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泌尿外科发展史

泌尿外科发展史

等。这期间的主要业务骨干还有姚正子、周来苏、
陈友辉、陈景州、石天凯、李永信、黄元安、马大 任、刘福龙、徐自立、徐鸿儒、戴祖望、刘载丰、 韦喜等医师。
▪ 通过他们的努力,安徽省泌尿外科事业得到持续发 展。在"文革院等仍然完成了肾癌根治 性肾切除术、腹膜后淋巴结清扫、尿道上裂膀胱外 翻成形、小儿肾母细胞瘤根治性切除+下腔静脉置换、 复杂性膀胱阴道瘘修补等高难度手术。
疗肾血管性高血压。
2、发展阶段
▪ 随着"文革"的结束,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 安徽省的泌尿外科又有了新的发展机遇,泌尿外科 医师们加倍努力工作,竭力挽回"文革"所造成的巨 大损失。
▪ 安徽医学院附属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蚌埠医学院 附属医院、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均相继开展 了同种异体肾移植。虽然当时的供受体配型、手术 条件及免疫抑制剂应用等存在问题,人/肾存活率均 较低,但可以说明安徽省在肾移植方面和全国大部 分省市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 1958年,在全国较早开展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 以及阴茎癌根治性切除+双侧腹股沟深浅淋巴结及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 20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王克孝、胡永泉、周来苏、 姚正子、田有年、陈友辉、马大任、袁政朝等医师 加入各医院泌尿外科工作,使安徽省的泌尿外科队
伍得以迅速发展扩大。
▪ 进入20世纪60年代,特别经历了"自然灾害",安徽 的泌尿外科工作并未停滞不前。
▪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安徽省卫生事业 发展,并给予了极大支持。1949年12月,位于上海 的东南医学院内迁安徽怀远县,1951年又迁至合肥 市并更名为安徽医学院。
▪ 建国初期基础薄弱,泌尿外科还没有从外科中独立 出来。一些医师分别从上海市、江苏省调入或毕业 分配到安徽省从事泌尿外科工作。李同度、李宗晋、 李永信等医师分别在合肥市、蚌埠市和芜湖市等主 要城市创建了泌尿外科专业组,开展泌尿外科手术。
▪ 我国现代外科奠基人之一沈克非教授曾在芜湖市弋 矶山医院任外科主任(1927年),后调至南京中央 医院(现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弋矶山医院现为 皖南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合肥基督医院是现在的 安徽省立医院的前身,在安庆教会医院原址上重建 了海军一一六医院,怀远民望医院在1949年后并入 东南医学院(现安徽医科大学)。
▪ 1975年,以王克孝教授为首的科研小组,研究成功 安徽75-I型Kill型人工肾,在完成动物实验后进入 临床应用,抢救了大量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 病人。该技术获1978年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奖。 次年,在安徽医学院附属医院建立人工肾室,为异
体肾移植奠定了基础。
▪ 与此同时,安徽医学院与蚌埠医学院先后开展了选 择性肾动脉造影,后又开展了自体肾移植技术来治
3、快速发展阶段
▪ 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安徽省泌尿 外迎来新的发展机遇。80年代毕业的医学生在老一 辈学者的引导下,已逐渐成才,并引进了一批国内 著名院校的毕业生,他们活跃在临床、科研、教学 的第一线。一部分有造诣的中青年骨干成长为省级
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对象。
▪ 1992年,在黄山市举办第三次安徽省泌尿外科学术 会议,与会代表增加到180多人,王克孝教授任主 任委员,胡永泉教授、石天凯教授任副主任委员。 泌尿外科队伍不断壮大,专科学会工作也逐渐走向
▪ 1956年8月,我国泌尿外科创始人之一的陈邦典教 授从上海仁济医院调至安徽医学院附属医院任外科 主任、兼泌尿外科教授,后任安徽医学院副院长。 他的到来为安徽省泌尿外科事业注入了活力。他在 安徽医学院创立了泌尿外科专科,并将专科病床扩 大到60多张,成为当时华东地区规模大、专科器械 齐全的泌尿外科专科,并能开展低温下阻断肾动脉 行肾部分切除治疗鹿角型结石。
泌尿外科发展史
2010.1.18
提纲
▪ 1、奠基阶段 ▪ 2、发展阶段 ▪ 3、快速发展阶段 ▪ 4、全面发展阶段
1、奠基阶段
▪ 西医在19世纪末传入安徽,作为教会的慈善机构, 西方人先后在芜湖(1888年),合肥(1898年), 安庆(1902年),怀远(1909年)等地创办了基督 医院,一些留学在外的医师纷纷辗转回国,报效祖 国。
▪ 20世纪80年代,腔内泌尿外科在我国逐步兴起。安 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于1987年率先引进德国Storz 内腔镜,开展了TUR-P、TUR-Bt、经尿道内镜直视下 狭窄切开术(DVIU)及输尿管镜下取石术(URS)等。
▪ 随后,安徽省大部分省级和地市级医院都引进了新 的器械,下尿路的内腔镜手术在全省得到广泛应用。
▪ 随着教会西医医院的建立,泌尿外科工作在安徽有 了开端。有记载的当时民望医院外科手术以膀胱结 石为主。解放前经济落后,医疗卫生设施也相当落 后。民国时期,虽然政府大力倡导西医,但经费、 医务人员严重不足。建国初期,安徽仅有17所设备 简陋、经费匮乏的医院(卫生院),床位190张, 包括卫生防疫人员在内,全省只有310名卫生技术 人员,勉强能开展阑尾切除、剖腹产等一般的手术, 复杂的泌尿外科手术则无从谈起。
▪ 1984年,在安庆市召开了第一次安徽省泌尿外科学 术会议,当时与会代表仅有60人,选举产生了第一 届泌尿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为田有年教授。1988年, 在芜湖市召开第二次泌尿外科学术会议,与会代表 约100人,有数十篇论文参与交流,这两次学术学会 的成功召开,标志着安徽省泌尿外科事业有了新的 起点。
▪ 安徽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关于肠道在泌尿外科 应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全膀胱切除+直肠膀胱+ 乙状结肠会阴膀胱造瘘(肛门括约肌控制)、乙状 结肠扩大膀胱、回肠代输尿管术等术式,并成功举 办“肠道在泌尿外科应用”专题论坛,使这一技术 在全省推广。
▪ "文革"时期,许多医院停办,医务人员到农村务农, 安徽的泌尿外科事业受到重创。直至1972年,医院 才逐步恢复正常工作,一批有才干的泌尿外科医师 又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在这一时期作出重 要贡献的医师有王克孝、李宗晋、胡永泉、田有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