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食品工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为深入贯彻落实《邯郸市主导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深化食品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进邯郸市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一)产业基础。
邯郸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粮食生产核心区,也是国家确定的粮食、棉花、蔬菜、生猪、禽蛋等主要农产品优势产区,素有“北方粮仓”“冀南菜园”美誉。
邯郸拥有加工食品的农产品资源,主要有小麦、玉米、杂粮、猪、禽肉等,还有武安小米,邱县红薯,磁县甘薯,馆陶黑小麦,邱县文冠果,永年大蒜,大名花生,涉县花椒、柿子、核桃等特色农副产品。
邯郸滏东现代农业产业园先后荣获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龙头企业培育取得一定成效,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企业477家,其中国家级6家、省级96家,均居全省第一。
2019年,邯郸市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183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13.7亿元。
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企业116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76.5亿元,占全部食品工业的66.8%,食用植物油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38.0亿元,谷物磨制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88.4亿元,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84.2亿元,蔬菜、菌类、水果及坚果加工主营业务收入完成25.8亿元。
食品制造业企业48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00.7亿元,占全部食品工业的24.3%,乳制品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0.9亿元、方便食品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26.3亿元、焙烤食品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2.2亿元,糖果、巧克力及蜜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0.4亿元,调味品及发酵制品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6.3亿元。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企业19家,主营业务收入36.6亿元,占全部食品工业的8.8%,饮料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3亿元,酒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35.2亿元。
2019年,完成食品工业增加值93.9亿元,占规模以上全部工业的7.7%,位居工业行业第3位,实现税金6.38亿元。
年产小麦粉283.3 万吨,食用植物油29.4 万吨,食品添加剂13.9 万吨,速冻食品15.7 万吨,饮料酒4.7 万千升。
涌现出了五得利面粉、湘君府味业、康贝尔食品等一批在同行业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领军企业。
五得利面粉日处理小麦5万余吨,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一位。
邱县先后引进建设了马大姐、哆呋、集味轩、明轩等17个食品项目,成为“京津食品产业转移首选地”,正在打造“千亩百亿食品产业园”。
主要品牌产品:五得利面粉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五得利”牌小麦粉,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晨光”牌食品添加剂,河北康贝尔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马大姐”牌系列食品,河北集味轩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臻食心意”和“达顿庄园”牌系列食品,河北康远清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艾克拜尔”牌系列肉制品,河北邯郸丛台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丛台”牌白酒,河北大名滴溜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滴溜”牌和“大名府”牌白酒,邯郸市康诺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康诺”牌巴氏鲜牛奶和乳酸菌饮料,河北鼎康粮油有限公司生产的“满疆红”牌粮油食品,邯郸永不分梨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郸酒”和“梨酒”牌白酒,河北美临多维粮油贸易有限公司生产的“美临”牌系列食用油,河北肽都生物科技集团生产的“速回”和“超微”牌生物活性肽等。
2013年以来,我市经省审核备案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食品加工类180家,食品加工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家,如曲周的晨光生物、邱县康贝尔、鸡泽天下红等领军企业。
目前,已经在食品产业建立河北省植物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等9个省级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
建设邯郸市粮食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邯郸市棉籽综合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邯郸市白酒酿造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0个市级技术研究中心。
在晨光集团、家丰、子丰建立3家省级院士工作站。
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研发机构A级3个、B级8个、C级9个。
食品生产企业通过HACCP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认证的企业达37家,通过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达27家。
(二)发展机遇。
我国食品工业持续平稳发展,已成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保障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的第一位产业。
进入从依靠资源到依靠科技进步、科技创新来实现持续发展的新阶段,进入快速发展后的产业优化与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期。
顺应“大食品”发展趋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饮食需求,加快实现产业由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食品工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不确定因素增加,国际贸易保护势力有所抬头,对我国食品产业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和冲击;同时,“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对外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为我国食品产业带来大发展的机遇。
