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时期医学生信仰教育必要性论文

新时期医学生信仰教育必要性论文

新时期医学生信仰教育的必要性摘要:医务工作者肩负着救死扶伤和维护国民身体健康的重要使命,医学生是未来的白衣天使,是医学神圣使命的继承者,是建设国家未来的大学生群体中的重要一员。

对医学生进行信仰教育,使医学生的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求,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服务能力,有助于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医学生;信仰教育;必要性
近些年来大学生的信仰教育问题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两课”教师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医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员,因其所学专业的特殊性和社会影响而尤其值得关注。

医学生的医德医风养成是医学院校学生思政工作的重中之重。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说,对医学生的医德医风养成教育就是要加强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个体道德养成除了外部的教育灌输外,其内在所持有怎样的精神信仰也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笔者将从自身工作和所开展研究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医学生信仰教育的必要性和方法谈一点认识和看法。

一、大学生群体整体的信仰状况不容乐观
近些年来众多专家学者就大学生信仰问题作了大量的问卷和调研,相关课题不断展开,资料显示目前大学生整体的信仰状况不容
乐观。

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表现出信仰缺失或者信仰混乱。

大学生们对于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少学生表示不理解或者不感兴趣。

这种状况在医学院校的大学生中也有所表现。

面对这种状况,作为学生思政工作者深感到时间紧迫、形势严峻。

这对我们培养社会主义国家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严峻挑战,必须加强大学生尤其是要加强对如医学生这样关系国计民生的相关专业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

二、医护人员是白衣天使,是“救死扶伤”的实践者,承担着庄重而神圣的职责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违背医学誓言、有悖职业道德、有辱医学神圣、有损医疗工作者形象的医疗纠纷和问题,这些事件严重地损害了患者的利益,甚至危及到了患者的生命。

而与此同时在各层次的医疗岗位上也涌现出了许多为人民群众所赞扬褒奖的医务工作者,他们中绝大多数都秉承着济世爱民的职业理想或者有着崇高的理想信仰。

只有胸怀崇高理想信仰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才不会为了牟利而违背职业道德。

医学生是未来的白衣天使,是医学神圣使命的继承者,是建设国家未来的大学生群体中的重要一员。

我们必须加强对医学生的信仰教育,使医学生的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求。

三、加强医学生的信仰教育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合格的社会主义医学生应当拥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明确的政治方向,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应当掌握熟练的医学专业技术知识,能够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事业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

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队伍中的重要一员,是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继承者和开拓者,他们身上承担着救死扶伤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重要责任。

他们的信仰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能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能否完成国家交予的维护国民健康发展的神圣使命、关系到民族未来的兴旺,所以必须加强对医学生的信仰教育,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四、加强医学生的信仰教育是良好医德医风养成之根本
信仰是指“对某种宗教、或对某种主义极度信服,并以之为行动的准则”。

道德是对事物负责、不伤害他人的一种准则,道德存在的目的是直接关系到人们了解并掌握基本的为人之道。

对医学生的信仰教育就是培养他们对高尚的道德理念或道德原则的追求并使之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

通过对医学生进行信仰教育可以加强医学生自身的思想修养和政治理论修养,从而促使他们养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而良好的职业道德是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得以缓解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加强医学生的信仰教育有着现实的重要意义。

五、加强医学生的信仰教育是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离不开和谐的医患关系,加强对医学生的信仰教育,可以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积极投身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去,积极地参与到国家全面发展规划、支援边远地区医疗卫生发展的大局中去。

而这将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服务能力,有助于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在新时期里我们要大力加强对医学生的信仰教育,以此来提升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高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医德医风中存在的问题,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解决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医疗卫生问题,以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沈云佳.医学生医德养成教育途径探索[j].中国医药导
报.2008,(24).
[2]张春燕,王英.当代医学生价值观的变化及引导[j].兰州医学院学报.1997,(01).
[3]柳青,徐维廉.医学生誓言[j].中华医史杂志.1999,(0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