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征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建立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政策研究”系列报告之二内容提要:企业征信作为信用中国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善市场体系、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针对我国企业征信行业存在的若干问题,以及制约我国企业征信行业发展的因素,提出了促进我国企业征信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社会信用企业征信政策建议从各国市场经济发展经验来看,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都是以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为基础的。
企业征信业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外已经有170余年的历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运行机制和规则体系,对完善市场体系、维护信用中国市场秩序、促进市场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国的企业征信行业经过10余年的发展,从无到有,逐渐壮大,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对经济发展和市场秩序规X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总体上来说,我国的企业征信行业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距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相差甚远。
可以说,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秩序混乱、企业失信行为大量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的企业征信制度没有真正建立和完善起来。
因此,借鉴国外有益经验,促进我国企业征信行业的健康、规X发展,已成为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维护市场秩序的当务之急。
一、企业征信的作用及行业管理模式的国际比较(一)征信概念的界定征信(Credit Checking或Credit Investigation)源于左传:“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其具体涵义是指对他人的资信状况进行系统调查和评估。
从行业分工的角度看,征信对应着有关信息产品的收集、加工和生产,而不强调信用管理咨询或顾问服务。
资信调查服务(CRS-Credt Reporting Service)是信用风险管理服务中的一项最普遍、最基本的业务,它是专业服务机构(即通常意义的征信公司)代理客户对交易另一方的资历、信用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和判断,为决策人选择贸易伙伴、签约、确定结算方式或者处理逾期帐款、经济纠纷等决策提供参考。
(二)征信的产生及其作用世界上第一家信用中国征信公司于1830年在英国伦敦成立,其成立的初衷是向贸易双方提供对方背景和资信信息服务,防止交易双方相互不信任和诈骗行为,减少交易摩擦,促进交易的顺利进行。
征信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则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
二战后,一些国家经过经济恢复时期后,到60年代普遍进入了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国内外贸易量大幅度增加,交易X围日益广泛,企业征信的业务量也随之迅速增大,从而进入了大规模信用交易的时代。
又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发达国家的征信服务业已经比较成熟,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运作体系和法律法规体系,对各国经济发展和规X市场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
企业征信服务无论对于国家宏观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还是对于企业微观信用管理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可以说,没有完善的企业征信服务,企业间的信用交易行为就无法顺利进行,也不可能建立一个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因为,在经贸活动中,地域差异和信息不对称导致合作双方互相不了解情况,信用状况信息的不充分给交易双方带来许多麻烦,也给一些欺诈行为以可乘之机,使得社会交易成本上升,一些企业吃亏上当的事情屡有发生。
而委托一个独立、客观、公正的第三方对合作对象进行资信调查和信用咨询,可以使交易决策更有依据,信用中国从而保障整个交易的顺利进行。
具体来说,企业征信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一是能够增强企业间信用信息的透明度,降低交易成本;二是有利于建立企业信用的记录、监督和约束机制;三是有助于为企业的交易和信用管理决策提供信息和评估支持;四是为金融机构与企业间的合作提供资信信息方面的支持;五是为整个国家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奠定基础。
(三)征信行业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自从世界上第一家征信公司在伦敦成立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经过发展,各国对企业信用行业的管理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模式。
具体来说,目前国外发达国家对企业征信服务行业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以中央银行建立的中央信贷登记为主体的企业征信管理体系。
中央银行信贷登记系统登记的内容包括企业信贷信息登记和个人消费信贷信息登记。
中央银行建立中央信贷登记系统的全国数据库和网络系统,征信加工的产品主要是供银行内部使用,服务于银行防X贷款风险和央行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决策,这种模式以欧洲一些国家为代表。
第二种:以征信公司的商业运作为主体的企业征信管理体系。
如美国,全国的企业、个人征信公司、追帐公司等基本上是以市场化运作为主。
经过100多年来的激烈竞争,形成了目前由美国信用管理协会、邓白氏等著名公司为主体的美国信用管理系统,全方位向社会提供信用中国有偿商业征信服务,包括资信调查、资信评级、资信咨询、商业信用研讨与教育、出版刊物等,这些公司的分支机构遍及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
