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中学高2019级高考生物晨背和晚背知识点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
2.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3.多细胞生物依赖于各种分化的细胞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4.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共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
原核细胞无染色体,只有DNA或染色质。
5.蓝藻没有叶绿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6.各种氨基酸理化性质不同的原因在于R基不同。
7.评价蛋白质食品营养价值的主要依据是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
8.判断是否是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的依据是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即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9.蛋白质具有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DNA 多样性。
10.高温使蛋白质发生变性的原因是高温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易被蛋白酶水解。
晨背和晚背时间:每月2日1.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2.DNA和RNA都能携带遗传信息。
3.DNA特有的物质组成成分是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
RNA特有的物质组成成分是核糖和尿嘧啶。
4.所有细胞的组成成分中都含有磷脂(生物膜中)。
5.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但不构成膜结构,磷脂和胆固醇均参与膜结构的组成。
6.葡萄糖是细胞中主要的能源物质;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还原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7.提取细胞膜最常用材料是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因为该细胞中无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
8.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9.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10.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晨背和晚背时间:每月3日1.核膜、核仁在细胞周期中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
2.核膜、核孔都具有选择透过性。
3.核孔数量、核仁大小与细胞代谢呈正相关。
4.原核生物唯一的细胞器是核糖体,低等植物细胞含有的细胞器种类最多。
5.没有线粒体的生物不一定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如好氧细菌。
6.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也可能是绿色植物的细胞,如绿色植物的根部细胞。
7.没有叶绿体的生物也可进行光合作用,如蓝藻。
8.脂质合成的“车间”是内质网。
9.高尔基体是动、植物细胞中都具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
10.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晨背和晚背时间:每月4日1.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囊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2.渗透作用的发生必须依赖半透膜和膜两侧的浓度差。
3.动物细胞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4.原生质层由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二者之间的细胞质组成,具有选择透过性。
5.动物细胞也可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
6.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
7.物质的跨膜运输并不都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细胞对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具有选择性。
8..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9.糖被只分布于细胞膜外侧,是判断细胞膜内外侧的标志。
10.生物膜选择透过性的物质基础是生物膜上载体蛋白。
晨背和晚背时间:每月5日1.自由扩散、协助扩散的动力来自膜内外浓度差。
2.主动运输、胞吐、胞吞均需消耗能量。
3.主动运输、协助扩散均需要载体蛋白。
4.细胞代谢是细胞内每时每刻都进行着的各种化学反应,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5.加热使反应物获得了能量,加快反应速率。
6.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7.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8.酶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作用条件较温和。
9.低温抑制酶活性,但不破坏酶的分子结构。
10.高温、过酸、过碱都会导致酶分子结构破坏而永久失去活性。
晨背和晚背时间:每月6日1.ATP是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直接能源物质。
2.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3.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
4.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5.在酸性条件下,橙色的重铬酸钾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6.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但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也能进行有氧呼吸。
7.有氧呼吸三个阶段均能产生ATP,第三阶段产生ATP最多,释放的能量最多。
8.有水产生的细胞呼吸一定是有氧呼吸。
9.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实质都是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并形成ATP。
10.不同生物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物不同的直接原因是所含酶的种类不同。
晨背和晚背时间:每月7日1.叶绿体中的色素有4种即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和胡萝卜素。
2.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3.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
4.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它内部的巨大膜面积上,不仅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5.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于H2O。
6.光反应阶段就是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光能,将H2O分解成[H]和O2,同时形成ATP的过程。
7.暗反应过程是在叶绿体基质内,在多种酶催化下完成的。
包括CO2固定和C3的还原等过程。
8.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措施有:控制光照强弱和温度的高低、适当增加环境中CO2浓度等。
9.光合作用最终使光能转换成为化学能,储存在生成的糖类等有机物中。
晨背和晚背时间:每月8日1.细胞体积越小,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就越大,越有利于物质交换。
2.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3.细胞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4.动物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中,DNA 复制和中心粒的倍增均发生在分裂间期。
5.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6.有丝分裂最重要的变化是:间期DNA (或染色体)复制,数目倍增;分裂期在纺锤体作用下将复制后的亲代细胞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细胞遗传性状上的稳定性。
7.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此过程中遗传物质并未改变。
8.细胞分化在自然条件下是不可逆的。
9.雌蜂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雄蜂证明了动物生殖细胞具有全能性。
10.细胞衰老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晨背和晚背时间:每月9日1.细胞凋亡是受到严格的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死亡。
2.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
3.癌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
4.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5.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6.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凋亡都不会使遗传物质改变。
7.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8.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9.纯合子体内基因组成相同,杂合子体内基因组成不同。
10.纯合子自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
晨背和晚背时间:每月10日1.体细胞中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互不干扰。
2.F1产生配子的种类是指雌雄配子分别有两种,而不是雌雄配子数量之比。
3.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杂交,F2代出现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是9∶3∶3∶1。
4.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产生比例相等的4种配子。
5.基因型相同的生物,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6.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同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别由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所引起。
7.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8.减数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相似,不同的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9.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质都是均等分裂的,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初级(次级)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极体的细胞质均等分裂。
10.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行为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
晨背和晚背时间:每月11日1.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行为有: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2.受精作用可以激活卵细胞,受精卵核内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其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
3.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4.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萨顿假说。
5.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呈线性排列。
6.伴X隐性遗传病表现出隔代交叉遗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女性患者的父亲、儿子都是患者的特点。
7.伴X显性遗传表现出连续遗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男性患者的母亲、女儿都是患者的特点。
8.伴Y遗传病表现出全男性遗传特点。
9.自然界中一般野生型为纯合,否则会发生性状分离。
一次性杂交实验母本选隐性,父本选显性。
10.遗传系谱图:(四步曲)①是否在Y 上?全为男性且有世代连续性。
②确定显隐性。
“无中生有为隐性”“隔代遗传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代代遗传为显性”。
用性状分离确定显隐性最准确。
③是否在X染色体上?隐性找女性,显性找男性(要找完)④是否在常染色体上?不遵循③就在常染色体上。
晨背和晚背时间:每月12日1.格里菲思实验的结论是: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
2.艾弗里实验的结论是:DNA才是使R 型细菌产生稳定性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
3.在T2噬菌体的化学组成中,仅蛋白质分子中含有S,P几乎都存在于DNA 分子中。
4.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的实验思路是:设法将DNA与蛋白质等其他物质分离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它们的生理作用。
5.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6.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旋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7.DNA双螺旋结构的基本骨架是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
8.DNA上的碱基对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氢键连接。
9.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
10.DNA复制具有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晨背和晚背时间:每月13日1.DNA复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参与。
2.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3.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存在基因。
4.RNA与D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在于:RNA中含有核糖和尿嘧啶,DNA中含有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
5.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作为模板,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以4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6.密码子位于mRNA上,由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