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周边形势与国家安全

中国周边形势与国家安全

中国周边形势与国家安全最近中国周边出现了大量热点事件,中国的国际环境比较糟糕。

作为发展中大国,我们迫切需要和平的外加环境。

面多重重外交困境,环境压力,我们不得不反思一下我们的国家安全形式,正确分析我们的处境,理性分析国家的重大外交战略。

所谓的安全,就是指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状态,受到什么程度的威胁。

通常判定一个国家的生存状态有以下四个条件:第一,看看两国之间没有利益冲突。

第二,要看看别国有没有威胁的能力,比如有的国家和我们有利益矛盾,但是你要说这个国家对我们形成了全面的威胁,甚至威胁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这个也谈不上,我想越南、印度只能对我国的局部构成威胁。

第三,就是看他的战略企图,看他有没有这样一个军事实力。

第四,就是要看他有没有军事部署。

我们经过这样的理性分析,就可以知道谁对我们的威胁最大,谁是敌,谁是友。

本文主要涉及的是传统安全。

国家安全还包括经济安全,金融安全,能源安全等诸多方面,在此就不多介绍了。

一、中国安全形势复杂原因1、历史,意识形态。

中国历史上进行了一些领土的扩张与收缩,很多领土的边界线主要是历史遗留下来分界线。

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主要是清末的领土,很多边界随着民族国家的独立而互有争端。

尤其是中国同印度,俄罗斯的边界领土问题上存在着很多争议甚至是争端。

意识形态上,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被很多资本主义国家重重包围,敌对情绪是肯定的。

尤其是很多国家与中国产生利益冲突,却打着意识形态的幌子公开叫板,寻求其他别有用心的大国的支持。

2、邻国多。

中国是亚洲诸国中邻国最多、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

中国周边共有邻国20个,其中,陆上接壤14国,隔海相望6国,涵盖了各种地理条件。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惟一没有实现统一的大国,多年来,又是与别国领土争端最多的国家。

尽管近年解决了部分争端,但是,仍存在着更为复杂的领土和领海纠纷,且海洋权益不断遭受蚕食。

3、世界格局,位于多极中心,热点不稳定地区。

中国与俄日印3大战略主体共处,掣肘因素颇多。

俄国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普京加强集权、重振军备,国力日渐发展,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国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

日本重新武装步伐加快,1999年的“周边事态法”将中国大陆、南海和台湾等纳入防卫视野,2000年,决定组建对付“中国海军舰艇的活动”的“护岛部队”,2004年确认中国为“安全威胁”,实现了安全战略从“防御型”向“进攻型”的转变。

印度于90年代初及时调整国家安全战略,明确提出在21世纪争当世界一流强国的目标,为此,实现了军事战略由80年代确立的“区域有限威慑”向“区域全面威慑”的转变。

周边东盟,印巴,缅甸,阿富汗的武装冲突不断,很多国家充斥着颜色革命和政治斗争,大国的手腕在中国周边伸出触角,主要目的就是对中国施行包围压制的策略。

4、大国崛起的必由之路从西班牙,到英国,再到德国美国,大国崛起的步伐都伴随着压制与冲破加锁的过程。

中国在崛起,而很多大国,尤其是亚洲这样一个政治极端复杂,大国林立的地区,在夹缝中生存,韬光养晦才是重要的生存之道。

因此很多国家趁着中国一心一意进行经济建设的机会,大肆侵占中国利益,威胁中国国防安全。

二、我国的安全形式分析(一)关系户——与中国国家安全密切相关,在中国对外邦交上占重要份量的国家。

1、美国。

美国对华关系可谓是首屈一指。

可以说,中国很多安全压力都直接或间接的来自于。

美国人很有意思,从文化上来看,美国人的务实精神是最强的。

美国的对华政策可谓是“出尔反尔,飘忽不定。

”总的来说,中国和美国的关系是一种合作与矛盾统一。

首先,美国与我国有着根本的利益矛盾,存在着重大战略利益冲突,这是不可调和的。

主要基于一种强烈的利益冲突和意识形态冲突。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美国对华政策一直有两个基本点:一个是促使中国“变”——由社会主义变成资本主义,减小对它的威胁。