第三种:以银行业协会建立的会员制征信机构与商业性征信机构为主体的企业征信管理体系,以日本为主要代表。
在这种模式下,银行业建立的会员制征信机构向会员银行提供企业及个人的征信服务,同时会员银行有义务如实提供客户的信用信息。
除此之外,社会上还广泛存在一些商业性征信公司,对社会提供企业信用调查服务。
以上几种企业征信发展和管理模式,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
在信用较发达的国家,企业普遍都重视信用,注意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以此保障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国家经济活动的有序运行。
二、我国企业征信行业发展现状及运行特点(一)我国企业征信行业的产生与发展企业资信调查服务业在我国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
当时经过近10年的改革和对外开放,我国对外贸易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即一些外商利用我国吸引外资的迫切性,损害我国外贸企业的利益,突出表现为我国外贸企业出现大量逾期应收帐款不能收回的问题。
为了规避外贸中的信用风险,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决定将国外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和服务引入我国,首先信用中国由外经贸部计算中心与国外著名企业资信调查公司合作,为我国的外贸企业提供其海外贸易伙伴的资信调查服务,这对我国外贸企业更好地了解海外企业的资信状况,减少外贸交易中的各种信用风险起到了重要作用。
自1990年以来,外经贸部计算中心在与国外著名资信调查公司合作的基础上,开始向海外客户提供我国企业的资信调查报告,我国的企业资信调查服务开始起步。
1992年底,我国第一家专业从事企业资信调查服务的公司——新华信商业风险管理XX公司成立,标志着我国的企业资信调查服务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在商业征信服务领域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即企业资信调查服务开始由政府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
此后,国内又陆续成立了一些从事企业资信调查服务的专业性公司,形成了企业资信调查行业新的竞争格局。
目前,我国国内企业资信调查专业服务公司大体有三类:一类是中资的企业资信调查公司,目前有40多家信用中国,以新华信商业风险管理XX、华夏国际企业信用咨询XX和XX中商征信XX等为代表;第二类是外经贸系统、国家统计系统和国家工商管理系统以及各商业银行系统所属的专门提供企业资信调查服务的有关机构;第三类是已进入我国的外国征信公司,如邓白氏公司、ABC公司、TCM公司、XX省的中华征信所、XX城市顾问XX等,均已在我国大陆设有分支机构,并提供企业资信调查服务。
一些国外征信调查机构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已占有我国国内企业征信市场的较大份额,具有了相当强的竞争能力。
(二)我国企业征信行业发展的特点1.市场化运作模式已经基本形成我国的企业征信服务行业是在政府驱动下(当时是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的直接支持和领导下)起步的,但是目前的企业征信市场上,各征信公司均采取商业化运作方式,不同类型的征信公司均是按照商业化原则在市场上展开竞争,向社会提供客观、独立的资信调查报告。
一些行政机关下属的征信机构,在业务运作上也基本采取了市场化的方式。
我国企业征信行业市场化运作模式已经基本形成。
2.市场集中度逐步提高虽然目前国内企业征信市场上有数十家各类征信公司并存,但是从业务数量和征信规模来看,经过几年来的激烈竞争,企业征信市场的集中度相对较高。
新华信商业风险管理XX、华夏国际企业信用咨询XX、美国邓白氏咨询XXXX、XX 省的中华征信所在大陆的分公司——中领公司等几家公司已占据了全部市场份额的80%左右,其他各种类型的公司占市场份额不足20%。
另外,部分商业银行自身开展了对贷款企业的征信,并相应成立了自己的征信部门,也占有征信市场的部分份额。
3.企业征信市场的开放度已比较高在对企业征信服务行业机构准入管理方面,政府按照信息信用中国咨询企业的标准进行工商注册管理,而在从业人员执业资格、执业技术准则、行业标准等方面迄今为止没有出台任何管理规定,仅在业务归口管理方面指定由国家统计局民间和社会调查管理处负责。
而且,政府对该行业实行了比较宽的开放政策,即政府在企业征信行业的外资机构准入方面没有任何特别的控制,只是在业务管理上,国家统计局对外资企业征信公司进行规X,规定只有国家统计局授予涉外企业调查许可证的公司才可以开展企业资信调查工作。
4.机构规模普遍较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目前我国企业征信类公司的总体规模普遍较小,从业人员较少而且素质参差不齐。
几家规模比较大的征信公司,其年营业收入也仅有1000万元左右,这和国际上大型征信公司年营业收入10亿美元左右的规模相比相差甚远。
如邓白氏公司1998年实现产值21亿美元。
另外,我国企业征信机构从业人员较少,最多的公司也仅有上百人,通常为几十人,有的征信公司仅有几个人,而且这些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比重不高,这严重影响了我国企业征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我国企业征信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使得企业征信无法可依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制建设逐步走向成熟,各种法律法规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应运而生。
但针对企业征信方面的相关立法仍然相当滞后。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规X征信市场行为方面的法律或法规。
在政府开放必要的企业资信信息和数据等方面,也没有明确的制度和规定,从而制约了社会信用数据开放的进程,使得政府在开放信用数据方面无法可依。
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XX国商业银行法》第6条“商业银行应当保障存款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侵犯”的规定,制约了商业银行向征信公司开放企业信用数据。
另外,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有关侵犯商业秘密的规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征信公司信用数据的收集与利用。
(二)信用数据的封锁已成为企业征信行业发展的瓶颈从国外征信行业发展的经验来看,一个国家征信行业能否健康迅速发展,关键在于该国有关资信方面的信息和大多数数据能否比较“透明”,能否通过合法的、公开而有效的渠道被合法的征信公司所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