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强迫症状与认知灵活性、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强迫症状与认知灵活性、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2.1.2认知灵活性量表(Cognitive Flexibility Inventory,CFI)[9]:是由Dennis和Vander编制的.CFI中文版在国内也有研究者进行过修订[10].CFI共20个题目,分为可选择性(13个题目)和可控性(7个题目)两个维度.每个题目有5个等级.1表示“从不”,2表示“很少”,3表示“有时”,4表示“经常”,5表示“总是”.其中第2、4、7、9、11和17题共6个项目的计分是反向计算.总分越高,代表认知灵活性水平越高.本研究总问卷的Cronbach系数α为0.88,可选择性与可控性维度的系数α分别为0.85、0.83.总问卷的重测信度为0.74,可选择性与可控性维度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73、0.65.
大学生强迫症状与认知灵活性、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作者:睢鹏娇朱春燕许飞飞王雪杰陈璐余凤琼蔡翥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第02期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强迫症状、认知灵活性和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性依据.方法:采用强迫量表修订版(OCI-R)、认知灵活性问卷(CFI)、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对68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高强迫症状组和低强迫症状组在认知灵活性总分[(64.06±10.13)分vs(69.42±10.23)分]、可选择性[(41.23±8.38)分vs(44.01±7.95)分]、可控性[(22.83±3.93)分vs(25.41±4.07)分]、积极应对[(22.28±7.17)分vs(23.92±5.79)分]、消极应对[(11±4.37)分vs(9.19±4.22)分]、SAS[(46.84±9.8)分vs(37.85±9.09)分]和BDI[(12.57±8.83)分vs(5.94±7.28)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92,P<0.001;t=-3.354,P=0.001;t=-6.375,P<0.001;t=-2.482,P=0.013;t=4.163,P<0.001;t=9.379,P<0.001;t=8.087,P<0.001);②认知灵活性总分、可选择性、可控性及积极应对与强迫症状总分均呈负相关(r=-0.199,r=-0.121,r=-0.263,r=-0.130,P<0.01);消极应对与强迫症状呈正相关(r=0.163,P<0.01);③认知灵活性的可控性维度、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对强迫症状有预测力(β=-0.208,0.096,-0.087).结论:认知灵活性水平越高、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较少使用消极应对方式的大学生强迫症状越少.
关键词:大学生;强迫症状;认知灵活性;应对方式
中图分类号:B8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20)02-0068-04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疾病,终生患病率为2.3%[1].OCD是以无法控制的强迫思维或强迫动作为主要特征,其病程迁延,严重损害其社会功能.尽管该病在各个年龄阶段都可能发病,但是青少年期和成年早期是患病风险最高的时期.根据近些年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结果也发现,大学生心理问题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强迫问题[2].OCD患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比较僵化,认知灵活性障碍可能是强迫症重要的认知损伤[3].认知灵活性(cognitive flexibility,CF)也叫作心理灵活性(mental flexibility)或者是定势转换(set shifting),指改变对问题的看法或方法,灵活地适应新的需求、规则,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4].青春期青少年面对压力所采取的应对方式是决定其心理问题易感程度的核心因素[5].关于大学生的强迫症状与认知灵活性、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还不多.因此,本研究就强迫症状与认知灵活性、应对方式的关系进行研究,为改善大学生强迫症状,提高大学生心2019年3月-4月,从合肥市选取某两所高校,以班级为单位整群抽样.共发放754份问卷,回收699份,剔除无效问卷12份,有效问卷687份,有效率为91.1%.平均年龄(19.55±1.00)岁,男生260人(37.8%),女生427人(62.2%).独生子女226人(37.8%),非独生子女461人(67.1%).
2.1.3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11]:一共20个题目,2个维度,分别为积极应对(由第1-12题组成)和消极应对(由第13-20题组成),每个题目有4个等级,1表示“不采取”,2表示“偶尔采取”,3表示“有时采取”,4表示“经常采取”.本研究中,总问卷Cronbach系数α为0.90,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Cronbach系数α分别为0.98和0.78.总问卷重测信度为0.89.
2研究方法
2.1研究工具
2.1.1强迫量表修订版(obsessive-compulsive inventory-revised,OCI-R)[6]:是由Foa教授等人根据1998年的版本简化修订而来.国内有研究者进行过中文版修订[7-8].OCI-R共有18个题目,分6个维度,分别是清洗、强迫思维、囤积、排序、核查、心理中和,每个维度3个题目.被试者根据近一个月的情况,对自身强迫症状进行自我评估.每个题目有5个等级,0代表“从来没有”,1代表“几乎没有”,2代表“有时候有”,3代表“經常有”,4代表“几乎总是有”.本研究用该量表评定被试强迫症状的严重程度,Cronbach系数α为0.88,重测信度为0.690.
2.1.4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由Zung于1971年编制,一共含有20个题目,每个题目均为4级评分,主要评定的是每个项目出现的频率.
2.1.5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共21个题目,采用4级评分,从0到4程度逐渐增加.总分相加,分值越高,抑郁程度越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