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我国夫妻财产制度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夫妻财产关系日益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更好地规范夫妻财产关系,减少纠纷,修改后的婚姻法确立了夫妻财产制度。
但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夫妻财产制度较为抽象,不能清晰地界定个人财产和夫妻共同财产,由此损害了一方或双方的利益,因此,笔者针对上述问题,从法律的角度对夫妻共同财产的界定,提出一些粗浅的实务性见解。
关键词:婚姻法夫妻共同财产夫妻个人财产
夫妻财产制又称婚姻财产制,是指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婚前财产和婚后所得财产的所有权制度。
我国夫妻财产制的形式分为法定财产制和约定财产制。
法定财产制是指配偶在婚前或婚后未订立夫妻财产契约或财产约定无效的情况下,依法律规定当然适用的夫妻财产制。
夫妻法定财产制度包括夫妻共同财产制度和个人财产制度,本文试对夫妻法定财产制度作以下思考。
一、夫妻共同财产制度
依据我国现行《婚姻法》第17条规定,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任何一方所得的财产,原则上均属于夫妻共同共有财产。
具体包括:”(1)工资、奖金;(2)生产、经营的收益;(3)知识产权的收益;(4)继承和赠与所得的财产,但本法第十八条第3款规定的除外;(5)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对于这条规定,笔者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1.现行的婚姻法明确列举规定了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增强了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
但有些方面还是比较模糊。
本法17条第1、2款规定一方或双方婚后通过劳动、工作所得的收入和从事生产、经营中所得的收益。
实践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一方在婚前购买该房屋时以较低价格购进,而在婚后经过修缮,或者由于种种原因,使得房屋价值高于购房价格。
但在本法第18条中规定,”一方的婚前财产应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有学者认为,这部分增值是一种婚姻存续期间的收益,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双方依法享有平等的处理权,理论上一人一半,而不全归享有房屋产权的一方。
而笔者认为对上述问题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最关键是看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房屋的增值部分是不是属于夫妻共同经营生产所得的收益。
如果房屋婚前是一方贷款所买,婚后是由夫妻共同偿还贷款,也就是说夫妻共同经营这套房屋,那么房屋的增值部分应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反之,如果婚前一方已全额购买而且取得房产证,那么在法律上就以为这一方对该房屋享有所有权,而且婚后对于房屋的增值,也谈不上夫妻共同经营所得,它应该属于一方个人财产。
2.本法第17条第3款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知识产权的收益归夫妻共同所有”。
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和商标权、著作权等,凡专利权和商标专用权的有偿转让费,著作权已取得的稿费,因发明、设计而获得的资金报酬等,都归夫妻共同所有。
由于知识产权是个人的智慧结晶,具有与人身不可分离的特性,如著作权中的署名权,因此,归夫妻共同所有的并不是权利本身,而
是它所取得的经济利益。
凡尚未取得经济利益的知识产权,仍应归权利人个人所有,在离婚时不能分割。
但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知识产权的取得,离不开另一方的支持,进行研究的投入往往包含了大量的夫妻财产,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项知识产权的取得是夫妻双方共同的努力的结果。
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若干具体意见》第十五条的规定:”离婚时一方尚未取得经济利益的知识产权,归一方所有。
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另一方适当照顾。
”这一规定考虑到了另一方的合法权益,但是相对比较抽象,实践操作中有很大的难度。
笔者认为,在今后出台的司法解释中,应把其分别考虑,各自规定,以充分照顾双方的合法权益。
3.本法第17条规定:”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在现实生活中,一般是女性主内,男性主外,夫妻之间存在着收入的差异,但男性的收入是因为有妻的支持、帮助,使丈夫能安心工作,妻的付出也是属于共同财产的内容。
如本法第40条规定,付出义务较多的一方,有向另一方请求补偿的请求权,也体现了夫妻权利义务的统一。
所以说,双方在权利和义务上是平等的基础上,夫妻的财产权也是平等的。
二、夫妻个人财产制度
夫妻个人财产是指夫妻婚前个人享有的财产和婚姻关系存续期
间所得的并依法应归夫妻一方所有的财产。
作为夫妻一方个人所有的财产,应有其本人占有、管理、支配和处分,他人无权干预;在
离婚时,归个人所有,他人无权分割;在财产所有人死亡时,应划入遗产的范围,按继承法处理。
现行《婚姻法》第18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1)一方的婚前财产;(2)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3)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4)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5)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现行的《婚姻法》设立夫妻个人财产制度,有利于维护夫妻合法的财产收益,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家庭财产法律制度,另外,规定夫妻个人财产制,有利于在审判实践中明确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的界限,在处理夫妻对财产权益争议时,有法可依,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益。
笔者结合婚姻法设定的夫妻个人财产制度,谈谈自己的见解。
1.本法规定的一方婚前财产,可分为以下三类:一是个人所有的财产,工资、奖金,从事生产经营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因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资本收益以及其他合法收入。
二是一方婚前已经取得的财产权利,如一方婚前取得的债权等。
三是婚前财产的孳息,包括个人财产婚前孳息和婚前个人财产婚后孳息。
如婚前所投资的股票,婚后因股票大升而获得的收益应认定为婚前的个人财产。
2.本法规定,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药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应属个人一方财产。
这种因人身权受到侵害所获得的损害赔偿费用,因其具有严格的人身性质,是用于保障受害人生活的
基本费用,只能作为一方的个人财产,不得作为夫妻共同财产。
但在法定财产制的情况下,受害人在向医院支付医疗费时,往往是以夫妻共同的积蓄或向他人借款(该债务实践中通常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先垫付,然后再向侵害者请求赔偿的。
如果将获赔医疗费一概规定为一方的个人财产则显失公平。
3.本法把”遗嘱或赠与合同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列属为夫妻一方财产,充分考虑到了财产所有人的自由处分财产的权利以及获得财产者的权利,体现了婚姻法对遗嘱人、赠与人意愿的尊重,符合我国继承法和民法通则的立法愿意,充分保护了夫或妻一方的个人利益,避免夫或妻一方在婚姻生活中失去财产上的独立人格。
4对于条款中”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这是夫妻个人财产的一个兜底条款,是指法律不宜也难以穷尽的。
笔者认为,跟个人的人身性、身份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财产,应当属于夫妻个人的财产。
以上是笔者对婚姻法中规定的法定夫妻财产制度提出一些初略的探讨。
在新形式下,夫妻对财产权的行使会直接影响到婚姻家庭的和睦和社会的稳定,所以立法者应当完善夫妻财产关系的立法,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更加具有操作性,从而更有效地保障社会及个人的利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法律出版社,2001.
[2]夏吟兰,何俊平.婚姻家庭法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3]林秀雄.[台湾]夫妻财产制度之研究.中国政法大学生出版社,2001.
[4]巫昌祯.婚姻家庭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5]杨晋玲.中外婚姻财产法比较研究.现代法学,2004,(2):173.
[6]蒋月.夫妻的权力和义务.法律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