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配筋框架梁的有关规定抗震结构截面要求纵向钢筋计算要求目的:通过“强柱弱梁”措施引导框架中的塑性铰首先在梁端形成,控制梁端塑性铰具有较大的塑性转动能力,以保证框架梁端截面具有足够的曲率延性。
在确定混凝土受压区高度时,可把截面内的受压钢筋计算在内。
构造要求【配筋面积】《混规》、《抗规》条文2【钢筋间距、直径要求】《混规》注:条文说明【框架梁钢筋选筋直径要求】(1)应考虑在边柱内的水平端锚固长度不小于l ae,例如:边柱的边长为300,则梁上下纵筋的最大直径为16mm(2)本着经济性原则,框架梁上部贯穿钢筋尽量用小直径钢筋,例如:支座处计算值贯通筋可采用<10cm2C14;10~12 cm2C16;12~15 cm2C18;15~18 cm2C20;配筋率要求1、非抗震2、《混规》有抗震要求《混规》《混规》《混规》适用于框架梁、次梁、连梁等形式的梁特别注意点铰接的次梁应当满足!!!!受扭纵筋《混规》注:构造要求1、通长钢筋注:通长钢筋指直径不一定相同,但不同直径的钢筋连接至少是搭接,且两端需受拉锚固的直线钢筋。
2、钢筋直径要求《抗规》柱截面为400*400时,钢筋直径应小于20原柱布置时应居中布置3、架立钢筋(一般次梁需用)《混规》4、图集06G901 1-1图集06G901 2-23、腰筋《混规》受扭腰筋:《混规》箍筋1、配置要求《混规》梁高在150~300区间时,箍筋间距宜取150mm。
第1条第2条第3条次梁没有抗震要求,最低要求满足本条即可。
2、加密区要求《混规》注:(1)对于300的框架梁,工程默认不论抗震等级为一级、二级、一般取两肢箍,对于梁宽大于300的梁,一般用四肢箍。
(2)当框架等级为一级时,如梁纵筋选用C16或C14,则加密箍筋间距分别不大于84mm及96mm。
(≤6d)3、非加密区注意点梁非加密区箍筋间距不易小于加密区的50%,但箍筋直径可以取不同值。
例如:某三级框架梁端配筋率大于2%,则加密区箍筋为C10@100(2),非加密区在满足计算要求的情况下可配C8@200(2),图中配筋方式为C10@200(2)/ C8@200(2)”。
4、箍筋肢距《混规》对于一级框架梁,梁宽取值不宜采用300mm(梁宽300双肢箍肢距不够,浪费!)梁宽≥350mm时通常采用四肢箍。
4、面积配筋率要求《混规》、弯剪扭构件的配置要求.、SATWE计算参数输入中,梁箍筋强度按三级钢,梁箍筋间距统一取100mm。
箍筋计算结果箍筋计算结果箍筋计算结果Φ6-200 (2)G Φ8-200 (2)G Φ8-200 (4)GΦ6-150 (2)G Φ8-150 (2)G Φ8-150 (4)Φ6-100 (2)G Φ8-100 (2)G Φ8-100 (4)G箍筋计算结果箍筋计算结果Φ10-200 (2)G Φ10-200 (4)GΦ10-150 (2)G Φ10-150 (4)GΦ10-100 (2)Φ10-100 (4)G配筋简图“”,其中“5”表示计算所需抗扭纵筋总面积,可配置NC14;其中“”表示梁受扭所需周边箍筋的单根钢筋面积,周边箍筋必须用C10。
附加箍筋《混规》其他1、悬挑构件《混规》箍筋要全长加密!!!!!2、简支构件3、配置表层钢筋网片《混规》、特殊构件《混规》4、扁梁理解及应用:梁配筋要求梁纵向受力钢筋1、基本要求(1)《混规》伸入支座的根数不应少于2根梁上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距不应小于30mm和(d>20时取下部不应小于25mm和d(d>25时取d)各层钢筋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25mm和d d 为钢筋的最大直径(2)《混规》悬臂梁应有不少于根上部钢筋伸至悬臂梁的外端(3)《混构造手册》P152纵向受力钢筋至直径通长取12~25(12一般为架立钢筋和构造钢筋)不宜大于28同一根梁内纵向钢筋直径的种类不宜多于2种等级相差不宜大于2级(4)《抗规》一二三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对框架结构不应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柱一般用到450、500以上因此钢筋直径可以用到25注意400宽的柱梁贯通纵筋只能用到20)2、最小配筋率要求《混规》抗震框架梁、《混规》受弯构件受拉钢筋(非抗震框架梁) 三级钢(HRB400)梁最小配筋率(bh)抗震等级支座跨中<C40 C40 C45 C50 <C40 C40 C45 C50一级二级三四级非抗框3、最大配筋率要求《混规》两段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bh0)。
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至少应各配置两根通长的纵向钢筋对一、二级抗震等级直径不应小于14mm且均不应少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受力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对于三四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抗震框架梁底部和顶部均应有通长筋非抗震框架梁也考虑有) 受力筋最大面积通长筋2根14 2根16 2根18 2根20 2根22 2根25 2根18通长筋面积308 402 509 628 760 982 1232受力筋面积1232 1608 2036 2512 3040 3928 4928 4、纵筋要求(1) 《混规》框架梁梁端截面的底部和顶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一级不应小于二三级不应小于(在支座顶面钢筋配筋量较大时应该注意检查)(2)《高规》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大于%时受压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受拉钢筋的一半梁架立钢筋《混规》架立钢筋直径跨度小于4m 时取84~6m 时取10大于6m 时取12(架立钢筋主要考虑梁多肢箍转角无受力钢筋时布置一般采用12)梁构造钢筋1、《混规》当梁端按简支计算而实际受到部分约束时应在支座上部设置纵向构造钢筋。
