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寒假返校后思想动态调研报告2月中旬以来,我校学生陆续返校。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我校学生团员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青年团员的思想工作。
在各学院的积极配合下,校团委宣传调研部以调查问卷、座谈会、讨论会等形式在校内开展了一次学生寒假返校后思想动态的调查。
报告显示,我校团员学生不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对自身未来的发展、对天下事表现出密切的关注。
我校大学生寒假返校思想动态概况一、时政热点——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政治这个高深的主题,由昔日的“莫谈政治”到今日我校学子纵论巴以紧张局势,横谈我国政府的十一五规划,上至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下至农民百姓的生活变化,不少学生能够侃侃而谈,各抒己见,关注间无不体现着十六号文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的必要性和及时性。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十一五”规划,构建和谐社会。
随着“十一五”的到来,中央“十一五”规划的出炉,“十一五”发展成了学生常谈的话题之一。
对“十一五”期间国家将采取的五大措施,同学们最为关注的是“把科教兴国不断落实到实处,大力推行自主创新”,占总人数的42.32%。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着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的关注度为别为27.96%、13.53%和8.73%。
同学们对“十一五”期间改革攻坚展望总体比较乐观,76.09%的同学相信,改革将会在一些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二)“神六”造访苍穹,我国科技工作再创新高2005年10月12日至17日,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
我国仅用两年时间就实现了从神舟五号“一人一天”航天飞行到神舟六号“多人多天”航天飞行的重大跨越。
“神六”的造访苍穹也引来了学子的竞相关注。
我校余家头校区团工委学生会将这段振奋人心的电视画面录制了下来在大礼堂播放,吸引了200多名学生前来观看。
同学们纷纷表示:作为青年学子,为神六发射成功深感自豪、欢欣鼓舞;感激与铭记所有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贡献和巨大牺牲的人们;并且坚定信念,不懈进取,钻研开拓,向费俊龙和聂海胜等航天英雄们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发努力。
(三)加强自主创新,促进民族振兴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讲“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谈到为什么全国科技大会强调自主创新时,同学说,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就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
特别是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
所以,我们必须要自主创新。
有同学套用去年热播的《天下无贼》的台词:“21世纪什么东西最贵?人才!”在全校形成一种自主创新的氛围是我校发展的源泉,也是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方面。
谈到我校自主创新工作时,同学说,我校创新工作应该说做得是比较好的。
至今,我校已举办过五届“创新杯”大学生科技文化节。
我校自主创新的“楚天一号”燃料电池轿车、“热望”概念车、电动小车、燃料电池核心部件CCM及质子交换膜、25KW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燃料电池及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等科研成果,充分显示了我校科技创新的能力。
这些科研成果曾代表湖北省及武汉市参加了展览。
其中,“楚天一号”燃料电池轿车参加了展览会组织的“农展馆——人民大会堂”巡游活动,“热望”概念车参加了试乘试驾活动。
这不仅是创新者的光荣,也是理工大的光荣。
我校的科技奖励金、科技论文收录奖金年年增长,授权发明专利奖金也成倍增长。
但目前学生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硬件条件还不够,不能够与理工大在全国的地位相符合,应加大投入力度。
(四)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引发学子思考1、台湾问题,中国外交最大的“痛”2005年,台湾岛内党派领导访问大陆,国共两党实现破冰之旅。
连战、宋楚瑜主席的大陆之行得到了同学们的普遍认同肯定,认为此举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呼应了包括广大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意愿和心声,有利于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双赢。
06年的春节晚会上,大陆向台湾赠送的一对大熊猫在亿万选民的投票下取定乳名为“团团”、“圆圆”。
在大陆赠台熊猫的问题上,管理学院同学们的观点不一,约45%的同学认为有利于增强与台湾人民的感情,约43%的同学认为将有利于两岸关系进一步加深,而有12%的同学认为这只是一种民间行为,作用不会很大。
而06年春节以来,正当两岸同胞期待两岸关系在去年逐步趋向缓和的基础上取得更大发展的时候,两岸关系中却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状况。
台湾当局领导人不顾2000年以来多次重申的承诺,一再声称要废除“国统会”和“国统纲领”,并正在着手制定所谓的“废统”方案。
这是“台独”分裂活动进一步升级的危险信号。
根据调查问卷得到的反馈,有95%的学生了解“废统”事件,其中95%的同学认为:如果陈水扁一意孤行,将给两岸关系造成严重破坏,最终也必然损害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并表示强烈愤慨。
2、把脉中日关系,理智正确看待2005年,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在右翼势力中又死灰复燃。
