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乡县衙导游词

内乡县衙导游词

(欢迎词)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河南参观旅游。

我是来自郑州AB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姓A,大家可以直接称呼我为小A。

坐在我旁边的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师傅——陈先生,此次的南阳之旅将由我和陈师傅来共同为大家提供服务,希望大家能够在整个的旅程中玩的开心、玩的舒畅!(旅程安排)我们大约3小时后到达南阳内乡县。

中午在景区就餐,下午参观内乡县衙,明天我将带领大家到丹江水库风景区游览。

(地理位置)
历史文化名城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与湖北、陕西省接壤,东扶桐柏山,北靠伏牛山,南临汉江,西依秦岭,总面积2.66万平方公里,辖1市2区10县、人口1048万,在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发展潜力巨大。

古代南阳位于周朝统治核心的南部,又位于伏牛山之南,汉水之北,故得名“南阳”。

(西汉六大都会之一,“南都”,“帝乡”)
南阳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上占有辉煌灿烂的一页。

早在四五十万年前,“南阳猿人”就在这里生息繁衍;战国时期,南阳已是闻名全国的冶铁中心。

西汉时期“商遍天下,富冠海内”,为全国六大都会之一。

东汉光武帝刘秀发迹于此,故又称为“南都”、“帝乡”。

汉代的南阳文化以其发达的科技、医学、和手工业为代表,迸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辉,画像石刻和画像砖是举世罕见的艺术珍品。

(人杰地灵)
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名人辈出,灿若星汉,仅载入史册的就有两千多人。

唐朝诗仙李白游历南阳时,惊叹“此地多英豪,邀然不可攀”。

举世闻名的商圣范蠡、医圣张仲景、科圣张衡均出生于南阳;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曾躬耕于南阳。

(内乡县衙介绍,入题)
我们今天去的内乡县衙就位于南阳偏西,它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封建统治时期县级官署衙门,内乡县衙位于内乡县城东大街,始建于元朝大德八年。

几百年间,内乡县衙三度被农民起义军焚毁。

清光绪二十年,正五品知县章炳焘(tao)于1894年开始重修县衙,七年间,建起了庞大县衙建筑群。

清朝灭亡的时候,内乡县衙还算是新房,所以后来数十年一直是内乡县政府机构的办公地,这是内乡县衙能保存下来的重要原因。

内乡县衙建筑群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

她在整体布局上严格按照清代地方官署规制,表现了“坐北朝南、左文右武、前朝后寝、狱房居南”的传统礼制思想。

同时,内乡县衙受主持营建者、浙江绍兴籍正五品县令章炳焘的影响,整个建筑群融长江南北风格于一体,规模宏大,布局严谨。

内乡县衙是中国封建社会县级政权衙门的实物标本和历史见证,是一座十分珍贵的文史资料库。

因为内乡县衙与故宫在建筑格局上一脉相承,所以有专家把内乡县衙和故宫相提并论:“北有故宫,南有县衙”。

又因为故宫是最高统治机构,县衙是最基层统治机构,所以有“龙头在北京,龙尾在内乡”的说法。

1984年被辟为全国唯一一家县衙博物馆,1996年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内乡县衙被列入中国四大古代官衙国际旅游专线。

北京故宫、保定直隶总督、陕西霍州署、河南内乡县衙,代表我国古代中央、省、州、县四级古代官衙,挂钩对接,形成了“中国古代四大古衙”这一特色旅游品牌。

(下车前的安排)
朋友们,说话间内乡县衙博物馆停车场到了,下车之前再次提醒大家,我们的旅游车是蓝白相间的宇通车,车牌号是豫A12345,我们的导游旗是黄色的,我的手机号是12345654321.。

11点30半我们在这里集合。

请大家关好车窗,携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随我下车参观游览。

朋友们,现在我们已进入内乡县衙博物馆。

内乡县衙博物馆内现存的房屋有117间,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

(照壁)
先请各位欣赏县衙的首部建筑,照壁。

照壁也叫影壁墙,在我国古代建筑理论和风水学中,照壁具有阻挡内外视线交织和聚气、聚财的作用。

在这里,它还有一种特殊的功能,那就是“整顿吏治,警戒官员”。

请大家来看那画面的正中,绘有一形似麒麟的怪兽叫“贪”,贪是神话传说中的贪婪之兽,传说能吞吃金银财宝。

从画面上可以看到,它的周围和脚下尽是宝物,但它并不满足,张着血盆大口,还妄想吞吃天上的太阳,结果太阳没吃着,却落得个粉身碎骨、葬身悬崖地可悲下场,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心不足吞太阳”。

照壁绘“贪”字,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首创,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靠农民起义成功当上皇帝的,它也是中国历史上反腐败力度最大的皇帝。

官员贪污银子超过六十两。

就要剥皮装糠挂在公堂,让新官触目惊心。

因为朱元璋知道官员腐败超过极限,老百姓就要造反,他首创衙门照壁绘“贪”。

意在警戒官员要以“贪”为戒,切莫贪得无厌。

照壁对面地牌坊叫“宣化坊”,它的南面书“菊潭古治”四个楷书大字,菊潭乃内乡旧称,意为古时治所。

北面书“宣化”两字,意为宣传教化,是知县每月初一、十五宣讲圣誉、教化百姓的地方,宣讲的内容包括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乡里、依法纳税等。

过了仪门,你能看到的这座高大壮观的建筑就是县衙大堂了。

大堂前甬道的两侧,东为吏、户、礼房,西为兵、刑、工房。

六房是旧时衙门的职能机构。

大堂是知县发布命令、举行重大典礼和公开审理大案、要案的地方。

堂内的抱柱联是清代的御史魏向撰写的: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如负国何忍负之“。

堂中央的设施叫“暖阁”,是专为知县审案设的公堂。

正面屏风上绘“海水潮日图”寓意为官者要明如日月,清似海水。

图上的飞鸟叫“白鹇鸟”,是正五品官的标志,过去一般的县设的是七品县令,不设暖阁,而内乡过去统管的辖区较大,包括现在的西峡全境、淅川东南的部分乡镇,所以在内乡县衙为五品官者不乏其人。

清代的知县审案的时候,由东侧走上暖阁,然后原被告才能被带上来,跪在堂前的跪石上,东边正方形为原告石,西边长方形的为被告石,因为在有的案件中涉及有同案犯,所以这里的被告石比原告石长一些。

三堂是知县日常办公的地方,如果案件涉及机密的话,也是在这里审理。

另外,在三堂的左右还有一个跨院,称为东西花厅院,是其家眷饮食起居的地方。

后面有后花园,是供其赏心悦目和回避政事的地方。

内乡县衙所有的建筑物前的匾额、楹联以其语言精练、内涵丰富而令人赞不绝口,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三堂前的这幅对联:“吃百姓饭,穿百姓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勿用,地方全靠一官。

”这副对联是清康熙十九年内乡知县高以永自撰。

作者身为地方官,能自觉与百姓一等,视百姓为衣食父母,的确难能可贵。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视察内乡县衙时,对这幅楹联所阐明的官与民的辩证关系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赞扬。

好了,各位游客,关于时间关系内乡县衙的讲解到此结束,下面是自由活动时间,两个小时后我将在停车场恭候大家,谢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