在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充分发挥邯郸市食品产业在全省食品工业总量排位第二的基础优势,抓紧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机遇,积极承接京津食品工业产业转移。
(三)发展优势。
食品工业是以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加工的制造业,是农业生产的继续,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保障民生的基础性产业,是一个古老而又永胜不衰的长青产业,是世界制造业中第一位产业。
食品工业的现代化水平已成为人民生活质量高低及国家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发展食品工业可以使农产品加工增值,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和农民生活富裕。
食品工业一头牵着农业一头连着市场,是与农业、装备制造、包装、印刷、物流、商贸等产业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重要产业。
邯郸市农产品资源较为丰富,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粮食生产核心区,粮食、棉花等主要农产品优势产区,具有发展食品工业的基础,市场优势较为明显,邯郸是人口大市,本地加上周边内需市场巨大。
区位优势比较突出,已初步建成发达的物流通道,具备食品保质保鲜、冷链运输所需的最佳运输半径。
邯郸要素成本较低,劳动力充足,原料、能源等成本相对沿海省份也普遍偏低,在承接产业转移上具有综合成本优势。
二、总体要求(一)发展思路。
积极承接京津食品产业转移,按照“突出特色、集约集聚、品牌塑造、绿色安全”的思路,构建“1355”食品产业发展格局,以安全化、品质化、功能化、品牌化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粮油精深加工产品等五大优势产品系列,加快推进北京首农有机食品产业园、河北弗蒙特益生菌研发生产等总投资426.79亿元的64个重点项目,助推食品工业从农产品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食品工业体系,推动我市食品工业健康、绿色、高质量发展。
“1355”食品产业发展格局,即“打造晨光世界天然植物提取物产业1个基地;发展大名县粮油加工、邱县食品加工、鸡泽县辣椒及食品加工3大产业集群;培育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产品加工、广平县绿色食品、涉县核桃深加工、肥乡区及临漳县白酒生产及灌装基地、复兴区尚格魔芋产业园5大特色产业;发展粮油精深加工产品、绿色方便休闲食品、优质酒保健酒和饮料、家庭厨房食品工业化、功能性保健性食品5大优势产品系列”。
(二)基本原则。
坚持转型升级。
积极承接京津食品产业转移,按照“突出特色、集约集聚、品牌塑造、绿色安全”的思路,以安全化、品质化、功能化、品牌化为主攻方向,推进食品工业从农产品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
坚持品牌战略。
瞄准国际高端需求。
植入工业设计,提升品牌价值、突出品牌建设。
积极引进专业化市场和品牌营销公司,创新包装,提高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打造地域名片。
从单一价格竞争优势向技术、品牌、质量、服务综合竞争优势转变,加速品牌国际化。
坚持产业集群。
立足县域产业基础,突出重点、明确方向、因地制宜,放大优势、错位发展。
对跨区域相同或相近产业,合理布局、优势互补、协同发展,避免同质化无序竞争,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食品工业体系。
坚持全产业链。
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发展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依托特色产业集群优势,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积极扶持中小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构建全产业链发展体系。
坚持两化融合。
大力发展“互联网+”,推动生产过程和控制过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大规模应用智能设备,切实提高邯郸市食品工业的质量效益和整体竞争力,逐步由农产品大市向绿色食品强市转变,实现食品工业与信息化的融合。
坚持开放合作。
狠抓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积极引进大企业、大项目和高新技术、高端人才,培育新兴产业,增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提升产业配套协作能力,提高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水平,提供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发展环境。
坚持协调联动。
实行省级指导、市级统筹、县级主体的工作机制,推动构建责任协同、上下贯通、落实有力的责任体系,积极作为、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梯次推进、狠抓落实,创造性地推动食品工业发展。
(三)主要目标。
1.食品工业规模持续壮大。
按照“巩固基础、开发新品、品牌提升”的方向,做大做强。
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左右,2020年至2025年,全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逐年分别突破430亿元、460亿元、500亿元、530亿元、560亿元、600亿元,培育壮大一批超50亿元骨干大型企业集团。
2.创新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食品制造业30%规上企业普遍建立研发机构,研发投入强度力争达到1.2%,到2025年,省级科技创新平台新增10家,食品工业科研创新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3.优势产业聚集度明显提高。
重点打造粮油产品、植物天然提取物、酒和饮料制造等基地园区,做大做强功能性食品、方便休闲食品和养生保健食品,培育壮大一批特色产业集群。
4.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加强品牌宣传力度,培育和扶持自主品牌,培育一批具有明显地域特色和市场广泛知名度的区域食品品牌,提高我市食品工业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
5.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不断完善,规模以上食品企业普遍达到HACCP认证要求,在食品全行业推广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
三、发展重点(一)国内消费市场分析。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在当前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出口乏力、投资不振的大背景下,消费在我国现阶段“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控风险”当中发挥出重要作用,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只有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推动经济建设再上新台阶。
中国消费品市场、居民消费水平、消费者行为都出现了全面、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中等收入家庭规模不断增加,居民对消费品质将提出更高要求,从“有”到“好”的享受型、改善型消费将成为实物消费的主要增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将得到更好满足。
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用高新技术改变传统产业结构,为消费者创造更多的安全、功能、营养、方便、快捷型的食品,提高食品品质,提升消费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