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高考作文预测“初心”

2018高考作文预测“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新材料作文“初心"押题指导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加以评说。

关于“初心”,《三字经》解释为“性本善”,《华严经》秉持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孟子》则认为是恻隐之心、善恶之心、是非之心、辞让之心……【立意指导】关于“初心”的理解与思考:《三字经》中的“初”意为赤子之心,即人与生俱来的善良本性,可以理解为人要保持善良本性。

《华严经》中的“初心”原指初发心愿学习佛法者,后常指一个人的初衷、初志和初愿,意指人要坚持最初的美好理想与目标,矢志不移地坚持下去,方能取得成功。

孟子的“四心”说也建立在人性本善的基础上,揭示了人保持天性善良的主要内容,可以认为是人要保持善良本性的分支。

一般意义上理解的“初心”,可以有认知的初心、立身处世的初心、目标的初心等:也可以认为“初心”就是初学者之心,学习或工作时要始终保持着这颗初心。

这里的“初心”都指向美好积极的一面。

因此,无论选择材料中哪一说法,都可以归纳出一个相对精准的中心观点:人要保持美好的初心(本性或目标)。

【立意1】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只有坚守初心,坚守心中那一片柔软的净土,才能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有梦想的,对生活怀揣满腔热血的人。

行走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有时候,太多意外会将原来的计划冲撞得七零八落。

但只要你始终记得朝拜的方向,始终记得最初的模样,那又何惧找不到通向成功的路口?考生可从自己的目标或梦想写起,分享自己或他人为达到目标或实现梦想所做出的努力和最终的结果。

从而论证坚守初心,才能获得成功。

【立意2】坚守初心,秉善而行坚守初心,秉善而行。

这是对赤子之心的守望与追求,是对自我信仰的重建与奋斗。

工业化社会中,人们不可避免地沾染铜锈,电子化时代里,人们无一例外地陷入冷漠,但依旧需要善良的清明之音深击我们的心灵。

鸥鸟忘机,浑金白玉,多少人还记得温良恭俭让?秉持一颗永远热情而善良的赤子之心,做一个“元元之民”,才能拥有木心笔下那“呼天抢地的快乐”!考生可从人类善良的天性写起,结合复杂的现实环境,论证坚持秉善而行,才能拥有真正的快乐。

【范文欣赏】坚守初心,秉善而行初,生之天性,秉善而行。

心,鸥鸟忘机,清明之音。

这是最坏的时代,深陷“后工业社会”的我们被铺天盖地的虚假欺骗而不知南北东西。

我们被这个世界折腾得身心俱疲,梁漱溟先生的经典之问仍在耳畔久久回响——这个世界会好吗?犹记儿时牙牙学语时便熟背的:“人之初,性本善……我坚信,善良是一个人的天性,也是灵魂的精神;我坚信,人性本身的善意之所以渐失初心,是因为这个社会的诱导直击人性的软弱点。