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面积的1/4且不少于2根(该条主要针对非抗震框架梁因为框架梁已在支座上部设置通长筋)2、《混规》梁的腹板高度不小于450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
每侧纵向构造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的%(矩形腹板高度取h0)梁腹板构造钢筋选用表梁受扭钢筋梁受扭纵筋最小配筋率参考《混规》间距不大于200及梁短边尺寸三级钢(HRB400)梁受扭最小配筋率(bh)按T/vb=2一般不会这么大C30 C35 C40 C45配筋率% % % % 箍筋1、基本要求(1)《混规》截面大于800的梁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对截面高度不大于800的梁不宜小于6mm。
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直径尚不应小于d/4d为纵向受压钢筋最大直径(2)《高规》非抗震框架梁当梁截面宽度大于400且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余3根时或梁截面宽度不大于400mm但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2、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非抗震框架梁(1)箍筋最大间距见《混规》(2)间距调整《混规》当配有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5d并不应大于400mm当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5根并且直径大于18mm时(受压钢筋面积为1272)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d d 为纵向受压钢筋的最小直径抗震框架梁(1)《混规》柱箍筋加密区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纵向钢筋最小d12 14 16 18 >18箍筋最小直径一级72 84 96(80) 100 100 10二级96 100 100 100 100 8三级96 112(100) 128(100) 144(130) 150 8四级96 112(100) 128(100) 144(130) 150 6调整(框架梁一般不这么小)梁高300 350间距75(60) (80) 《混规》非加密区箍筋间距不宜大于加密区箍筋间距的2倍(2)箍筋直径调整《混规》当两端纵向受拉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应增大2mm梁受拉配筋率2%的钢筋面积宽度300 350 400 450 500 550 600 700 800200 12 14 16 18 20 22 24 28 32250 15 20 25 30 35 40300 18 21 24 27 30 33 36 42 48350 21 28 35 42 49 56400 24 28 32 36 40 44 48 56 64450 27 36 45 54 63 72500 30 35 40 45 50 55 6 70 80 3、加密区箍筋肢距《混规》一级不大于200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二三级不宜大于250和20倍箍筋直径较大值各抗震等级下均不宜大于300(本条针对框架梁300宽框架梁可以用两肢箍大于300应做复合箍);4、箍筋最小面积配筋率《混规》梁全长箍筋面积配筋率不应大于下表(一级)、(二级)、(三四级)《混规》非抗震框架梁箍筋配筋率《混规》受扭箍筋配筋率梁箍筋面积配筋率(%) 三级钢C30,二级抗震算出箍筋As/s%) 宽度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As/s注意事项(1)框架梁指的是两端与框架柱相连以及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
抗震框架梁是指即抗震(大于等于6度)又是框架梁的情况次梁以及非抗震区的框架梁都按非抗震框架梁要求走(2)多跨梁上部和下部各自的钢筋种类不宜多于2钢筋等级不宜相差2级(3)梁端的经济配筋率为%~%跨中%~%(4)挑梁底部钢筋与顶部钢筋之比也考虑满足的要求同时应加强配筋(2倍)箍筋全加密(5)梁支座负筋伸出柱边的长度为两边计算跨度较大值的1/4见101梁配筋图两端支座钢筋在跨内碰头时(<200mm)考虑贯通(6)第二排钢筋最好2根不要出现1根或者3根这样中间那根钢筋不能绑扎(7)注意顶部贯通纵筋要大于所有跨中顶部受压面积不满足时考虑原位标注(8)箍筋算法非加密区如果为则表示100范围(计算时设定为100)内的箍筋面积为691000长度范围内为690如果为3只箍则每只箍1000长度范围为230,查板宽1000mm内各种间距时钢筋截面面积表可得O6@120、O8@200、O10@300(9)构造钢筋采用腹板高度计算矩形截面取有效高度T形截面取截面高度减去翼缘高度有楼板梁按T 形截面算应减去楼板厚度(10)主次梁相交有构造箍筋吊筋按计算结果走没有时图中和说明不表示(11)梁加腋按高层走非高层不加腋(12)大跨度梁考虑到挠度和裂缝要求宜将底部纵筋计算结果放大倍配筋(13)小跨度次梁由于支座为主梁顶部支座和底部钢筋尽量采用直径小的钢筋(如14)以免纵筋在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够(11G101-1P86为1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