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PPT课件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PPT课件

成就;宋元书法艺术的特点、代表及其成因;宋元文人画 与风俗画;宋词元曲成因及其特点、成就 ;南戏与元杂剧。 (文化)
概述:古代中华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宋元时期


【时空框架】
宋元时期(960年——1368年,即公元10世纪到公元14世纪)
916 1125 1206 1271
辽(契丹)
907五代十国来自891第四讲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课标、考纲要求: 1、宋元时期的政治:了解多民族政权的对峙与更替;
掌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加强;把握政治改革。 (政治)
2、宋元时期的经济:知道宋初的土地政策与租佃关
系、北民南迁与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列举宋元时期手工业 和商业发展概貌。 (经济)
3、宋元时期的文化:掌握宋明理学;列举宋元科技
清丈土地,按土地等 级收税
“理财为方今先急”、“理财以农事为先”
作用
限制大商人控制市场, 减轻百姓负担 限制大商人控制市场, 稳定物价 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增 加政府的收入
减轻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 生产时间,增加了政府收入
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2、强兵:
措施 精兵 将兵法 保甲法 保马法 内容 淘汰老弱 设专门将领训练军队 作用 减少军费开支 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赵普回答:“此非他故,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 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宰相赵普
一、宋元政治
(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集中军权
① “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②设枢密院,与统军将帅互相牵制 ③实行更戍法,防止武将专权 ④加强禁军,“强干弱枝”
十家为一保,农闲时 既可加强对人民的 练兵、生产,战时编 控制,同时减少军 入军队。 费开支。 官马由农户保养 减少政府支出
边患危机: 对外无力抗击辽、西夏的侵扰,广大
人民饱受战争之苦。
前奏:庆历新政失败,北宋朝廷进一步陷入积
贫积弱的局面,统治危机进一步加深。
(二)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1、根本目的: 富国强兵
2、指导思想: 理财为方今先急” “理财以农事为先”
1、富国:
措施 均输法 市易法 青苗法 募役法 农田水利法 方田均税法 内容 政府协调供求关系 政府调控市场 政府低息贷款给农民 以钱代役 兴修水利
4、元朝的统一(1276-1279)
一、宋元政治
(二)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 1、北宋时期 (1)中央官制:二府三司制
皇帝 政事堂
(非机构、议 事、办公地点)
(下领六部)
中书门下 枢密院 三司 御史台 影响:( 1)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却减弱了对 谏院
皇权的约束力。
度支 盐铁 户部 (2)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冗官”局面。
②评价:
科举制的发展,为地主阶级各阶层进入仕途开辟了道 路,使北宋的政权基础进一步扩大,也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 的作用。
一、宋元政治
2、元朝:一省制——相权的反弹
皇帝
中书省






影响: (1)行政机构精简,提高了行政效率。 (2)宰相权力过于集中,导致权贵专权,内乱频 繁。
元朝实行一省制,宰相权力很大,是上层权 力核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继承, 是皇权争夺战中的重要依靠力量。元朝的相权是 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大趋势下的一次重要反 弹。
蒙 960 1038 西夏 1227 古 北 南宋 宋
1115 1234


1368
979
1127
1276

【阶段特征】
政治上:① 由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局面逐步走向统 一, 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③元朝行省制度影响 后世。 经济上:①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加强并在南宋时最终完成; ②农业、手工业全面发展,商品经济高度繁荣,使中华农耕 文明达到新的高度;③土地兼并更为激烈,租佃经营比较流 行。 文化上:高度繁荣,尤其是科技领域内的发明创造出现高峰; 儒家思想博采众长,发展成理学。多元化、市民化的文学艺 术作品涌现,是中华文明继续发展阶段。 民族关系上: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政权 对峙,有战有和,以友好交往为主流;在元朝大一统局面下, 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高潮。
冗官 冗兵 冗费 军队战 斗力弱 积弱 局面 积贫 局面
根本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弊端
拓展:王安石变法(了解) (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财政危机:在加强集权的同时,冗官冗兵冗费使
北宋的国家财政面临严重危机。
政治危机:土地兼并严重,导致农民阶级与地主
阶级的矛盾尖锐,各地农民起义给北 宋政权以沉重打击。
一、宋元政治
(一)多民族政权的更替与并立
1、五代十国分裂局面(907—960--979):
五代: 梁唐晋汉周, 前面加个后。 十国: 南平吴越吴, 南唐闽和楚, 还有南北汉, 再加前后蜀。
实质是唐末藩镇割据 发展的延续
2、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960-1127)
3、 南宋与金、西夏、蒙古的并立(1127-1271)
五代建立者简历
后梁:朱温,原任梁王、宣武节度使 后唐:李存勖,原任晋王.河东节度使 后晋:石敬瑭,原任河东节度使 后汉:刘知远,原任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后周:郭威,原任邺都留守将军
共性何在?
宋太祖赵匡胤与 其“黄袍加身” 处-河南开封 陈桥驿
对北宋统治者的治 国方略影响何在?
太祖问:“天下自 唐季以来,数十年间, 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 息,生民涂地,其故也?”
(2)选官制度: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①发展:
(1)北宋的科举制比唐朝有了进一步发展考试分为乡 试、省试、殿试三级; (2)北宋严格了科举考试程序,举人经礼部考试后须 经殿试才算合格,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殿试成为定制; (3)考试科目逐渐减少,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科目; (4)在考试方法上又实行糊名制,即将试卷上的姓名、 籍贯密封,防止考官舞弊;录取名额比唐朝大大增加。
(2)集中行政权 文官任知州 (3)集中财权: 设转运使
通判监督知州
影响:积极:达到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目的,改变了
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消极: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积贫积弱的后患。
拓展:北宋中央集权强化的特点
思考:北宋积贫积弱的原因是什么? 过 度 集 权 ︐ 防 止 割 据
大量授予官权 养兵政策 养兵、养官 战争赔款 分散军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