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泰勒的科学管理系统理论

泰勒的科学管理系统理论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目录第一节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一、科学管理理论产生的条件二、泰勒生平简介第二节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一、科学管理的目的和原则二、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第三节科学管理理论的传播与发展一、泰勒的追随者对科学管理理论的重大贡献二、福特制及其对科学管理的贡献三、拔佳制及其对科学管理的贡献第四节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一、科学管理理论的贡献二、科学管理理论的局限性第一节科学管理理论的产一、科学管理理论产生的条件1.美国的工业化进程对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完成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许多工厂发展成为生产多种产品的大企业,出现了巨型企业—铁路公司。

在当时,这些大企业的管理还相当落后,美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企业中劳动生产率的水平远远落后于科学技术成就和经济条件所提供的可能性。

为了继续发展生产力,就必须在管理方面有一个较大的突破。

2.经济危机的出现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

从1873年到190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5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3次都是从美国开始爆发的,每次危机都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急剧下降,大批企业破产,失业人数猛增,劳资矛盾激化。

为了提高抗危机的能力,大企业不断出现,逐渐形成了垄断组织,管理职能的专门化的需求变得非常迫切。

为此,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来维护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

3.大量外来移民的涌入,既为美国提供了劳动力,也使培训和管理企业的员工成为人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随着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批移民纷纷涌入美国,他们大多集中在沿海的工业城市,为美国的企业提供了劳动力来源。

但这些移民大多来自农村,只会干体力活,无法适应大机器生产的要求。

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管理方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把这些劳动力培养成适应工业生产需要的熟练工人。

4、工业革命以来管理思想的积累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基础。

阿克莱特等人发明和使用了一些在当时是先进的机器,并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亚当·斯密在有关工作时间和工作方法问题上已经做了初步的考察,杜平、巴比奇等人又做了进一步的探讨,巴比奇还提出了进行作业研究的“观察制造业的方法”;麦卡勒姆和普尔对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职能控制进行了研究。

汤和哈尔西对工资及收益的分配做了分析和实验。

这样“孕育着科学管理诞生的客观环境和物质条件都已具备,在社会需要和学科成熟的交叉点上泰勒站了出来,科学管理的时代到来了。

”二、泰勒生平简介1、泰勒生平泰勒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

1856年,泰勒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

1878年,22岁的泰勒来到费城的米德维尔钢铁厂,在短短的六年时间里,泰勒从一个普通工人升为机工班长、车间工长、总技师,最后成为总工程师。

1890年,泰勒离开米德维尔钢铁厂,先后担任过投资公司总经理,从事过工厂的管理咨询工作,1906年,泰勒担任了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的主席,1915年,在一次发表演讲的归途中,泰勒患了肺炎,在刚度过五十九岁生日的第二天于医院病逝。

泰勒被埋葬在一座能俯视费城钢铁厂的小山上,墓碑上刻着“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泰勒”。

2、泰勒对科学管理理论的探索。

泰勒在一生中从事了大量的生产实践活动,对车间的生产活动和工人的劳动状况非常熟悉。

他还是生产技术的行家,在技术上有许多发明创造,拥有100多项专利权。

19世纪末,泰勒亲身参加了企业管理工作,这些经历从实践上为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而使他与科学管理结下不解之缘。

早在米德维尔钢铁厂当工长时,泰勒就发现了工人磨洋工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因为工资是按是否上班以及地位高低而不是以做出的努力大小来决定的,即多劳不会多得,实际上是怂恿工人偷懒。

计件工资制标准往往订的很乱,当工人得到的工资太高时,雇主们便降低工资标准,因此工人们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只把工作干到不被解雇的程度便不再继续提高产量了。

对此泰勒认识到,必须制定新的工业计划,确定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客观标准,才能避免管理部门同工人之间的激烈冲突。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泰勒开始了他对科学管理的探索。

出版了《计件工资制》(1895年),《工厂管理》(1903年),《论金属切削技术》(1906年),《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的证词》(1912年)。

第二节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一、科学管理的目的和原则1.科学管理的目的。

泰勒认为,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科学管理的原则。

第一,科学研究原则。

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替代老的单凭经验的办法。

(以便于制定合理的工作定额;)第二,工人素质原则。

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而在过去,则是由工人任意挑选自己的工作,并根据其各自的可能进行自我培训。

(提高工人素质)第三,协作原则。

与工人们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去办。

(管理者与管理对象高度统一起来)第四,职能分开原则。

资方和工人们之间在工作和职责上几乎是均分的,资方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那部分工作承揽下来;而在过去,几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的职责都推到了工人们身上。

(职能分开)二、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1、作业管理(1)为作业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在泰勒看来,每一个人都具有不同的天赋和才能,只要工作适合于他,就都能成为第一流的工人。

他经过观察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主要差别不是在智能,而是在意志上的差异。

第一流的工人是适合于其作业而又努力工作的人,不是像有些人所理解的是一些体力和智力超过常人的“超人”。

(2)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法。

采用科的方法能够对工人的操作方法、使用的工具、劳动和休息的时间进行合理的搭配,同时对机器安排和作业环境等进行改进,消除各种不合理的因素,把最好的因素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标准的作业条件。