小泉数次参拜靖国神社,允许陈水扁抵日,抢占钓鱼岛,抢夺东海油气开采权并在入常问题又引起了争端。
由此引发了全球性的华人签名拒绝日本入常,抵制日货等事件。
对于部分人提出的抵制日货的倡议,同学有不同的看法。
大多数表示日本政府的不义行为应当受到全世界的强烈谴责。
其军国主义的复苏现象,应引起我们的密切关注,并对其加以严厉制止。
有同学冷静地看到我国目前最为紧要的仍然是大力发展国民经济。
3、解决巴以冲突,和平才是硬道理哈马斯在大选中获胜和以色列领导人沙龙的深度昏迷,让纷争由来已久的巴以局势更加扑朔迷离。
管理学院不少学生认为多年的纷争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解决彼此争端的唯一出路就是该地区所有的国家和民族相互尊重,承认各自都有平等生存的权利,通过和平谈判来达到长期稳定的目的。
学生普遍认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因此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地区纷争是在世界大背景下做出的符合历史潮流的选择。
以上同学们讨论的时政焦点表明整体上来讲,学生比较关心国家大事,对政治、社会问题的分析更趋冷静和理性化,政治思想稳定、健康,政治视野比较开阔,政治评价更为积极,政治鉴别力不断增强。
但是同时一些不容忽视的客观问题也摆在面前:参与政治活动热情有所降温,主动性不强,政治取向上存在着较明显的实用、功利性倾向。
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和认识(一)聚焦“三农问题”,探讨发展新路1、关心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同学们普遍反映,自党的“三农”政策在各地落实以来,农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负担减轻了,生活越来越好,对政府的评价也在不断提升。
目前,电视、电话等家用电器已基本普及,交通、电网等基础设施也得到改善。
一名同学说,在自己的家乡孝感,税费改革成效显著,当地政府运用多种渠道,招商引资,兴办企业,拓宽农民收入渠道。
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尽管全国总体经济形势良好,但是农村经济却始终差强人意,某些不发达的农村依然处于落后的状态。
一位来自农村的同学结合自身体会说,农民的生活比以前有了很大改善,可是仍然不能完全令人满意。
在党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同时,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否快速将对此目标的实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探讨(1)物质文明建设在农村,以前农民主要有两类收入来源:一是外出务工,二是种地。
在实行税费改革之后,农村经济获得大力发展,农村城镇化的步伐正在加快,农民收入出现途径多样化,尤其是在村村通公路之后,交通更加便利,农产品能够更加方便地走出家门。
“我们村去年一大批人跟着买一种种子,说是至少可以增产20%。
结果,由于播种时机不对,大量减产,大家损失惨重!”一位湖南籍同学在谈到农民的科技知识缺乏时举出这个例子。
在当今农村,这样农民缺乏科技知识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
因此,经济学院的同学提出种植经济作物、加强动物饲养以及技术劳动等增收的方法,从技术上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一村一个大学生”的计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矛盾,但是在现今大学生就业多趋向大中型城市,鲜有到基层或者农村的,所以更重要的是农民自身整体科技意识的提高。
(2)精神文明建设随着农村经济生机初现,农民在种地之外对文化的追求和当地的文化事业无法满足这种追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农闲的时候,农民更多地是坐在麻将桌上而不是学歌习舞。
甚至在一些地方出现赌博成风的现象,甚至一些原本并不宽裕的家庭因为赌博而破碎。
因此,加强农村经济建设的同时,解决农民的农闲文化生活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而一些学生也谈到,当地经济萧条,教育事业支出有限,失学、待业青年逐渐增多,这些社会青年往往不务正业,法制观念淡薄,闹得村里鸡犬不宁,原来镇上还举办一些全民活动,现在也因为经济原因取消了,“他们(村民)过年时又少了一些乐趣”。
随着西部志愿者影响力的加强,相信在农村将出现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潮。
(二)贫困——心头难以拔除的刺在校贫困生大多来自农村或者城市的低保家庭,家庭经济来源有限。
尽管学校在绿色通道、助学贷款方面给予不少贫困生以帮助。
而对于不少家庭来说,每年数千元的学费和生活费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1)对社会和高校关注贫困生工作的看法对于社会和高校关注贫困生所作的工作:43.24%的同学表示比较满意,觉得有相当一部分贫困生得到了资助;44.83%的同学认为社会和高校在这方面的工作力度还应加强;对于社会和高校资助贫困生的各种方式:44.83%的同学倾向于减免学费,32.75%的同学对直接捐助物资更为青睐,21.36%的同学赞成学校对其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对于贫困生申请助学贷款的条件:44.42%的同学认为条件适度,32.75%的同学觉得条件较为苛刻,也有18.38%的同学觉得条件还是比较宽松的,只是名额太少。
调查中,王同学说到:“贫困生申请助学贷款的名额较少,审核还没有做到十分严格。
这导致一部分非贫困生同学领到了助学贷款,而一些真正贫困需要贷款的同学反而得不到贷款。
”也有部分同学对贷款的贫困生毕业后的还贷能力表示担忧。
(2)让留校学生过个安心年春节是家人团聚,分享亲情的日子,回家过节是大多数同学的选择,但我校每年都会有部分同学出于各种原因留守校园,在学校过节。
为了让留校学生在异乡他地仍然能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气氛,消除思家情绪,学校在切实做好各项假期保障工作的基础上,尽量给留校的贫困学生安排勤工助学的岗位,精心安排丰富的节日内容,通过领导探视、发放慰问品、共进团年饭等活动形式使得留校大学生在校园祥和的节日氛围中度过了一个格外温馨的春节。
一名同学动情地讲到,“没想到学校这么重视我们留校学生,工作细致周到,这个春节让我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体验到了家的温暖。
”(3)共商解决之道贫困生问题是一个无法在短期内彻底解决的问题,关键是看学校、社会怎么帮助和引导贫困生奋发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