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

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


A .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B .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关系
C .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D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
展的决定力量
D
(2005广东) “昼出耕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荫学种瓜。”这首诗蕴涵的 哲理是: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
B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2005江苏)创业创新创优是新时期 江苏精神的核心内涵。弘扬“三创” 精神,推进“两个率先”,体现了
A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 反作用
D B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 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05江苏15)下列选项中集中体现人 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社会意识


决定作用
能动作用 片面强调
唯 心

社会存在

历史唯物主义
1.社会存在
即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 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等三个 方面。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 定性力量,是社会存在的主要内容。
2.社会意识
即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其内容包括政治 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哲学、宗教以及风 俗习惯等。
D 其中蕴涵的哲理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B.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 C.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07天津】新一轮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贸易谈
判没能按原计划达成协议,主要原因在于欧美
成员国希望发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成员国在非农领域中更多地
开放市场,却不愿意改变自己对农产品出口实
A 唯一源泉
B B 基础
C 全部内容
D 最终目的
(2004年春考全国卷)《现代汉语词典》 2002年增补本在1996年修订本的基础上增补了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蓝牙”“克隆”
A 等新词新义1200余条。这表明 A.社会存在的变化会在社会意识中反映出来
B.社会存在的发展会推动社会意识的同步发 展
(2004江苏38)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 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 承权。”“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
材料二:2004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就“三农”问题发出 了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把解决“三农”问 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结合上述材料,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谈谈江苏为 什么要大力弘扬“三创”精神。
参考答案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 用于社会存在。不同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 有不同作用。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三 创”精神是江苏改革创新实践和经济社会发 展的产物与要求,是先进的社会意识;弘扬 三创精神,破除陈旧观念的束缚.对于推动 江苏改革创新实践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
(05·广东卷38)
材料一 世界银行2004年6月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贫困人 口已从1981年的4.9亿减少到目前的8800万,中国脱贫模式 取得的巨大成功已经引起世界各国高度关注。
材料二 通过反贫困战略的实施,使极端贫困人口和刚脱贫 易返贫人口分别减少到2900万和约6000万。我国经历了从最 初的单纯性“输血”式扶贫到开发性“造血”式扶贫的过程, 即政府向贫困人口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援助到把国 家政策扶贫.投资扶持等与贫困地区干群自力更生结合起来的 过程。通过国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引导农民开 发当地资源,逐步形成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自我积累和自我 发展的能力,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大量事实表明,在反 贫困过程中人民群众发挥了极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我国 在21世纪走向全面小康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B ②价值观对人的行为有导向作用
③事物处于前后相继的相互联系之中 ④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指导实践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06政治江苏卷)自2006年4月1日起,我国 对消费税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进行调整,
新增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木 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等税目……据此回 答15--16题。 15.调整消费税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可 以合理地调节消费行为,间接引导投资流向。
A.思想观念会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B.新的思想观念一开始总是不为人所接受
A C.思想观念的变化总是具有超前性
D.思想观念的变化总是具有滞后性
(2003江苏12.)人们首先必须吃、 喝、住、穿,就是说首先必须劳动,然
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
活动。这说明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政
治、科学、艺术、宗教的
1、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 般规律的科学,又称唯物史观。历史唯物 主义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他们称 之为唯物主义历史理论或唯物主义历史 观。
可以说,历史唯物主义就是用辩证唯 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社会历史问题。
2、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体系?
1)社会存在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一对关系
注意: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价值观
价值观的含义
价 价值观与社会存在 值 价值观的作用 观 价值观的判断标准
是什么
坚持集体主 义价值观
为什么(两个) 怎么办
社会经济结构
生产关系
产品分配形式 人们在生产中的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 分配 交换 消费
经济结构 生产力
实体性要素
劳动者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C.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
D.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
(06文综北京卷)34.“不知荣辱乃不能成 人”,这是千百年来传颂的至理名言、胡锦 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吸取我国 传统荣辱观之精华,联系当前社会问题,面 向中华民族未来,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时代 性,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上述材料说明 ①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结合上述材料,从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分析开发式扶贫的 重要意义。
答案要点
(2)开发式扶贫就是中央和各地政府通过政策(免 征农业税等等)、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兴农、 市场引导等多种扶贫方式,与贫困地区干群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结合起来,增强贫困地区自我积累和自我发 展的能力。(2分)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表现在人民群 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 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和创造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是非常重要的。在扶 贫工作中只有贫困地区干群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走 出贫困。开发式扶贫体现了群众观点的贯彻。(4分) (只回答原理不分析材料者只能给2分)
注意: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 根本观点。历史唯心主义否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先进的、革命 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重 大的阻碍作用。
群众观
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为什么?
决定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 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要求
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 合,在实践中改造主观 世界,达到两个境界
改造客观世界
关系
内容
改造主观世界
核心
[高考链接]
(2002年春季全国卷)进化论刚提出的时候, 只有很少的人接受,但随着科技与社会的发 展,现在已经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观念。这 说明( )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 化
(2004年江苏卷)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 来,随着经济政治的变化发展,人们的 人才观念.就业观念.消费观念和价值观 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这表明( )
B A.人的思想观念决定社会的发展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2)社会意识 价值观
价值观
历 3)社会结构 经济-政治-文化结构 结构观
史 唯 物 主
4)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根本动力
5)社会发展的动力
直接动力 强大动力
规律观 动力观

人的本质
个人 人生价值
人生观
6)社会历史 的主体
群众
人生理想 人的发展 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同群众实践相结合
群众观
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材料二:江苏综合创新能力一直位于全国前列,但 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江苏拥有自己品牌 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和产品还很少,创新绩效较低。 据此,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以“创业创新创优”为核心 的新江苏精神,使江苏经济发展出现由投资拉动向创 新驱动,资源投资向科技依托,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 转变的良好趋势。
【07江苏·双项】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 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这一名言 蕴涵的哲理有 A.人们在改造世界中提高认识世界的 能力 B.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 改造世界 C.人们改造主观世界可以提高改造客 观世界的能力 D.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 主观世界
【07上海·不定项】胡锦涛同志指出, 我们要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贯穿于和 谐社会建设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中 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共建共享理论本 身所蕴含的道理是 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人民群众可以创造真理 C.人民群众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