(3)实行激励性的工资制度。

它包括三部分:①通过工时研究进行观察和分析,以确定“工资率”即工资标准。

②差别计件工资制,即按照工人是否完成定额而采用不同的工资率,如果工人达到或超过定额,就按高的工资率付给报酬,通常是正常工资的125%,以表示鼓励;如果工人的生产没有达到定额,就将全部工作量按低的工资率付给,为正常工资的80%,并发给一张黄色的工票以示警告,如不改进就将被解雇。

③“把钱给人而不是职位”,即工资是根据工人的实际工作表现,而不是根据工人的工作类别支付。

这样做的目的是克服工人磨洋工的现象,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2、组织管理(1)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取代传统的凭经验工作的方法。

泰勒认为,劳动生产率不仅受工人的劳动态度、工作定额、作业方法和工资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受管理人员组织、指挥的影响。

为此,泰勒主张明确划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

计划职能归管理当局,设立专门的计划部门。

其主要任务是:①进行调查研究,以便为制定定额和操作方法提供依据。

②制定有科学依据的定额和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工具。

③拟订计划、发布指示和命令。

④把标准和实际情况进行比较,以便进行有效的控制。

执行的职能由工作现场的工人和工长从事,他们按照计划部门制定的操作方法和指示,使用标准工具,从事实际的操作。

泰勒把这种职能的分工作为科学管理的基本原则,使分工理论进一步拓展到管理领域。

(2)职能工长制。

这是根据工人的具体操作过程,进一步对分工进行细化而形成的。

在泰勒看来,一位“全面”的工长应该具备九种品质:智能;教育;专门的或者技术的知识,手脚灵巧和有力气;机智老练;有干劲;刚毅不屈;忠诚老实;判断力和一般常识;身体健康。

要找到一个具备上述三种品质的人并不太困难,但要找到一个能具备上述七或八种品质的人,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为了使工长能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还必须把管理的工作再加以细化,使一个工长只承担一种管理职能。

泰勒设计出8个职能工长,来代替原来的一个职能工长。

这8个工长,4个(工作命令工长、工时成本工长、工作程序工长、纪律工长)在计划部门,4个(工作分派工长、速度工长、修理工长、检验工长)在车间。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一个工人同时接受几个职能工长的多头领导,容易引起混乱,所以没有得到推广。

但是泰勒的职能管理思想,是把总经理的权力交给低一级的专业管理人员承担的一种分权的尝试,为以后职能部门的建立和管理的专业化提供了启发和思路。

(3)例外原则。

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物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也就是重要事项的决策权和控制权,比如有关重大的企业战略问题和重要人事的任免等。

例外原则是泰勒做出的重要贡献之一,它至今仍是管理中极为重要的原则。

3、心理革命泰勒认为,真正的科学管理和只追求效率的一阵风式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这种不同就在于雇主和工人之间都必须进行一场“心理革命”。

这场伟大的革命就是双方把注意力从分配剩余的问题上移开,转向增加剩余上,以友好合作和互相帮助来代替对抗和斗争,共同使剩余额猛增,以致工人工资和制造商的利润都大大增加。

第三节科学管理理论的传播与发展一、泰勒的追随者对科学管理理论的重大贡献1、卡尔·巴思被认为是泰勒的“嫡系追随者”。

1899年,泰勒邀请他来解决金属切削实验中所遇到的复杂数学问题。

为计算机器的进料和速度问题,他发名了巴思计算尺,利用巴思的计算尺和公式就可以很快地决定进刀和切削的速度。

他帮助泰勒进行工时研究和疲劳研究,并在工厂中推行泰勒制,泰勒往往是这些工厂的义务咨询员,巴思则在工厂中具体推行科学管理制度。

泰勒把他称作是“能解决那些很难解决问题的人”。

2 、亨利·劳伦斯·甘特(Gantt. Henry L,1861—1919)是泰勒创立和推广科学管理制度的亲密的合作者,也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甘特非常重视工业中人的因素,因此他也是人际关系理论的先驱者之一。

甘特对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贡献:(1)提出了任务和奖金制度。

该制度规定,工人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或在少于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除了可以得到规定时间内的报酬外,还能按该时间的百分比获得另外的报酬。

这样,一个工人在3小时内或不到3小时做了3小时的工作,他就可以得到4小时的工资。

此外他还规定,一个工人达到标准,工长就可以得到一笔奖金,如果所有的工人都达到标准,他还会得到额外的奖金。

“这是第一次有记载的试图把教工人们学会最正确的方法同工长的经济利益结合起来的行动”。

[3](2)强调对工人进行教育的重要性,重视人的因素在科学管理中的作用。

甘特认为,任务和奖金制度可以使工长成为其下属的教师和帮助者,把关心生产转变为关心工人。

甘特说:“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符合人性。

我们不能强迫人们干活;我们必须指导他们的发展。

”这是早期关于人类行为认识的里程碑,使甘特成为科学管理运动先驱中最早注意到人的因素的管理大师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