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盘县XXXX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盘县XXXX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表2-1区域地层简表
地层系统
代号
厚度
(m)
岩性
系
统
组
第四系
Q
0-20
坡积、残积物。
三叠系
中统
关岭组
T2g
669-929
中至厚层状白云岩、石灰岩夹泥灰岩、绿豆岩
下统
永宁镇组
T1yn
418-730
薄至厚层状灰岩夹白云质灰岩
飞仙关组
T1f
439-799
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夹灰、泥灰岩
二叠系
上统
龙潭组
石炭系
C
70-1000
中、下部为白云岩,上部为灰岩
二、区域构造
矿区所处大地构造单元属扬子准地台黔北隆起的六盘水断陷内,四级构造单元属普安旋扭构造变形区。盘关向斜为本区域主要构造,向斜轴向从南向北由南北-北东30度~45度,长约45公里,宽5~20公里。轴部向北倾伏,轴部出露地层为中三叠统关岭组。向斜两翼地层倾角变化很大,北西翼地层倾角5~75度,多数接近20度左右,局部边缘有倒转;南东翼地层倾角20~60度。
5.分析矿井充水因素,论述充水特征;
6.划分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7.对矿井涌水量进行分析预测,并实地进行矿井涌水量观测,提出矿井防治水方案;
8.编制《贵州省盘县红果镇XXXX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及相关图件。
第二节
一、位置、范围
XXXX位于贵州省盘县红果镇境内,行政区划隶属于贵州省盘县红果镇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04°26′40″~104°27′12″;北纬25°36′58″~25°36′19″。
此次调查的主要任务是:
1.收集矿区以往地质、勘探资料及矿井开采的有关资料;
2.调查矿区气象、水文及地形地貌等自然地理情况;
3.调查矿界范围内及以外100m内的老窑、泉水点、废弃井巷的位置、开采范围、开采年限,并对积水情况进行调查、预测;
4.调查矿界内水文地质条件,特别是河流、水库、含水层和隔水层特征,断层富水性、导水性;
矿区位于盘关向斜西翼南段。
第二节
一、矿区地层
矿区及附近出露地层有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龙潭组、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及第四系。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1.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
出露于井田西部边界外。深灰—暗绿色玄武岩、拉斑玄武岩、伊丁玄武岩、火山角砾岩,中夹灰黄、黄绿色粘土岩及煤线。顶部为凝灰岩。厚度>188.87m。
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2010年5月14日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C5200002010051120067731),采矿权人:贵州盘县红果镇XXXX(张培正),矿山名称:盘县红果镇XXXX,经济类型:私营独资企业,生产规模:9万吨/年,矿山面积:0.5129km2,有效期限:10年(自2010年5月至2020年5月),开采深度由+1900m至+1800m标高,共有6个拐点,见表1-1。
表1-1矿区拐点坐标表
点号
X坐标
Y坐标
点号
X坐标
Y坐标
0
2834557
35444356
3
2833210
35444615
1
2834465
35444193
4
2833260
35445085
2
2833750
35444380
5
2833791
35444840
开采标高:+1900m~+1800m,面积为0.5129km2
三、气象
盘县属北亚热带,冬春干燥夏季湿润型气候,冬长夏短。年平均气温14.2℃,最热月平均气温21.8℃,最冷月平均6.3℃,极端最高37℃,极端最低-7.9℃。年平均降水量1399.3mm,年平均降雨日数(日降水量≥0.1mm)188.1天,日降水量≥5.0mm的日数65.9天,暴雨日(日降水量50.0)4.0天,大暴雨日数(降水量≥100.0mm)0.3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598.8小时,占可照时数的36%。年平均风速1.5m/s,全年静风频率为43%。
以上工作对矿区的地层、构造、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等作了详细调查,对煤层的赋存层位、厚度变化、稳定性、煤层的顶底板岩性、煤质及变化等特征作了详细的评述,对矿床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为本次工作提供了较多可供利用的基础地质资料。
第六节
我单位接受委托后,立即成立XXXX矿井水文地质调查小组,于2011年11月下旬对该矿开展了矿区水文地质调查。本次调查工作按照《矿井水文地质规程》及业主的委托要求进行。调查工作分为资料收集、野外实地调查两个方面。野外调查主要采用《贵州省盘县红果镇XXXX资源储量核实报告》1:2000地形地质图作为底图,对水文地质现象进行补充,着重调查地表水及泉点、各含水层岩性、厚度、分布情况等。对收集与实际调查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最终提交成果资料:文字报告1本,附图4张。
