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与国贸专业前景分析
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与国贸专业前景分析
自2009年11月起,随着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主要贸易 品的贸易额出现不同程度的复苏迹象,主要贸易国的外贸 也几乎都在当年12月转入正增长状态。此后,国际贸易进 入稳步增长期。 2010年全球货物贸易出口增长14.5%,创 下1950年有该统计以来的最大增幅记录,大大高于世界经 济同期增速。
2. 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贸易格局保持不变,新兴市场和发展 中国家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新生力量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
二战后,以美国为先导出现了以原子能、电子、合成材 料、航天技术、生物技术为标志的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促 成了一系列产业的诞生和发展,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 革命为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②国际贸易特点 不同阶段的国际贸易增长速
度呈现出重大的差异。
阶段
1950— 1973
①贸易规模不断萎缩。
两次大战期间,国际政治经济形势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29—1933 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对整个世界 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不利的影响, 而战争的破坏性直接影响了世界经 济的发展。世界生产和贸易经历了 衰退和萧条。
时间段 1913—1929
世界工业生 产年增 长率
2.7
国际贸易年 增长率
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与 国贸专业的前景分析
目录
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分析 当前国贸人才的需求特征
国贸专业发展前景 国贸专业考证指南
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分析
一、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 1.国际贸易的起源
国际贸易始于人类社会第三次大分工,即出现了商品 和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人。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阶级和国家。 商品交换一旦超出国家界限,就出现了最早的对外商品交 换的萌芽。
的比例下降。 制成品中纺织品比例下降,金属产品的比例上升 国际贸易地区分布也发生了变化。
英国尽管在国际贸易中仍占第一的位置,但比例逐渐下降。 1870年,英国在世界出口中的比重为22%,1880年为 16.3%,1913年为13.1%。但欧洲作为一个整体仍然是国 际贸易的中心。
(4)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贸易 (1914—1945)
美、欧、日三大发达经济体外贸均增长迅速,其中美国2010年1~10月 出口增长15.1%,进口增长19.3%;欧盟分别增长22%和23%;日本 增长28.4%和18.1%。 2010年前三季度,俄罗斯、印度、巴西和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 35.4%、35.4%、37.6%和37.9%,特别是印度、巴西和中国的进口 增长均超过了40%。
部分国家纳入到跨国交换体系,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贸易还 没有形成。
(2)第一次产业革命后(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的国 际贸易
①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基础
一是通过殖民掠夺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二是海外市场 的不断扩张刺激了欧洲工业的发展。
②第一次产业革命标志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为主要标志,建立起了纺织、冶金、 煤炭三大支柱产业,特别是蒸汽机在火车和轮船上的应用 促进了交通运输工具的改革,相对缩短了国家间的距离, 使更多的国家和商品进入了国际交换的领域。主要发生在 英国
奴隶社会对外贸易发展比较缓慢,交易的商品主要是 奢侈品;进入封建社会,奢侈品仍然是交易的主要商品, 但封建社会后期,随着城市手工行业的发展,商品经济与 对外贸易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开始孕育着资本主义因素, 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真正的国际贸易开始产生,国际贸易 迅速发展。
2.资本主义时期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1) 地理大发现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①贸易的主体是西班牙和葡萄牙
0.72
1929—1938 2.0
-1.15
1938—1948 4.1
0.00
②贸易结构发生了变化 制成品中机械产品和武器产品的贸易所占的比例迅速增加,
初级产品中,矿物产品和石油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 ③国际贸易地理分布上 美国地位迅速提升,欧洲地位下降。
(5)二战后-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际贸易的发展
国际贸易地区分布也发生了变化。 英国是国际贸易的中心,到19世纪中期,随着美、德等
国经济相继获得快速发展,开始与英国在国际贸易中展开 竞争。
(3)第二次产业革命后(19世纪中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的国际贸易
①第二次产业革命的标志
以电力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以重化工业兴起为特征。 这次产业革命主要发生在美国和德国。到1914年,欧洲、 北美、日本、澳大利亚都先后完成了产业革命。实现了农 业自然经济向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转变,并通过国际贸易 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展开。
地理大发现的结果是将各大洲独自发展的国家联系起 来,使得国家之间的贸易具有了“世界”的概念。 ②贸易的方式是殖民掠夺
地理大发现及随后的殖民扩张推动了洲际之间的贸易, 初步形成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③贸易的流向及商品 欧洲向美洲出口制成品,包括纺织品、家具、家庭用品 非洲向美洲输出奴隶 美洲向欧洲输出黄金、白银、烟草和茶叶 欧洲从亚洲进口的仍然是丝织品、香料和茶叶等。 由于受生产力水平、运输与通信条件的约束,世界只有一
1974— 1982
1985— 1990
1990— 1995
世界生产 年均 增长 率
世界货物出口 年均增长 率
5.0
9.1
2.7
2.4
3
6
1.5
6
二、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与特点 (一)背景
1.在信息-网络技术革命 2.经济全球化 3.全球产业结构调整
(二)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与特点 1.当前国际贸易步入新一轮稳步高速增长期
②第二次产业革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国际贸易量继续扩张,但增长速度减缓。
年份 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 国际贸易年增长率
1870—1900 3.7
3.24
1900—1913 4.2
3.75
国际贸易量增长 1.7倍 0.62倍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变化 初级产品中,矿产原料所占比重快速上升,食品和农业原料
③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
国际贸易总量实现了快速增长
时间段 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 国际贸易年增长率
1720—1780
1.5
1.1
1780—1820
2.6
1.37
1820—1840
2.9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
1840—1860
3.5
4.84
1860—1870
2.9
5.53
1800—1870
9.6
商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第一、殖民地生产种植园生产的大宗产品:蔗糖、咖啡、 茶叶等成为主要产品。 第二、棉纺织品是19世纪国际贸易中的主要商品。 第三、机器设备在国际贸易中比重逐渐提高。 第四、农产品贸易大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