另一个是遏制中国“强”——无论在国际政治﹑经济﹑还是在军事上,只要我们想抓住什么发展的机会,他都会站在我们的对立面。

美国视我国为长期战略对手,力图以经济、政治手段来“西化”、“分化”、“弱化”以达到遏制我国发展的目的,这都源于对我国的恐惧。

其次,美国对中国有很强的遏制手段。

美国对我国的遏制表现在外交、政治、经济、军事四个方面。

在外交上,美国拉拢亚洲国家,对华形成一个战略包围圈。

现在在美国的封锁下,我们大陆已经没有真正的出海口。

从冷战时期到现在,南朝鲜、日本、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本来都是美国的盟友。

现在美国已经把他的战略触角伸向了南亚,采取一切手段拉拢了在冷战时期反美比较坚决的越南和印度。

再加上台湾,使我们在面向大洋时,几乎完全处于它的包围之中,唯一的战略出口,就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

这是美国在中亚和中南亚地区围堵中国和俄罗斯的缺口。

结果,美国利用“9.11”事件在那儿打了一场仗。

中国再讲出海,讲大洋,讲海洋经济的时候就没有门了。

其三,美国具有威胁我国的军事企图与军事实力,这点自然不容多说。

美国的常规部队在我们国家周边地区贴近我们国家的战略前沿部署了十万的军队,军事企图从政治上和战略上来看,早就把中国当成了第一号对手。

92年,美国有一份报告,列出十三种太平洋冲突,其中有四种与我国直接有关:南沙问题﹑中印边界问题﹑台湾问题和内乱问题。

战略能力更不容多说。

强大的战略核力量和导弹对于中国一直是相当大的威胁,而我国核反击的能力远远没有俄罗斯的实力,无法对美国进行核毁灭。

最后,美国在中国周围部署了十万兵力,已经形成较强的战斗力和反应能力,对于中国的国防安全造成了实质性威胁。

不过大国的较量多在“上兵伐谋”的层面上,很难爆发战争。

因为对于中美来说一旦爆发战争,将是毁灭性的、世界性。

2、俄罗斯当今世界只有俄罗斯可以和美国抗衡。

因为他现在的很多军事技术,核武器技术都是前苏联遗留下来的,使得它在30年代起就建立起积极进攻的对外战略。

而我国一直以来就是积极防御,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中俄之间存在着利益矛盾,特别是一旦俄罗斯政府出现对外扩张派领导人时,矛盾将会更加明显。

中国与俄罗斯的双边合作主要是一种临时性战略合作伙伴。

很显然,中俄目前都有共同的对手——美国,相互有很多必要的合作与双边贸易。

但是俄罗斯卖给中国军事装备明显不如印度,显然俄国与中国间还是有很多的隔阂。

毕竟中国与俄罗斯有很多历史遗留问题,俄国自古就对中国怀有很强的野心。

所以现在的中俄关系必须要理智对待。

3、印度印度和我国的矛盾主要是关于领土争议的问题。

其争议的面积达到了12.55万平方公里,这是现今世界上争议面积最大的区域。

印度利用中国和苏联关系的紧张加剧和中国三年自然灾害之际,派兵对9万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了全面进攻。

中国政府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进行了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

