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院门诊退药情况分析

医院门诊退药情况分析

医院门诊退药情况分析
按照2002年颁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第六章第二十七条的规定,“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药品一经发出,不得退换。

”这一规定为医疗机构药房的退药管理提供了依据,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医院不得不为患者办理退药手续。

否则,将造成患者经济利益的损失,药品资源的浪费,医患矛盾的加剧。

但退回药品的质量问题又成了医疗安全的隐患。

为此,我们收集了本院退药处方498张,对其退药原因进行归纳总结,为今后减少患者退药,保证用药安全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将我院门诊药房2007年3~4月门诊退药处方498份,按退药原因、退药种类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退药原因分类统计:退药498例次,退药的主要原因见表1。

3 退药原因分析
3.1 不良反应退药: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极其复杂,有药物方面的原因,如药理作用,药物的杂质,药物的剂量、剂型等原因;也有机体方面的原因,如种族的差别、性别、年龄、个体差异等;也有用药方法的影响,如误用、滥用药物,长期用药,药物相互作用,减药或停药等原因。

静脉注射,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较易发生不良反应;口服刺激性药物,常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3.2 患者拒绝使用:主要原因是有些医师在为患者诊断完病情后,没有充分讲清所开药物的治疗目的、用途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患者也并不十分了解自身同时存在几种疾病,当取完药看药品说明书后,自认为药品的适应证与其病症不符或对所配药品的不良反应产生害怕心理而要求退药[1]。

也有患者用过该药品后自觉症状改善不明显,也有许多儿科患者因输液困难而拒绝使用,也有患者拒绝各种检查如肠镜检查而退检查所需药品。

3.3 病情改变:急诊或门诊治疗的患者,因病情需要转为住院治疗,剩余药品病房不再使用,所退药品大部分是注射剂,也有少量口服剂型。

本调查中因住院治疗而导致退药的发生率较高,这也说明了有时医师给患者一次开的药量过大,应当根据病情需要开出适量的药品。

3.4 药价因素:平价药店的出现,不可避免的对医院门诊药房造成了冲击。

498例中有52例是由于药品差价较大,患者要求退药。

医院药价偏高是百姓看病呼吁最强烈的问题之一。

国家有关部门针对药价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完善定价方法,连续多次药品降价等。

这些举措的实施,已降低了多种药品零售价格,使我国药品零售价格从2001年起呈持续下降,但与零售药店相比,医院药房的药价仍然偏高。

3.5 不合理用药、处方错误或重复用药:有些医师在诊断过程中未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和用药史,且对部分药品的禁忌证也不十分清楚,则造成不合理用药,如:给有癫痫病史的人开左氧氟沙星,给青光眼患者开单硝酸异山梨酯[2]。

我院实行电子处方,采用拼音码输入,很多药品读音相同或相似,医生输入时,如果未仔细核对,往往会输入错误,如依苏开成仁苏。

也有一些是规格开错,同一药品有几个不同的规格,适合不同的病人。

另外剂型也很容易开错。

重复开药主要表现为病人多科看病或复诊时诊治医生未仔细询问既往病史或用药史,造成用药重复或雷同。

3.6 常见退药品种:药物使用过程中出现患者退药的情况以抗感染药比例最大,以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拒绝使用、病情变化退药等情况为主。

主要由于抗感染药在门诊的用药量大、用药频率高,临床医生抗菌药使用知识不足。

其次是抗炎镇痛药、心血管系统药。

4 退药可能引发的问题
患者退药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1)药品可能被污染,药房无法确保某些退回药品的质量,因有些药品在患者家中放置时间过长或未按要求贮存药品,例如:生物制品需低温保存,应放于冰箱冷藏,一般药品也应在干燥通风处存放,温度不宜过高。

(2)患者或家属往返于医师、药房、收费处之间,增加患者负担,易产生不满情绪,影响医院形象。

(3)药师处理大量退药,影响日常工作,浪费药师资源。

5 解决措施
5.1 加强退药危害的宣传:首先宣传退药的危害,并由医院制定退药处方奖惩办法。

每月组织抽查处方,分析用药合理性,定期在医院《药讯》上公布,以此落实奖惩规定,监督医生科学合理用药,从而减少处方退药现象。

5.2 加强对医生行为的规范:医生在诊疗时,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用药史,明确诊断,且在门诊病历上用红笔注明患者过敏药物。

开具处方时,询问患者家里已有的OTC药品,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试行)》。

医务科时常抽查处方,一旦发现大处方即对相关医生严厉查处。

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熟悉院内暂行的退药制度,使医务人员明确退药带来的隐患。

从根源上减少退药情况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5.3 加强药房药品的管理:药房实行电脑网络化管理,原则上药房禁止借药,确因特殊情况需要借药,限期归还,并将责任落实在药房经借人;同时药师加强在库药品的养护,做好效期药品的管理,做到帐物相符,也可减少退药现象的发生。

5.4 注重门诊药学服务工作:加强药学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业务素质,增强责任感。

在窗口配发药品时,做好“四查十对”,提供给患者更多的合理用药知识。

对不合理的处方要主动与处方医生联系,及时纠正,发药时要详细交待用药时间、方法、服用禁忌和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提高用药依从性。

参考文献:
[1] 章凤君.退药现象分析及处理办法[J].中国药师,2003,6(3):185.
[2]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十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5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