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乡土中国读后感PPT演示幻灯片
乡土中国读后感PPT演示幻灯片
6
第四章:差序格局
费老从“差序格局”这一角度探究了中西方的不同 点,“西洋的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 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 捆束成一挑。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 捆、扎、把。每一根柴也可以找到同把、同扎、 同捆的柴,分扎的清楚不会乱”。
“中国社会则是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 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 出取得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 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 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11
第七章:男女有别 费老提出“感情定向受文化规定”的观点。对此,我 产生了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感情的定向不只是受文化的规定也许会受 外部环境的影响或自身的内部原因。受外部影响 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所以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
我国古语有云“近朱则赤,近墨则黑”,这就验证了 外部环境对人的影响。
12
第八章:礼治秩 序
费老认为在中国差序格局和社会圈子的组织都是比 较重要的,但是在西洋社会就显得不重要了。为 了避免混淆,费老提出从中国乡土社会中的基本 社群——“家”角度来研究。
我们中国人的乡土情结,这其实也就是对家和故 乡的依恋之情。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在春节来临之 际不畏旅途劳累,着重要的位置。
13
第九章:无讼
观察一个社会的变迁不一定要找显著具有标志性 的官方的东西,反而人们日常生活的习惯风俗更 能体现出社会的变迁。正如讼师的称呼的变迁折 射出社会性质的变迁。这是进入法治社会的表现 之一。但现代都市与乡土社会在这点上引发了冲 突:在现代都市里是以法治为主,乡土社会以礼 治为主,在伦理道德上差异很大。
5
第三章:再论文字下乡 文字的产生是因为人与人在传情达意的过程中受 到了空间和时间的阻隔,然而中国的乡村又是一 个面对面的社会,在日常生活中文字的重要性表 现得不是那么明显。但是人们在传递信息上的阻 隔除了空间上的,还有就是时间上的。对于时间 上的阻隔,乡下人也并不一定是采用文字的形式 。乡村社会的生活是很固定的,他们不同于游牧 民和工人,所以祖先们耕作劳动的经验也必然是 子孙们的经验。他们可以口耳相传,而不一定就 要用文字记载。
所以费老说:“法治秩序的建立不能单靠制定若 干法律条文和设立若干法庭,重要的还得看人民 怎样去应用这些设备。”
14
第十章:无为政治
费老提出了两种权力,一种叫横暴权力,另一种 叫同意权力 就概念来看,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 权力。但是让我不能理解的是,在人类社会中这 两者都存在并且没有起冲突。所以,在我看来, 费老提出的无为政治,我认为主要是针对乡土社 会,因为在我们的乡土社会里,经济水平不高, 抵抗能力较弱,不能形成横暴权力的基础。如西 汉初年的“文景之治”,即可反映出来。
3
“农业和游牧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 土地的”。正是农民劳作和住宿的固定性, 才会形成无数的聚集地,人与人的关系在 时间和空间上才不是孤立排斥的。彼此之 间的相互往来,增进了感情。这与现代的 都市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城市化进程的 加快,都市人们的生活变得忙碌单调,人 与人的关系变得冷漠疏远。
4
15
第十一章:长老 统治
这是对上一章无为政治的扩展,较于上章所提的 两种权力外,其实在中国社会还存在着在这两种 权力之间的权力:教化权力。
费老最后总结说用民主和非民主的尺度来衡量中 国社会都不太全面。于是他自命名为 “长老统 治”。这样的总结有些似曾相识,其实我觉得这 就与我之前所提的我国有些少数实行的原始民主 制度相似。例如我国一些少数民族中所实行的长 老制,都是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中产生的统治制 度。
第二章:文字下乡 不知何时起开始有了城市人与乡下人的间隙,城市 人多半看不起乡下人的,嫌弃乡下人脏、愚、穷。 说乡下人愚是以什么为评判依据?
其实,费老所说“乡下人与城市人唯一的差别就 是他们没有学习的机会,所以他们的知识比不上 城市人,而并不是智力有问题”是很有道理的。
但是我们也不能抵制“扫盲”运动。
社会的形成必然会产生相关的社会制度,这些制 度的产生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利益, 法律就是其中一种。通常,我们认为,西方社会 是法治社会,我们则是人治或者是礼治社会。
如果非要比较礼治和法治到底哪一个更有利于维 护社会秩序,我或许会选择礼治。因为礼治是主 动的,它是以道德为基础的;而法治是被动的, 是法律强迫的。
7
由此可见,在我们中国,人与人之间讲的是 交情;而西方社会争的是权。
8
第五章:维系着私人的道德
中国的“差序格局”与西洋的“团体格局”造就 了这两个社会不同的道德观念。差序格局 下的中国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而团体格 局下的西洋人的团体意识很强。 中国的“差序格局”就是一个“一根根私人联 系所构成的网络”,这一格局的道德体系往 往是克己复礼。
9
而西洋社会则如费老所说的“宗教的虔诚和 信赖不但是他们道德观念的来源,而且是 支持行为规范的力量,是团体的象征”。
究其所上,中国的封建社会就是重人伦,等 级分明,而西洋社会经过两次文化思潮, 平等自由等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也就是从 这个时候开始,就注定会形成两种截然不 同的社会格局。
10
第六章:家族
《乡土中国》读后感
2011级行政管理2班 20110704310088 许宇刚
1
在开篇之前,笔者要说明一点:对于费老的 《乡土中国》,笔者认为是一篇一气呵成 的艺术品,分其而论,会有种破坏美感的 难忍之感,故14章一一而浅谈。
2
第一章:乡土本色
费老反复提一个词“乡土”,他说“中国社会是 乡土性的”。我认为这样的一句话突出了乡 村和土在中国的重要地位。最有乡土气息 的当然是乡村,我们国家是农业大国,农 民占总人口的9亿多。农民无疑是与土接触 最多的人,所以与其说是中国的社会具有 乡土性,倒不如说是中国的农民或是乡村。 土对与农民来说也是命根,因为扎根土中, 他们才能世世代代的繁衍下去。因此费老 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举例子说明了“土”在 中国文化和社会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