P3l
225-576
以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夹泥岩、灰岩、煤层等。为区内主要含煤地层。
峨眉山玄武岩组
岩岩岩组
玄武岩组
P3β
100-342
玄武岩夹角砾状玄武岩及碎屑岩
中统
茅口组
P2m
160-653
灰岩,上部含燧石结核及燧石层
栖霞组
P2q
120-196
燧石灰岩夹少量白云质灰岩
梁山组
P2l
20-100
石英砂岩及杂色泥岩夹薄煤层
贵州省盘县红果镇XXXX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盘县红果镇XXXX
二○一一年十二月
贵州省盘县红果镇XXXX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编写:
审核:
总工程师:
主任:
报告编写单位:XXXX
报告提交单位:盘县红果镇XXXX
报告提交时间:二○一一年十二月
附图目录
图号
顺序号
图名
比例尺
1
1
贵州省盘县红果镇XXXX综合水文地质图
1:2000
本次工作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为:
1.水文地质剖面踏勘约2.0km;
2.1:2000水文地质调查面积约1.0km2;
3.补充调查各类水文地质点7个,其中老窑4个,小煤矿2个,溪沟测流点1个。
第
第一节
一、区域地层
区域范围内除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属火山喷发岩外,其余均为沉积岩。区域内出露地层有第四系、三叠系、二叠系和石炭系地层,其中三叠系和二叠系地层分布最广、发育最好,二叠系上统为区内主要含煤岩系,见表2-1。
3.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出露于井田东部。岩性主要为灰绿、灰色、紫灰色、灰紫色粉砂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灰岩等,厚度600m左右,与下伏龙潭组为整合接触。
4.第四系(Q):主要为坡积、崩积、残积亚粘土、粘土、冲积砂、砾石等松散沉积物。厚度0~15m。
二、构造
矿区位于盘关向斜西翼南段。总体为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呈北西~南东向,倾向北东,倾角30°~40°,平均约35°。
二、交通
井田内交通以公路为主,煤矿距盘县县城约10km,距320国道亦资孔7km,距盘西铁路红果站10km,原亦资孔至乐民通乡公路和威红高等级专用运煤公路从该矿通过,交通较为方便。见交通位置图(图1-1)。
图1-1交通位置图
第三节
一、地形地貌
本区属以剥蚀、侵蚀为主的低中山地形,山势与岩层走向基本一致。总体地形特征东高西低,最高点位于井田南东部边缘,标高约2100m,最低点位于井田北西部边缘一无名冲沟底,沟底高程为1890m,相对高差达220m。
四、地震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区内及邻近区域历史上无破坏性地震记载,区域稳定性较好,属于地壳稳定区。
五、经济概况
矿区内地方工业生产基础薄弱,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工业和乡镇企业有很大发展。矿产资源以煤矿为主。
二、XXXX开采及资源利用情况
XXXX由原范豆冲煤矿、XXXX2个煤矿整合而成,整合前各矿生产概况如下:
XXXX:斜井开拓,生产规模6万吨/年,开采3号煤层。3号煤层采出煤量17万吨,采空范围主要集中在井筒以北+1860m~+1803m标高和井田南部+1850m~+1803m标高间。
范豆冲煤矿:斜井开拓,生产规模6万吨/年,开采3号、12号煤层。3号煤层累计采出煤量29万吨,除井筒煤柱和南部矿界煤柱外,3号煤全为采空区;12号煤层共采出煤量近4.8万吨,采空范围在原井筒两翼+1920m~+1805m标高间。
2
2
贵州省盘县红果镇XXXX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
1:50033源自贵州省盘县红果镇XXXX水文地质剖面图
1:2000
4
4
贵州省盘县红果镇XXXX矿井充水性图
1:2000
附件
1.地质勘查资质证书(复印件)
2.委托书
3、采矿许可证(复印件)
第一章
第一节
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加强对煤矿矿井水害防治工作的监管,督促各矿做好水害的防治工作,有效避免煤矿水害的发生,贵州省煤炭管理局、贵州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小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通知》(黔煤办字[2007]37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煤调〔2008〕160号,2008.9.5)及《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安全监管局等部门贵州省煤矿水害防治规定的通知》(黔府办发〔2009〕64号,2009.6.25)的文件要求,受贵州省盘县红果镇XXXX(以下简称“XXXX”)委托,“XXXX”于2011年十一月承担了该矿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其目的是初步查明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及矿井充水因素,预测矿井涌水量,为矿井建设和安全生产提供水文地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