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翻译研究_一个社会学视角_胡牧

翻译研究_一个社会学视角_胡牧


2003: 74) 。解构主义阶段 , 研究 成果的共 性都在于 对结构主 义语言 学的分解上。譬如 , 女权主义者重视译者的存在 , 强调译者对原文的 占有和摆布的主导地位。操纵学派则认为文学翻译实际上是译者做 出抉择和摆布文本的过程。目 的论认为 翻译是一 种行为 , 同其他行 为一样都有一定的目的。由此 , 译者为 了实现这 些目的总 会按照自 己对读者和译语需要的理解去制定自己的翻译策略。这些对翻译主 体性的认识对我们译学研究大有启发 ( 屠国元 朱献 珑 , 2003: 8) 。然 而 , 更客观地讲 , 谁又能否认这一阶段难道不是过度张扬了译者的主 体性 , 忽视了受动性和制约性的存在 , 从而出现了 翻译是 改写 等译 者主体不再 带着脚镣跳舞 的非理性论断 ? 此外 , 翻译理论首先不该是支离破碎的 , 应对由经历而形成的知 识进行系统地概括 与总结 , 目的是 为了获 取更 佳的 认知结 果 ( 孙艺 风 , 2004: 28) 。或者如 James Holmes( 1972: 71- 72, 转自 1988) 所说 , 它旨在描述我们身 处的世 界上出 现的翻 译过 程和 翻译成 果这 类现 象 ; 定立普遍原则以解释和预测上述现象。坦率地讲 , 现有的翻译理 论缺乏的不正是这种系统性吗 ? G ideon Toury( 2001: 13) 以为, 如果不考 虑社会情 境所具 有的决 定因素 , 或者不考虑为了实现 恰 当的 译作所应 该遵守的 规范制约 的策略 , 那么对译作 的研 究没 有任何 意义。 其实 , 我们目 前的 情况 是 , 尽管研究者们在对译作和 翻译过程 方面的探 讨取得了 较大的突 破 , 但对社会情境的研究似乎仍然没有形成规模和任何体系。 1. 1. 3 翻译研究未来的空间 在翻译研究出现 文化转向 的关头 , 当人们 发现文化 其实并不 能对翻译现象作出全部解释 时 , 当我们 试图瞻前 顾后、 力 求突破时 , 从社会学视角探讨翻译 , 情况能怎么样呢 ? 首先 , 从范式角度而言 , 语 文学、 结构主 义语言学 和解构 主义之 后留给我们更为广阔的研究空间 , 那就是建构主义阶段的端倪。 其次 , 广义地讲 , 翻译理论工作者的终极目标无疑是要建构一种 全面周延、 包容广泛的理论 , 足以解释和预测一切在翻译的范畴之内 的现象 , 而不理会任何在此 范畴之外 的现象。而 这种翻译 理论只有 通过各种领域 文本研究、 语言学 ( 尤其是心理和社会语言学 ) 、 文
T ranslat ion St udies, this paper, on t he basis of t he reconsiderat ion of t he exist ing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t his f ield, of fers the reasons and gists for con duct ing st udies via sociological approach , claiming t hat w it h t he guidance of t he Tot ality Principle t he int ended new ly_const ruct ed syst em could compre hensively account for t ranslat ion activit y in about t en aspects including social needs, comprehension, et c. At t he end of t his paper, th e aut hor analyzes some possible f act ors t o be explained or solved via t his new perspective.
础上 , 本文提出从社会学视角进行翻译研究的 因由和依据 , 认为以 总体性原则 为指导的 全新的 研究体 系 , 可 以从社 会需要 、 社 会理解等 10 大环节对翻译活动作出综合性 、 社会性的阐释 。 文末对这一视角能够解决的诸多问题作出了剖析 。 关键词 : 翻译研究 ; 社会学视角 ; 建构 ; 方法论 ; 总体性 Abstract: T o f urt her w iden t he research vision in t ranslat ion st udies and make a t ent at ive response t o H omles appeal t o const ruct Sociological
Key Words: translation st udies; sociological approach; reconstruct ; m ethodology; t ot alit y 中图分类号 : H05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4- 6038( 2006) 09- 0048- 04
2006 年第 9 期 总第2 10 期
外 语 与 外 语 教 学 Foreign Languages and T heir T eaching
2006, Serial
9 210
翻译研究: 一个社会学视角*



