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塑造员工阳光心态的方法

浅谈塑造员工阳光心态的方法

浅谈塑造员工阳光心态的方法【摘要】作为川渝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一家生产工厂,其根基就是做好产品的生产工作。

而产品的生产,除了有先进的生产设备、严格的产品质量检验过程,还要有一支非常优秀的员工队伍。

员工队伍是否优秀,传统定义不外乎团结、奋进、勤奋、实干之类的简单总结,着重于员工队伍的外在表现,而忽视了员工队伍的心理健康。

一支真正优秀的员工队伍,是同时拥有实干精神和阳光心态的紧密团队。

阳光心态是一种积极而和谐(动态平衡)的心态。

积极包括博爱、重道、守德、知足、感恩、达观、向上等。

平衡就是处理事情要适度、恰当、合适。

阳光心态是心理健康的另一种说法。

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曾提出心理健康的四条标准:身体、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阳光思维:适度等于正确,合适等于最好:适度就是要适合法则、适合限度、适合范围。

激励方式要适度。

激励时机要适度。

激励程度要适度。

;归零思维:心态归零,学无止境。

心态归零,超越昨天。

阳光学习能力:坚持立体化学习的原则。

培养大学习观。

阳光价值观:工作是生命最重要的状态。

工【关键词】员工心态思维适当能力价值观企业的发展、成熟与壮大,需要依靠的的方式繁多且复杂。

国家政策、高层决断、产品的市场占有量、各种反馈信息・・・・・・众多因素影响着企业的生存状态。

作为川渝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一家生产工厂,其根基就是做好产品的生产工作。

而产品的生产,除了有先进的生产设备、严格的产品质量检验过程,还要有一支非常优秀的员工队伍。

怎样来评判一支员工队伍是否优秀?传统定义不外乎团结、奋进、勤奋、实干之类的简单总结,着重于员工队伍的外在表现,而忽视了员工队伍的心理健康。

面对时代的快节奏变化,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尤其是分厂完成易地技改,整体迁入新工厂后,生产设备全面更新,由半自动化生产一跃成为全自动化机械生产,员工们突然间要面对很多困难:操作方式短时间内无法适应;各项生产记录填写模式更换;生产自互检更为科学、严格、规范・・・・・・要完成众多新增任务,光靠勤奋、实干是无法真正达到预期效果的,员工易产生烦躁情绪,将其仅当为一种任务来完成,缺乏责任感,随着时间的累积,工作就会出现倦怠、拖沓,甚至记录不及时、不真实的状况。

长期下去,员工的责任心被消磨,对待工作失去热情,这样的队伍注定无法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一支真正优秀的员工队伍,是同时拥有实干精神和阳光心态的紧密团队。

实干,是员工队伍的行动力,包含行业一代代传承下来的精神力量;阳光心态,则是现代员工对待工作和生活所应持有的健康心理,包含思维方式、学习能力及价值观。

那么,究竟什么是阳光心态?阳光心态是一种积极而和谐(动态平衡)的心态。

积极包括博爱、重道、守德、知足、感恩、达观、向上等。

平衡就是处理事情要适度、恰当、合适。

阳光心态是心理健康的另一种说法。

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曾提出心理健康的四条标准:身体、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本文即从思维方式、学习能力及价值观三个方面,从管理者的角度浅谈塑造员工阳光心理的方法。

一、推行阳光思维(一)适度等于正确,合适等于最好(1)适度就是程度适当。

适度就是要适合法则、适合限度、适合范围。

既要防止“过”,又要防止“不及”。

过则“失”、“错”。

没有最好的,只有适合的。

适度是处事的最高准则。

任何相对的事物都有两个极点,如果把相对的事物推向两个极点,就可知道“适度”的范围。

中道思维的核心就是在相对的事物中找到合适的、平衡的区间,把任何事情推向两个极点,都会出现谬误。

比如给予员工适当的激励。

(2)激励方式要适度。

刺激过度就是伤害,刺激单调使人乏味,不能总用一种方法来进行激励。

作为生产企业,过去多采用劳动竞赛的方式进行激励,比产量、比质量、比消耗,通过分发奖金来刺激员工生产积极性。

但人的欲求千差万别。

有人看重的是精神上的东西,而有的人看重的是物质,针对不同的人,应该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激励,一定要变着法做。

年轻员工应多参加各种技能培训,为其提供更多提升自我的机会;中年员工更多的是需要上级领导对自身工作给予认可并赢得同事的尊重和相应的荣誉;年龄稍大的员工则需要给予更多的关心,询问、采纳他们对于生产的各种看法和想法,是一个彼此学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给予尊敬。

(3)激励时机要适度。

激励不是等员工工作状态显现疲态后才开始实行,也不是随时绷紧神经,每做一件事情,都要求被激励。

激励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既有常态下的激励制度,也有因各种项目所产生的激励需求。

但都要掌握时机上的适度,让激励满足员工积极工作的真实需要。

(4)激励程度要适度。

极度口渴的时候十分需要喝水,喝下的第一杯水是最解燃眉之急、最畅快的,但随着口渴程度的降低,对下一杯水的渴望值就不断减少,当完全不口渴的时候,再喝下去甚至会感到不适。

再好的东西,多了,反而是个负担。

对员工的激励也是同样的道理。

给员工适当的激励,在满足了当下员工需求的情况下,还能保持对今后工作的热情,有一种积极的心态,而不是一次就得到了完全的满足,从而失去了对工作的热爱和期望。

随时保持一种期待的状态,希望通过努力可以有更好的作为才是激励最真实的意义。

(二)归零思维零,代表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

如塑造阳光心态追求的终极目标是:思维零缺陷、选择零失误、行为零违规、危险零隐患、身体零故障、资源零浪费、工作零缺陷、安全零事故、环境零污染、和谐零冲突。

“归零”心态要求我们忘记曾经的不快,释放压力,调整情绪,为站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而蓄积更大的能量。

