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球大健康产业发展趋势

全球大健康产业发展趋势

全球大健康产业发展--- 高效、信息、前端摘自理实国际咨询《大健康产业未来十年发展机会研究报告》核心观点:低成本高效率的医疗健康体系将深刻影响各国医疗产业格局;经济全球化机遇与挑战并存;人口老龄化、亚健康状态与气候环境变化为大健康产业创造广阔发展空间;科技发展为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作为全球最大的产业之一,全球健康年支出总额占GWP总额的十分之一左右,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2011 年全球健康产业支出为6.97 万亿美元。

高收入国家医疗健康支出比例最高,而中低收入国家最低,中低收入国家需要加强对健康产业投入。

2010 年美国健康产业支出总额为2.6 万亿美元,占GDP比例为17.6%,居于全球首位。

2010年,中国健康支出总额为,2933.91 亿美元,仅为美国的十分之一,占GDP 比例仅为5.1%,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2020 年健康产业全球总产值将达到13.393 万亿美元,为2011 年的1.9 倍左右。

全球人均健康支出持续快速增长,到2020 年将达到1882.188 美元。

2013 年全球大健康行业风险投资交易数量686 起,在各行业中排名首位;披露交易额86 亿美元,列各行业第二,投资者反映踊跃。

全球健康支出增长快于GWP增长,与经济周期高度耦合,但增长波动风险相对较小。

中低收入国家和中高收入国家的市场巨大,健康产业发展前景良好。

中高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是带动全球健康产业增长的领头羊。

高科技化、全球化、高效率化、前端化是全球健康产业的未来走向。

一、产业界定1.1 产业定义大健康产业,是经济系统中提供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缓和性医疗商品和服务的部门的总称,通常包括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医疗服务、保健品、健康保健服务等领域。

大健康产业是世界上最大和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

大部分发达国家的医疗消费开支超过了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由此可见,大健康产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产业分类作为定义大健康产业门类的框架,全球产业分类标准和产业分类参考依据进一步将该产业分为以下两个类别:(1)医疗设备和服务;(2)医药,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

医疗设备和服务包括公司实体,如医院、家庭护理提供者、护理之家和医疗设备、医疗用品、医药流通、健康保健服务等。

医药、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则包括生物制药、中药、化学药、保健品等相关公司生产的生物技术、制药和其他科研服务。

二、产业环境低成本高效率的医疗健康体系将深刻影响各国医疗产业格局;经济全球化机遇与挑战并存;人口老龄化、亚健康状态与气候环境变化为大健康产业创造广阔发展空间;科技发展为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2.1 政策环境各国医疗体系改革对健康产业影响深远。

几乎全球所有国家都面临着医疗成本过高的问题,一部分国家认为,彻底的医疗体制改革是解决问题的良策,而其中一部分国家已经将这种决心体现在行动上。

以美国和中国为例,美国新一轮的医改已经开始实施,中国大健康产业则同样面临着良好的政策环境。

美国的医疗改革对其健康产业影响巨大。

美国是世界上人均医疗支出最高的国家,然而其医疗效率却相对不高。

为了实现全民医保,提高医疗效率。

美国确定2014 年开始实行新的医疗改革方案,方案规定:从2014 年起,所有美国人都必须购买医保,雇主必须为雇员提供保险,否则将被罚款。

医改法案把医保覆盖到全美国3200 多万目前没有医保的人,从而实现全民医保的目标。

这对相关产业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面临良好的政策环境。

中国也持续在推进医疗体制改革,为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007年1 月,新医改方案发布;2012年3月14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新医改方案和“健康中国2020”的健康发展战略。

“健康中国2020”战略明确提出到2020 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要增加到6.5-7%,提高两个百分点,未来政府医疗健康投入将持续增加;2012年11 月,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到: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基本药物制度,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

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2013 年8 月28 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国务院于2013年9月14 日公布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 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健康服务业( 包括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健身养生等众多领域)总规模达到8 万亿元以上。

2.2 经济环境分析经济全球化对大健康产业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

贸易和投资的多边框架不断发展,全球健康产业发展机遇挑战并存。

通过各种多边框架的有效约束和规范,全球货物贸易得以有序而稳定地进行。

这些约束手段的成熟表明货物贸易全球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降低了专利权的授予门槛,可能会导致化学药和化学仿制药通过获取和变相延长专利期限,提高药物售价,也会影响这些药物的流通和获取。

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 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双边贸易协定谈判,该协议将创造数以十万计的就业机会。