210097)
(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 江苏南京
要 : 为了进一步扩大翻译研究领域的 视野 , 回应 Holmes 对建 构社会 翻译学 的呼吁 , 在对 现有翻 译研究进 行反思 的基
先设定的 , 其意义是具有确定性的 , 而且任何人只要按照语言 规则去 0. 引言 1972 年 , James Holmes 在 The name and nature of t ranslat ion st udies 文中指出 : 对翻译文本在何时 何地以及产 生何种影 响的探讨 一直没有引起足够关注 , 而一旦给予充分重视 , 这种研究完全可能发 展成翻译社会学的一个领域 ( 也许叫做社会翻译学更为恰当准确 , 因 为它不单是 社会 学的 , 而 且也 是翻 译学 的一 个实 实在 在 的领 域 ) 。 ( 转自 James Holmes, 1988) 30 多年过去了 , 对翻译研究领域中有关社会 情境的探 讨是否已 经得到突破性进展 ? 从社会学视角进行系统研究是否真的存在合理 性 ? 再次提出建立社会翻 译学的想 法 , 时机是 否已经成 熟 ? 如何操 作 ? 有何意义 ? 解读 , 都应获得相同的理解 ( 吕俊 , 2002: 87) 。结构主 义给人们 带来 分析的方法 , 使人们通过对客体 的分析 , 认 识其内部 的层次与 结构 , 从而更好地把握认识的对象。这种研究摆脱了语文学范式 的神秘性 与不可知性 , 让人们转而关注语言规律与文本结构。为此 , 结构主义 语言学的翻译研究范式曾一度取 得瞩目成 就 , 并试 图通过语 言符码 转换的规律性来建立翻译的科学 , 其 中尤以奈 达的 等 效论 最为突 出。 80 年代后期以来为解 构主义 阶段 , 这一阶 段弘扬 主体性 , 不认 为一切事物都有一种恒定的 本质。提倡 想象与联 想 , 不像结 构主义 那样以抽象与归纳 的方法 去思考 事物。 由于倡 导主 体的 主观 能动 性 , 因而它把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引向多样性 , 使人们从认 识事物的 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的禁锢中解 放出来。有 人因此提 出了 翻译即 改写 、 翻译即背叛 等观点。可以说 , 很大程度上 , 解构主 义是对结 1. 为何从社会学视角进行翻译研究 1. 1 对现有翻译研究的反思 从社会学视角探讨翻译乃至建立社会翻译学绝非空穴来风。近 年来翻译学领域的诸多成果 , 其实已经 为这一视 角奠定了 良好的基 础。因此 , 我们有必要对此加以概括性地梳理、 论证。 1. 1. 1 翻译研究取得的成就 整体而言 , 中外翻译研究领域的成就显著 , 流派众多 , 蔚为壮观 , 可谓 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 。我们以为 , 从范式划分加 以理解似乎可以 一览众山小 。不过 , 值得注意的是 , 这一划分是笼 统的 , 而且具有交叉性或共时性和相对性。 20 世纪 50 年代以前可以称为语文学阶段 , 侧重对译 者直觉、 灵 感的探讨 ; 50 年代至 80 年代为结构主义语言学 阶段 , 把原 文文本作 为一个一成不变的客体来看 , 认为文本 的意义是 语言通过 规律去预 * 本课题由南京师范大学大学外语部科研基金资助 , 谨表谢忱。 作者简介 : 胡牧 , 讲师 , 博士生 , 研究方向 : 翻译理论 收稿日期 : 2005- 11- 16; 2006- 06- 21( 修改稿 ) 构主义语言学的瓦解。 如今 , 翻译研究进入多元化时代。 T oury( 2001) 指出规 范应在翻 译理论中占一个适当的席位。 Lefevere 提出 翻译即重写 、 赞助者 的概念 , 认为赞助系统包 含 3 个元 素 : 意 识形态 元素 控制 作品 的观 点、 经济部分决定作者和重写者的收入、 地位元素决定他们 的社会地 位。 Snell_Hornby( 转自陈德鸿 张南峰 , 2002: 123; 138; 153) 提出翻译 不是语际转 换 , 而是跨文化 转换的说法 , 认 为翻译学涉及 心理学、 哲 学、 民族学等各方面的知识 , 而以文化为依归。 由是观之 , 翻译研究的视野愈来愈开阔 , 体现在由探讨 字词对等 等微观层面转向对文化等宏观维度 ; 由分别对译者、 文本等 的单向度 探讨转向多角度、 全方位 ; 在借鉴语文学或语言学等单门学 科的研究 成果的同时关注其他相关学科的进展 , 等等。尤其值得一 提的是 , 翻 译研究在这一 百花齐放 , 百家争鸣 的发展过程中 , 独立学科意识愈
如同其他学科的任何理论 一样 , 翻 译研究在 取得一个 个突破的 同时 , 也留下了足够的遗憾。 观点往往 从一个极 端走向另 一个极端 就是其中的突出表现。譬如 , 在结构主 义范式阶 段翻译研 究被禁锢 在文本对比和语言 ( 信息 ) 转移 的范围内 , 有关翻 译活动中 那个最活 跃的成分 翻译主体பைடு நூலகம்主观能动作用研究就被完全忽视了 ( 袁莉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