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梁配筋注意事项

梁配筋注意事项

梁配筋注意事项
梁配筋除下述内容外,需满足计算及相关抗震等级构造,比如二级框架梁,拉通筋不小于1/4支座筋等。

特殊要求例外:
1.梁配筋编号原则:要求截面一致,跨度差异较小,和支座条
件一致的梁才能共用一个号。

2.地下室顶板,裙房屋面,大屋面等WKL可以按KL编号,但
要在第一张梁配筋说明中注明。

3.纵筋集中标注通长面筋,一般应和梁支座面筋钢筋直径一致。

4.无特殊要求及受力的框架梁,跨度大于2.5m的,不应采用多
根面筋拉通的形式,如4D18;4D18。

标准层跨度小于3倍梁
高的框架梁,面筋拉通。

连梁除外。

5.梁宽度小于等于300mm的框架梁,应采用2D20的面筋集中
标注的形式,通常筋直径约为支座钢筋的1/4。

梁宽度大于
等于350mm的框架梁,应采用2D25+(2D12)的面筋集中
标注形式。

6.梁宽度小于等于300mm的(次)梁,应采用(2D12)的面
筋集中标注的形式。

梁宽度大于等于350mm的(次)梁,
应采用(4D12)的面筋集中标注形式。

7.柱两侧两宽度不一致的,要求梁两面均标注,以免钢筋排列
不对。

8.悬挑梁跨度2.0~3.0m,梁面筋按1.15配置;悬挑梁跨度
3.0~
4.0m,梁面筋按1.3配置;悬挑梁跨度大于4.0m,梁面
筋按1.4配置;注意悬挑梁面筋伸入内部框架后,框架梁配筋可能大于2%,箍筋的调整。

9.悬挑次梁,跨度大于2.0m,内跨面筋不得采用架立筋,并应
满足计算。

10.梁构造腰筋不用表示,更不能随意更改PKPM生成的G4D16
等标注。

11.对于SATWE计算的VT1~3的计算,配筋可忽略抗扭纵筋。


于SATWE计算VT4~6的计算,要求按梁侧板下到梁底高度内,按间距200mm配置D12抗扭纵筋。

例如梁高700mm,板厚100mm,配置N4D12。

对于SATWE计算大于VT6的计算,要求20%配置到梁支座面筋,两侧各配置30%的抗扭纵筋。

例如VT10,面筋增加2,腰筋单侧配置3,为N4D14。

12.所有无楼板链接的独立梁,要求按间距200mm,配置侧面抗
扭腰筋。

13.悬挑框架梁单侧有垂直次梁,次梁跨度大于4.5m,悬挑梁需
配置抗扭纵筋。

14.坡屋面的边梁需配置抗扭纵筋,且箍筋按计算1.3倍配置。

15.梁宽度大于等于350mm的梁,箍筋应采用四肢或以上箍筋。

16.梁上抬柱子的支撑梁,要求箍筋间距全长加密为100mm。

17.绘图比例大于1:150时,允许塔楼区域梁宽度小于等于
300mm的框架梁,未注明的箍筋为D8100/200(2),以减小配
筋排图的工作量。

18.顶板覆土有高差的区域,高差超过600mm,跨度大于5m,
要求梁箍筋直径最小用10.
19.两侧均有次梁的主梁,次梁跨度大于4.5m,应设置吊筋,可
采用说明的2D12且满足计算。

当梁上作用有集中荷载位于梁中部及以下时同样需要设置吊筋。

20.次梁底部平梁底的,应设置吊筋,可采用说明的2D12且满
足计算。

21.标准层梁配筋,注意200mm的梁单排最多只能用到3D18,
如为20及以上的直径,单排只能用两根钢筋。

22.标准层跨度小于4倍梁高的框架梁,箍筋全长加密。

23.SATWE计算按洞口输入的梁,如跨度大于4倍梁高,需要按
KL编号的,拉通面筋不小于1/3的支座面筋。

张川
2014.06.0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