据预计,一旦TTIp 交易全面实施,欧洲各国GDP也将提振0.5%左右,未来将对健康相关产业产生重大影响。

小贴士: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 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的前身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是由亚太经济合作会议成员国中的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等四国发起,从2002 年开始酝酿的一组多边关系的自由贸易协定,原名亚太自由贸易区,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

现在该协定拥有文莱、智利、新加坡、新西兰、美国、澳大利亚、秘鲁、越南、马来西亚、墨西哥、加拿大、日本共12 个成员国。

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 ,TTIP)是指美国和欧盟双方通过削减关税、消除双方贸易壁垒等来发展经济、应对金融危机的贸易协定。

该协定的谈判在2013 年6 月启动。

谈判一旦达成协议,意味着欧美自贸区成形。

这将一举成为世界上最发达和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对欧美经济乃至全球贸易格局和规则的演变无疑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2.3 社会环境分析人口老龄化、亚健康状态、环境和气候变化为大健康产业创造广阔发展空间。

人口老龄化为健康产业增长提供巨大空间。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面对的最严峻的社会问题之一。

21 世纪初期,世界有接近6 亿老年人,为50 年前记录的数目的三倍;21 世纪中叶,预计将有约20 亿老年人;全球老年人口每年以2%增长,比整体人口增长得快很多,预期在今后二十五年内,老年人口将继续比其他年龄组更快速地增长;2013年世界的中位数年龄为26 岁;2050 年,预计世界中位数年龄将到达36岁。

随着人口老龄化状况的日益扩大,养老问题得到各国政府和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

这为与养老问题紧密相连的健康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前景。

亚健康状态促进前端化健康产业发展。

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口较多。

据世界卫生组织近年公布的一项全球性调查结果表明,全世界符合真正健康标准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医院诊断患各种疾病的人占总人口的20%,其余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世界关注,这为相关健康产业的发展带来的利好因素。

气候变化和污染加重人类健康隐患,为健康产业增长提供空间。

每年世界范围内,约200 万人死于空气污染。

水资源和空气的污染的后果,将会在未来10 年间越来越明显地显现出来。

一方面污染会使得人们更加注重疾病防治,增加医疗健康支出;另一方面,人们在由污染带来的疾病治疗上投入也会有所增长。

2.4 科技环境分析科技发展促进健康产业升级。

生物科技的重大突破,为健康产业提供发展动力。

发达国家已经将健康产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

生物工程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和发酵工程等5 个部分。

以重组DNA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的创立和发展,为生命科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所提供的实验方法和手段极大地促进了传统生物学科如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生物医学等的发展。

诸如干细胞技术等生物技术目前也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医药健康等领域,带来了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信息技术与健康产业的结合是备受瞩目的新趋势。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将与健康产业结合,成为未来健康产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也为未来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促进产业升级。

互联网在健康领域的应用大大降低了医疗成本,使得医疗资源的效率最大化。

此外,其他领域的科技进步也对未来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方向,如3D 打印技术。

3D 打印技术在制造产业的突破让人们对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近来细胞培养技术上的进步让3D 打印技术可以应用在医学细胞和器官重造上——由细胞建立的模具成为可能。

未来这将为医疗的发展带来无尽的可能。

三、发展态势作为全球最大的产业之一,全球健康年支出总额占GWP总额的十分之一左右,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2011 年全球健康产业支出为6.97 万亿美元。

高收入国家医疗健康支出比例最高,而中低收入国家最低,中低收入国家需要加强对健康产业投入。

2010 年美国健康产业支出总额为2.6 万亿美元,占GDP比例为17.6%,居于全球首位。

2010年,中国健康支出总额为,2933.91 亿美元,仅为美国的十分之一,占GDP比例仅为5.1%,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2020 年健康产业全球总产值将达到19.3 万亿美元,为2011 年的2.8 倍左右。

全球人均健康支出持续快速增长,到2020年将达到1882.188 美元。

健康支出增长快于GDP增长,与经济周期高度耦合,但增长波动风险相对较小。

低收入国家、中低收入国家和中高收入国家的市场巨大,健康产业发展前景并不弱于高收入国家。

中高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是带动全球健康产业增长的领头羊。

高科技化、全球化、高效率化、前端化是全球健康产业的未来走向。

3.1 市场规模小贴士:根据2010 年世界银行依据人均国民收入对全球国家的分类标准,2010 年的人均国民收入<1005 美元——低收入国家;在1006~3937 美元之间——中低收入国家;在3976~12275 美元之间——中高收入国家;>12276 美元——高收入国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