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摘要)我市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诸多有利和不利的因素:一、有利因素1、本地消费拉动潜力巨大2、外部市场前景广阔3、产业升级支撑4、技术创新支持5、文化积淀深厚二、不足和制约1、产业发展认识相对滞后2、政策支持体系不完善3、创意人才严重缺乏4、市场主体发育不良5、产业链不完整6、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7、融资渠道不畅客观分析了产业发展的基础状况后,政府就需要研究文化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发挥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明确发展方向、构建政策保障体系,并发挥好参与产业发展的各方的作用。
一、明确发展方向1、印刷出版业。
2、动漫游戏业。
3、创意设计业。
4、文化旅游业。
5、文化产品制造业。
6、工艺美术业。
7、演艺娱乐业8、教育培训业9、版权贸易业。
二、强化组织保障,形成推进合力各政府部门要确定各自在宏观规划、产业引导、具体措施等方面所承担的责任,创新服务机制,形成政策合力。
三、制定系统化的扶持政策1、培育和吸引各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2、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3、发挥园区和市场的产业集聚作用4、鼓励创新和内容生产5、扶持渠道建设、鼓励居民消费6、加大财税扶持7、加快文化产业融资体系建设8、系统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鼓励版权交易四、发挥行业组织等社会力量的纽带作用,培育现代市场体系。
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当前,常州已将“文化产业更快发展”作为经济建设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主要方面之一,并提出到“十二五”期末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6%,成为支柱产业。
实现上述目标,从现有基础来看,既有有利的一面,也存在着很多方面的制约:一、有利因素1、本地消费拉动潜力巨大2012年,全市人均GDP85036元,折算为13471美元,在江苏列第4位。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33706元、16766元,同比均增长13%左右。
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居民文化消费占比约为15%~18%。
如果取下限15%估算,全市文化消费将超过500亿,所以,仅从本地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来看,其增长潜力巨大。
2、外部市场前景广阔除了本地消费市场外,2012年,江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首次超过1万美元,按照世界银行标准,这是中等收入发展阶段进入中等富裕发展阶段的标志,全国的人均GDP也已经超过5500美元,居民文化服务消费在快速增长,已形成了一定的文化消费市场。
科技含量高、休闲娱乐性强、引领时尚、彰显个性的文化消费服务必将成为新的需求热点,电影、电视剧市场近几年的繁荣已经佐证了这一规律,在动漫、游戏、音乐、绘画、演出等方面也已经培育了相当规模的爱好和消费群体,这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市场支持。
3、产业升级支撑常州近几年一直在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快形成“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为主体,传统产业不断提升”的新格局,着力提高我市产业竞争力。
在这一过程中,突破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积极发展高端商贸、养老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这些直接为文化产业发展指出了方向。
要把传统的加工制造提升转变为智能制造、创意制造、文化产品制造,从创新能力、品牌培育、体系认证等方面,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这些都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发展壮大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强基工程,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在加快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农民收入的大幅度增加和城镇基础设施的改善,为城乡互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
4、技术创新支持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现代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增强了文化的创造力、表现力和传播力,为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和文化表现形式提供了广阔平台。
科技和文化融合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文化领域也提出了科技创新战略,实施文化科技创新工程,推动更多的科技因素、科技力量、科技成果融入文化领域。
随着科技创新对文化的引领与支撑作用的不断增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必将跃上新的台阶、展示新的形象。
随着三网合一、移动互联、物联网、语音识别、新媒体等新技术和应用的大量涌现,为文化创意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支持,文化与科技紧密结合,进一步拓展了如手机游戏、网络出版、数字节目、数字出版等文化产业新领域,为文化艺术提供了新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渠道,使文化的内容更加引人入胜、文化的传播更加迅速便捷、文化的影响覆盖范围更加广泛。
5、文化积淀深厚文化的发展需要积累和沉淀,创意的来源也不是凭空想象,常州作为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正在积极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所积淀的文化元素必将更为完整地呈现和保护,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源泉,“开吴之地、名士之城”将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原创的动力。
二、不足和制约1、产业发展认识相对滞后文化产业正在开始受到重视,被视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人们都在热情盼望着进入“文化创意”时代。
但对“文化创意、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等概念的理解还并不清晰,文化产业的内涵、构成和价值都缺乏深层次的理论研究,特别是如何通过文化创意与现代产业衔接,并对现有文化资源进行发掘,人们还停留在较低层次的认识上。
