;小于200MPa 时,计算至1MPa ,小数点数字按“四舍六入五单双法”处理。

②钢筋的伸长率5δ或10δ按下式计算:
%1000
1105
⨯-L L L )=(或δδ
式中:5δ、10δ——分别为a L 50=或a L 100=时的伸长率(精确至1%);
L 0——原标距长度5a 或10a (mm );
L 1——试件拉断后直接量出或按移位法的标距长度(mm ,精确至0.1mm )。

如试件在标距端点上或标距外断裂,则试验结果无效,应重做试验。

附:GB1499.1-2008及GB1499.2-2007规定,允许用下述方法测量钢筋在最大力下总伸长率。

方法如下:
1、原始标距的标记和测量
在试样自由长度范围内,均匀划分为10mm 或5mm 的等间距标记,标记的划分和测量应符合GB/T
228的有关要求。

2、拉伸试验
按GB/T228规定进行拉伸试验,直至试样断裂。

3、断裂后的测量
选择Y 和V 两个标记,这两个标记之间的距离在拉伸试验之前至少应为100mm 。

两个标记都应
当位于夹具离断裂点最远的一侧。

两个标记离开夹具的距离都应不小于20mm 或钢筋公称直径d(取二者之较大者);两个标记与断裂点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50mm 或2d(取二者之较大者)。

见图A1。

图 A1 断裂后的测量
在最大力作用下试样总伸长率A gt (%)可按式A1计算:
A gt =⎥⎦⎤

⎣⎡+-E R L
L L m 0×100 式中:
L ——图A1所示断裂后的距离,单位为毫米(mm ); L 0——试验前同样标记间的距离,单位为毫米(mm ); R m ——抗拉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
E ——弹性模量,其值可取为2×105
,单位为兆帕(MPa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