阿廖沙看到外公家的染坊,曾发出这样的感慨:“社会是个大染缸啊!”生命的底色本是善良,更因一个炽热跳动的心脏而闪光。

人的心底有一泓清泉。

在胸腔左边跳动的不只是拳头大小的心脏,更有我们的热情与丰富,玲珑与剔透。

坚持“性善论”的孟子看到了恻隐之心、辞让之心;品茗悟道的林语堂看到了爱物的痴心,为人的净心;而木心更是以心自名,探索泠泠清清又风风火火的生命。

一初一心一初心,愿为世人立言行。

诚然,社会繁荣复杂,世事沉浮中有太多的无可奈何、身不由己。

诚然,在社会粗放的成功评判标准的裹挟下,在世俗遍地反道德的侵扰下.我们往往“知其不可而为之”,渐渐迷失最初的方向。

诚然,快节奏功利化的因势利导,个人心理的盲目从众,高压力下的自然逃避心理让我们渐渐迷失。

想起陈继儒先生在《小窗幽记》中如此自白:”斑竹半帘,唯道我心清似水;黄梁一梦,任他世事冷如冰。

”面对沉浮红场,莫不过,坚守初心.秉善而行,方为大道!坚守初心,秉善而行。

这是对社会烦冗的奋起反抗.是对人之本性的坚守捍卫。

我们看到,当泛娱乐化淹没文艺事业,物质无可救药地消费文化.知性如董卿,宁可失去赞助也要撤下广告,只为保证节目的清流本性,这是何等铿锵的反击!坚持如《大鱼海棠》,十年磨一剑一改国漫萎靡,只为回应数万网友十年期盼!匠心如《鹬》,三年的付出努力只为五分钟的惊艳世界!面对现实,他们坚守理想,不为功利虚名所累,他们坚守初心,用巨人精神与人文情怀向世界发出改变的声音!《诗经-大雅·荡》有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我们要坚守那至真至纯的赤子之心,摒弃带有世俗尘染、金钱铜锈的利益之心与无动于衷的冷漠之心;我们要心怀善意,坚守数千年的文化血脉,批判遗忘了人之本性而无动于衷、自私冷漠的冰冷之心,携着勇气,坚持坚守,以头撞南墙的勇气郑重地出击!坚守初心,秉善而行。

我坚信必能华枝春满,天心月圆;也必能珍重回答:“这个世界会好的!”干脆,又响亮!心若不移,风又奈何《华严经》有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不忘最初的理想,执着追求,人生才得善始而终。

初心,就是在人生的起点处所许下的理想,是一生渴望抵达的目标。

年少的我们都曾经带着奇幻而美丽的梦想,许下誓言踏上征程。

犹记得,临安街头,鲜衣怒马的少年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曾沙场御敌,也曾结庐于田园。

虽英雄失路,壮志闲愁,但无论外界风云如何变幻,无论人生的境遇如何,你都不曾忘却报国的初心,在崇尚享乐的年代,在其他人吟花弄月,卖弄风雅之时,你上《美芹十论》,你挑灯看剑挽雕弓,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报国理想。

犹记得,开得灿烂的太阳花,是梵高笔下执着的绘画理想。

虽穷困潦倒,世人漠视,仍不忘初心,坚定自己的理想与追求。

画自己想画的画,逐自己毕生的梦,用绚烂的颜色传达希望和阳光。

然而多少人年少时提剑纵马,说诗酒趁年华,可是在漫长的光阴里,在奔忙的岁月中,渐渐忘了为什么出发,渐渐地已经不知道为什么来,要到哪里去。

弹指刹那间,岁月已逝,年华已老,初心已改。

每个人都曾经拥有自己的初心,拥有最初的理想,可是在流逝的岁月中,因为忘记了初心,忘记了曾许下的理想,我们走得十分茫然,多了许多柴米油盐的奔波,少了许多攀登高峰的热望;因为忘记了初心,忘记了曾许下的理想,我们常常迷惘,不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碌碌无为,把日子过得平庸;因为忘记了初心,忘记了曾许下的理想,岁月寂寂中,夜深人静时,我们会听到来自内心的愧疚:假如当初我不随意放弃,要是我愿意坚持,要是我有恒心和毅力,一定不会是眼前这个样子。

人生只有一次,生命无法重来,要记得自己的初心。

任春风十里,纵红尘拂面,只坚守初心。

经常回头望一下自己的来路,回忆起当初为什么启程;经常让自己回到起点,给自己鼓足从头开始的勇气;经常纯净自己的内心,给自己一双澄澈的眼睛。

不忘初心,坚持最初的梦想,找对人生的方向,抵达自己的初衷。

我们的初心,曾经用青春年华书写的理想呀,宛如窗前的那抹白月光,流连着无悔的眷恋,只希望任何时候轻轻回望,便能瞥见美好。

初心为阳,清风暖人“老天给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

”周先生如是说。

诚然,不忘初心,坚守本志,便是圆满。

门前的花散了几度春秋,屋檐的雨打湿了几许忧愁。

时光轻淌,唯有坚守本心之人,才能与时光中伫立,静享半世清明。

看,大汉江山凋零,山河破碎,文天祥亦受牢狱之灾,但他从敌人的诱惑中站起,坚持保住大汉的本心,终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听,庄子持杆垂钓,全然不顾鲁国大夫的请求,坚守回归自然独享静雅生活的本心;嗅,陶潜于篱边倾倒一季茶香,纵万千官员坐拥荣华富贵,但他依旧坚守隐逸之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他们之所以没有被年轮的痕迹掩盖,正是因为他们坚守初心,坚持本志!陌上花开淡淡,青石已向晚,多少光阴的故事在岁月的笔下说到老去,又有多少惆怅惹人思量?有的人于纸醉金迷中迷失方向,一事无成;有的人于温柔的富贵乡中麻木了神经,无所追求;有的人于灯红酒绿中浑浊了双眼,终留悔恨。