很多人并不必然地把文化认可为一种生产力,往往漠视文化的作用,没有把文化创意看作经济的组成部分,很多人忽视了文化的产业属性,也就看不到到文化产业蕴涵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政策支持体系不完善为了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我市早就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和措施。
如设立文化产业引导资金、专项扶持资金、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同时在投融资、税收、进出口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予以适当的优惠或政策扶持等。
但政策的效力不够明显、体系不够完善,还不能很好地起到产业推动的作用。
3、创意人才严重缺乏目前,国内乃至全世界都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国内的创意产业人才缺乏特别是高端人才的缺乏是个很明显的现象,创意人才是发展创意产业的前提和关键,人才的缺乏会制约创意产业的发展。
从最根本上讲,常州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是文化创意人才的缺乏。
随着现代传媒、动漫游戏、网络文化等新兴文化创意行业的迅速成型,人才匮乏的情况愈发明显,极大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4、市场主体发育不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市的文化创意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营销和整合资源的能力还很薄弱,很多企业埋头设计、制作,没有调研市场,完成的作品无人问津,只能寻找门路从政府获得补贴来维持基本运转。
B2G(企业到政府)的模式养成了企业政策套利的习惯性思维,取代了作为市场主体本应走的B2B(企业到用户)、B2C(企业到消费者)之路。
5、产业链不完整文化产业链尚不完整,很多行业文化创意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加入WTO后,我国逐步放宽了外国产品和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的限制,文化创意产业也不例外。
目前日本、韩国等国的动漫画、电脑互动游戏等文化创意产品在我国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国际上一些著名文化产业大鳄携资本、品牌、销售渠道等优势开始大规模进入我国市场,这对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既是机遇,更是严峻的挑战。
由于我国创意产业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在国际竞争面前,我们的实力明显不足。
这一点在我市的动漫游戏行业发展中尤为明显,我们集中在为日韩代工的角色上,衍生品开发、原创作品的制作非常少,和其他产业门类的整合更是罕见。
6、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全社会对知识产权的经济、社会价值认识不足,知识产权的法律意识淡薄,侵害他人版权和忽视自我保护的现象同时存在,并十分普遍。
知识产权中介代理体系尚未形成,知识产权政出多门,涉及专利局、版权局、工商局、商标局等多个部门。
在执法过程中,管理部门对假冒产品打击乏力,创意产品被盗用或模仿的现象日益泛滥,极大地打击了创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意的积极性。
7、融资渠道不畅创意产业的发展和成熟,需要丰盈充裕的资金储备。
但是,由于创意生产机制和产品利润回流方式的特殊性,以及创意产品的价值不确定性,从而导致文化产业的高风险性。
资本市场的不发达使得一些中小企业在很难通过正常渠道融资,从而制约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客观分析了产业发展的基础状况后,政府就需要研究文化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发挥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和公共服务职能,打造政策支撑、公共服务、投资融资、贸易合作、人才培养等服务平台,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营造发展氛围,推动产业集聚,培育市场主体。
将建立服务型政府的理念贯穿始终,主要承担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和弥补市场缺陷的角色,避免在市场方面介入过多的“越位”和在提供公共产品方面“缺位”。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一、明确发展方向文化产业所涉及的门类众多,政府首先要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和各类资源、要素向适合常州发展的重点领域聚集,才能提高产业集中度,并使后续的有限的政策扶持更加有针对性,可以优先发展以下几大行业:1、印刷出版业。
推动印刷业技术和设备更新,扶持重点传统印刷企业发展,形成规模效益。
延伸印刷产业覆盖范围,向装饰包装方向扩张。
适应现代网络媒体、电子书、电子杂志的发展,另辟蹊径,培育壮大数字内容的出版企业。
适应企业和个人对快速印刷、个性出版需求的快速增长,开发数字出版技术。
2、动漫游戏业。
在现有产业基础上,重点发展动漫原创制作、网络游戏生产、衍生产品开发。
加快发展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动漫企业,实现动漫网游产业规模化发展。
带动广告、游戏、服装、玩具、音像制品、图书、培训等相关产业,真正实现创意的产业化。
3、创意设计业。
主要发展以先进装备制造设计、服装设计、包装设计、模型设计等为重点的工业设计业,以建筑设计、规划设计、景观设计与室内设计等为重点的建筑景观设计业,努力提高创意要素对相关制造业的贡献率,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
4、文化旅游业。
做大做强环球恐龙城、春秋淹城、嬉戏谷、天目湖休闲文化旅游、天宁佛教文化旅游、茅山道教文化旅游等旅游品牌,加快旅游景区和旅游基地的建设;创新旅游项目,丰富旅游品种,拓展旅游线路,在历史文化名城建设过程中,挖掘历史人文资源,促成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
5、文化产品制造业。
围绕广告装备用具、文化文具用品、影视设备、音乐器材、道具专用器械、展览展示器材、专用移动终端等支撑文化产业各门类发展所需要的产品,发挥常州制造业的传统优势和科研力量,结合传统制造的转型升级,打造制造业新品牌。
6、工艺美术业。
主要以常州地区有传统文化底蕴的工艺美术技法为基础,通过现代制造工艺扩大其产能和成本,使之从艺术品转化为适合普通大众消费的日用品,重点发展梳篦、乱针绣、竹刻、封缸酒等具备产业化前景的传统文化产品,突破原有旅游纪念品的局限,发展成为室内装饰品、休闲消费品、文化礼品。
7、演艺娱乐业紧扣居民消费升级过程中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在引导现有KTV、剧院、影院、演艺场所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大对知名演出团体、展演活动的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