尽管中印双方就此已谈判了几十轮,但还是没有谈下来。

我国政府对此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但都无济于事。

与美日一样,印度对我国也存在很大的战略威慑。

首先应该是核威慑,虽然我们也有核武器,但是印度的核技术比我国要成熟得多。

其次就是近年来,印度花重金从俄罗斯购进先进的武器装备,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

目前,印度中远程导弹已基本覆盖了整个中国。

除此之外,印度还是亚洲唯一一个拥有航母的国家。

一旦中印爆发冲突,印度可以轻易掐断我国印度洋——马六甲石油生命线。

所以,要加强对边合作,尤其是巴基斯坦的合作,有效的抑制印度对华威胁。

另一方面积极发展西藏交通设施和边防设施,维护西藏的稳定与团结。

4、日本本对华关系一直都在跟着美国跑。

他对我们的威胁正处于一个不断上升的趋势,具体一点说就是潜在威胁正在不断上升。

首先,日本同我国的战略利益之间的矛盾。

因为日本虽然现在是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但是从国际政治舞台的角度看,它又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政治小国。

日本政府曾制定了一个针对中国的科学发展报告,那就是科学技术领先中国要达到二十至三十年。

一方面日本突破了宪法的禁区,不断扩军,对我国的威胁就越显得突出了。

防卫重点从本土扩充到了整个亚太地区,当然中国也在这之列。

另一方面,扩大了日美军事合作范围,他把过去的远东地区,扩大为整个亚太地区。

其次,日本将我国视为最大的威胁国。

借美国之力,在军事上逐步发展,自卫队的装备有了显著提高。

尽管每年日本的国防预算不能超过其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一,但是由于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很高,达到了50000多亿美元,百分之一的GDP也有500多亿美元,这是去年我国国防预算的三倍多。

其三,第三个矛盾冲突体现在钓鱼岛问题上。

钓鱼岛对我国的威胁是相当大的。

钓鱼岛位于台湾的东北侧,由五个小岛组成,面积为1.5万平方公里,盛产鸟粪和草药。

尽管它占地面积很小,但是它所属面积约为20万平方公里。

钓鱼岛历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目前来看,日本对华政策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方面借美国之力威慑中国,另一方面用“多边机制”,利用其它国家与中国的矛盾中套住中国。

中日关系会继续发展下去,但日本谋求其政治大国,军事大国的脚步不会放慢。

对此,我们随时都应保持高度警惕。

5、东盟等国东盟与中国关系比较微妙。

首先东盟对中国的经济上有很强的依赖,东盟自由贸易区成为中国的重要的贸易伙伴。

在97年金融危机中,中国的人民币保持坚挺,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使得东盟国家对中国经济依赖增强。

东盟国家有大量华人,在经济上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因此随着华人的增多和华人财富的聚积,大规模排华运动日以扩大。

但是随着美国冷战政策的结束,矛头开始指向中国。

美国开始对东盟国家加大援助,促进战略合作,尤其是大量的联合军演,加强协同作战的能力,将东盟至于对化遏制的重要堡垒。

中国同东盟在南海领土问题争端不断。

南海不但有丰富的资源,还是中国重要的战略通道,因此南海诸岛的主权为题对于我国尤为重要。

东盟国家的不稳定的政治局面,经常为某些别有用心的政治家所利用,激起反华情绪。

对于东盟,我们一方面加强军事实力,尤其是海空军的实力,有效制衡东盟与美国的军事威胁,保护领海;另一方面加强与东盟的战略合作,是东盟对中国的依赖增强,到时候就可以在南海为题上占据主动。

台湾是美国战略岛链的重要一环,也是最薄弱的一环。

一旦台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东盟对中国的遏制能力也会下降。

(二)火药桶——中国周边不稳定因素1、朝韩朝鲜半岛就对是中国枕边最大的火药桶。

本着“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的精神,朝鲜极尽生存原则之能事,讹诈、恐怖袭击、核武器和导弹一应俱全。

朝鲜豁出去了不要紧,中国很难置身事外,很有可能殃及鱼池。

另外朝鲜局势极端封闭,使我们很难分析预测。

朝鲜问题主要是三个。

第一个就是朝鲜对中国经济的依赖。

朝鲜的经济,尤其是工业主要靠中国的经济技术援助。

朝鲜的农业也很落后,生产力低下,经常要中国的粮食援助。

一旦朝鲜饥荒,大量难民涌入东北边境,给边境造成巨大压力。

第二个问题就是朝鲜核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