他们没有坚守本志,坚持本志,到头来不过只剩浊泪两行。

风清几许,挟裹着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晚风倾倒黄昏,暮色渐近。

不忘初心,并不是指固执地相信自己,更不是指顽固不化。

初心,只是自己的理想,自己的追求,更是一种心灵上的寄托。

它是一条通向远方的路,他人的一些建议,指引,可以使这条路花开遍地或荆棘不断。

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我们追梦的路更加通畅甚至更加便捷。

然,有些人认为人生苦短,须及时行乐,有所追求不如活得快乐。

但你远离了初心,远离了梦想,你的心便是“空”的,你所得的快乐也只是肤浅的快乐。

肤浅的快乐乐于皮囊,而追梦的快乐乐于精神。

世事诸多诱惑,雾霾般布于眼前,红尘阡陌中,又有多少人置身其中无法自拔。

但只要坚守本志,便能看清世事纷繁,无所畏惧。

我们要坚守初心,宁可哭得有个性,也不要笑得虚假。

初心为阳,坚守本志,方能嗅到前方遍地花香,清风鸟鸣暖人心。

握住心灵微光汪国真在诗中写道:“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

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是双脚,还有未来。

”诗人看似谈的是进退间的从容,我却以为,它实际上囊括了对生命的解读:无论经历几多浮沉,万不要让繁华落寞湮没了你,你得清楚心里究竟想要什么,心中有光,才能一路坚定不移,执着向前。

太多人其实分不清“我心中想要”和“我需要”的区别,他们因了种种需求,想当然地为自己定下一些目标,却在尝试过后发现难以达到而犹豫放弃,我想并不是他们不努力,而实在是他们没有看清心里到底想要什么,因此努力而不倾尽全力,自然也就无所得了。

这大约也是为何平庸者总是一事无成,而诸如李开复之流却能始终行走巅峰的原因吧。

刘墉先生说:“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

”心中无山而茫然无措,举步维坚,心中有山则坚守本心,义无反顾,我想大抵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人是社会的产物,由此不可避免地受到诸多教条或规则的束缚,要想摆脱而彻底追随内心的脚步,这诚然不可能。

因此,人最好的状态应是保持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时的不改本色,时常叩问内心,以致不在纷繁中迷失。

西班牙新王后莱蒂齐娅出身平民,嫁入王室前还曾结婚。

离异,然这丝毫没有影响民众对她的拥护,为什么?这在于她始终内心清明,不改本心:婚前,她是西班牙的金牌主播和前线记者,亲历9•11袭击,深入伊拉克腹地;而婚后,她也一直引导丈夫过着平民般的生活,尽管王室有诸多清规戒律,她仍保持着自己的观点。

于西班牙民众,莱蒂齐娅是他们拥戴的平民王后,而于她自己,她只是内心忠实的拥趸与守护者。

很多时候,我们确实无法改变所处的环境,但不必逼迫自己去适应,你总得心里有所坚守,才能保持内心的清明和人格的独立。

而倘若你真的选择了追随内心,这个过程很可能伴随着苦痛,因为它承载了太多期许与渴盼,欢欣与愿景,可又裹挟了太多克制与欲望,冷眼与嘲讽。

那么,跨过去吧,终有一天,你会发现,沉淀的岁月已在你人生的页扉上烙下深刻的印迹:值得。

就如伟人曼德拉,二十七年的铁窗生涯并没有让他陷入绝望,被迫害折磨的痛与恨不曾蒙蔽他的双眼,他心中有光:为民族的解放而斗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