分厂制丝车间人员年龄结构两级化严重,青年员工集中在22-26岁,其他员工则以35岁以上居多。

在对待工作的态度,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区别极为明显。

经历过工厂多次变迁,拥有长期工作经验的老员工,进入新工厂后,“经验主义”较为浓厚,过分依照自己的工作经验参与到日常的生产工作中,对现代化设备精确控制手法不够了解,也不够重视,以至于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数据采集不够真实、准确,操作失误率居高不下等情况。

而青年员工,虽然对现代设备的了解程度和操作方法更为清晰,但在应对过程生产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上有所欠缺,且责任心不够强烈,对团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也比较淡薄。

如何平衡两者间的冲突,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归零思维。

(1)心态归零,学无止境。

把自己当成初学者,放松心态。

将原来环境里熟悉、习惯、喜欢的东西放下,然后从零开始。

或者暂时将自己的过去经验归零,虚心学习知识和经验。

老员工摒弃靠“经验”做事的习惯,用初学者的态度学习现代化设备的操作要领,并全面掌握设备操作规范,了解设备工作原理,注重寻找最佳工作方法,达到人机匹配的最佳效果。

对于新员工,摒弃自恃过高的傲气,虚心学习,掌握现代化设备操作方法只是工作的一个方面,还要注重职业道德、人文修养的学习,提高应急应变能力和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

形成一种不断学习的习惯。

明白学习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需要对不同的事物进行学习,满足自身需要,也提高个人素养。

学习的范畴不仅限于书本和各种媒体提供的介质,还包括工作、生活环境中,各色各样的人给予的触动和深思。

这个过程漫长,且没有止境。

(2)心态归零,超越昨天。

“归零”心态,是要从成绩的顶峰走下来,为过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重新谋划下一步的工作与生活,用更加创新的思维去开拓更大的辉煌;是要从过去的失败中总结教训,甩掉包袱与痛苦,重立潮头、迎头赶上。

2011年分厂在易地技改中,创造了惊人的“绵烟速度”、“绵烟精神”,这是一代又一代绵烟人精神的传承,人文品质和职业素养的进步。

进入新工厂后,员工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种对过去的延续,还有看待未来的眼光。

2012年,分厂成为国家首批品牌合作生产定点工厂,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如何满足不同品牌的加工要求,实现各项生产工艺参数完全达标?新机遇带来新思考。

设备上的更新换代只是保证生产的硬件设施,产品如何做好,重点还是在人员上。

过去我们是在半机械操作状态下,艰难维持生产,拥有的是一种精神和斗志,作为支撑,一切为了生存。

在完成由半机械化到机械自动化的转变中,问题不断暴露:操作界面的改变;数字化控制精准度提高;过程生产数据采集统一进入中控系统。

现代化作业给老员工带来冲击,为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员工必须在短时间内掌握所有操作要领,这就需要员工们卸掉曾经附着在身上的光环,用一种潜心的姿态,投入到新的学习当中去。

而针对青年员工,普遍都受过高等教育,对现代化机械设备有一定的认识,很容易迈过老员工面对的困难,能在短时间内掌握相关操作要领,但欠缺由职业素养累积而来的行动力、认知力,对集体、对行业的认识程度还只停留在表面,需要时间来磨砺。

这就需要青年员工在不断挖掘自身能力的同时,放下已有的骄傲,清空内心的浮躁,放眼未来,做好自己的人生职业规划。

只有将心态归零,放下曾有的辉煌,才会近距离触碰到行业中暗潮涌动的危机感,找到生存发展的突破点,全力以赴,谋划明天。

二、注重培养员工阳光学习能力有很多参加工作不久的大学生抱怨:大学白念了,还得重学。

经常感到不能胜任工作,力不从心;有时还认为领导故意给自己出难题,刁难自己,让自己难堪。

老同志抱怨:干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现在倒不会干了,还得参加培训。

让我学习,比砍我一刀还难受。

几乎人人都感觉工作能力不足,时间久了,更感到无能、无聊、尴尬、别扭等。

当今世界,发展快,工作变化大,人们经常要做以前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事。

与此同时,一个人的学历、经历、能力不仅有保质期,而且保质期越来越短。

在这种情况下,会不会做不重要,会不会学才重要,学得快不快更重要。

这就是“学历不如经历,经历不如能力,能力不如学习力,学习力是唯一持久竞争力”的道理。

由于学习力不足引起的心态问题,是现代人必须面对的,每个人都要提升学习力。

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将成为竞争能力高低的关键。

取胜的法宝就是学习能力、创造力以及反应速度更快。

彼得・圣吉说:“未来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

”针对分厂现状,可以采用立体化学习模式。

立体化学习模式的目标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具体目标为:改善心智模式,塑造阳光心态,培育新型员工,铸造团队精神,提升组织实力。

以体现工作,贴近问题;体现素质,追求实用;体现创新,追求卓越作为学习向导。

那么如何进行立体化学习?(一)坚持立体化学习的原则立体化学习原则共有5点,分别为案例学习,简明及时;明确目标,增强兴趣;循序渐进,主动发展;把握要点,重点应用;整合条件,优化资源。

遵守以上学习原则,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满足员工对于学习的需要,转化传统强制性学习的模式,转变员工对于学习的认识,形成学习是一种必要的意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