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果蝇杂交实验实验报告

果蝇杂交实验实验报告

果蝇杂交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伴性遗传和连锁互换规律,掌握果蝇杂交的实验技术和基因定位的三点测验方法,在实验中熟练运用生物统计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实验原理】1. 果蝇(fruit fly)是双翅目(Diptera)昆虫,属果蝇属(ge nus Drosophila),约有3000多种,我国已发现800多种。

大部分的物种以腐烂的水果或植物体为食,少部分则只取用真菌,树液或花粉为其食物。

以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材料,利用突变株研究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已近一百年,至今,各种研究遗传学的工具已达完善的地步,果蝇对今日的遗传学的发展有其不可磨灭的贡献;从1980 年初,Drs. C. Nesslein-VOIhard和E. Weichaus以果蝇作为发育生物学的模式动物,利用其完备的遗传研究工具来探讨基因是如何调控动物体胚胎的发育,也带动了其它模式生物(线虫、斑马鱼、小鼠和拟南芥等)的研究,且有非常具体的成果。

通常用作遗传学实验材料的是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有许多优点:⑴饲养容易。

在常温下,以玉米粉等作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

⑵生长迅速。

十天左右就可完成一个世代,每个受精的雌蝇可产卵400〜500 个,因此在短时间内就可获得大量的子代,便于遗传学分析。

⑶染色体数少。

只有4对。

⑷唾腺染色体制作容易。

横纹清晰,是细胞学观察的好材料。

⑸突变性状多,而且多数是形态突变,便于观察。

果蝇的生活史:果蝇的生活周期长短与温度有密切关系。

一般来说,30C以上温度能使果蝇不育或死亡,低温能使生活周期延长,生活力下降,饲养果蝇的最适温度为20〜25C。

果蝇在25°C时,从卵到成蝇需10天左右,成虫可活26〜33天。

果蝇的生活史如下:(第一天)果蝇的生活周期和各发育阶段的经过时间果蝇的性别及突变性状的鉴别:果蝇的每一体细胞有8个染色体(2n=8),可配成4对,其中3对在雌雄果 蝇中是一样的,称常染色体。

另外一对称性染色体,在雌果蝇中是 XX ,在雄蝇 中是XY 。

果蝇的雌雄在幼虫期较难区别,但到了成虫期区别相当容易。

雄性个体一般 较雌性个体小,腹部环纹5条,腹尖色深,第一对脚的跗节前端表面有黑色鬃毛 流苏,称性梳(Sex combS 。

雌性环纹7条,腹尖色浅,无性梳。

实验中选用的果蝇突变性状一般都可用肉眼鉴定,例如红眼与白眼,正常翅与残翅等。

而另一些性状可在解剖镜下鉴定,如焦刚毛与直刚毛等。

现列表如下:影响部分突变名称 基因符号染色体上座位翅 残翅 vg IIR 67.0 眼色 白眼 w X 1.5 体色 黑体 b IIR 48.5 刚毛焦刚毛sn X 21.0 翅形 小翅mX 36.1焦刚毛的基因座为本文简写为。

2. 野生型果蝇为红眼、灰身、长翅、直刚毛,与这些性状对应的突变性状 很多,其中灰身(+)与黑身(b )是一对相对性状,且灰身对黑身为完全显性, 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第二号染色体上。

用具有这对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 本杂交,性状的遗传行为应符合分离定律。

3. 黑体果蝇的体色为黑色(b ),与之相对应的野生型果蝇的体色为灰色 (+), 灰色对黑色为完雌蝇一减数分裂T 卵雄蝇一减数分裂一精子受精第一批成虫 羽化(第八天) (可活26〜33天)I蛹(第四天)A产第一批卵第一批卵孵化 (第零天)第一次蜕皮 第二次蜕皮 (第二天)全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第二号染色体上;果蝇另一突变性状为焦刚毛(sn),与之对应的野生型性状为直刚毛(+),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第一号染色体上,直刚毛对焦刚毛为完全显性。

用具有这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其性状的遗传行为应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4. 生物某些性状的遗传常与性别联系在一起,这种现象称为伴性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ee),这是由于支配某些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果蝇属XY 型生物,共有四对染色体,第一对为性染色体,其余三对为常染色体。

雌果蝇的性染色体构型为XX ,、雄果蝇为XY。

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Y染色体则没有与之相应的等位基因。

将红眼(+)果蝇和白眼(w)果蝇杂交,其后代眼色的表现与性别有关。

而且,正反交的结果不同。

5. 不完全连锁基因在形成配子时,随同源染色体非姊妹染色体单体之间发生交换而交换,产生一定频度的重组型配子,在子代中表现一定比例的重组性状,通过观察和统计测交子代各种表型的个体数,可估算出连锁基因间的交换率,由此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绘制出连锁遗传图。

已知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的红眼(+)对白眼(w)是显性,直刚毛(+)对焦刚毛(sn)是显性,长翅(+)对小型翅(m)是显性,控制这三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若将白眼(w)、焦刚毛(sn)、小型翅(m)三隐性突变体雌蝇(X w sn m X w sn m)与红眼(+)、直刚毛(+)、长翅(+)野生型雄蝇(X+++Y)杂交,则F1可产生三杂合体雌蝇(X w sn m X+++)和三隐性雄蝇(X w sn m Y)。

由于Y染色体上不携带相应的等位基因,因而表现出X 染色体上三个隐性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相当于一个三隐性纯合体。

用F1代杂交(相当于测交),F2代表现出的8种表型及数目与F1雌蝇产生的8种配子及数目一致,通过观察和统计F2代(相当于测交子代)8种表型的个体数,就可估算出这三对基因间的交换率,由此确定这三对基因其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绘制出连锁遗传图。

【实验材料】不同品系的黑腹果蝇;黑身果蝇(b):黑体、红眼、长翅、直刚毛(bb ++ ++ ++)品系;三隐果蝇:灰体、白眼、小翅、焦刚毛(++ ww snsn mm)品系。

实验用具、药品:双筒解剖镜,镊子,解剖针,毛笔,白瓷板,吸水纸,培养箱,饲养瓶(指管),麻醉瓶,棉花,乙醚,酒精,丙酸,培养基等。

【实验操作】(一)果蝇实验技术1. 麻醉:对果蝇进行检查时,用乙醚麻醉,使果蝇处于昏迷状态。

使用时将乙醚(2〜3滴)滴到麻醉瓶的棉花球上(注意不要让乙醚流进瓶内),麻醉瓶要保持干燥,否则会粘住果蝇翅膀,影响观察。

麻醉果蝇时,先将长有果蝇的培养瓶在海棉垫上敲,使果蝇全部震落在培养瓶底部,然后迅速打开培养瓶的棉塞,把果蝇倒入去盖的麻醉瓶中,并立即盖好麻醉瓶,待果蝇全部昏迷后,倒在白瓷板上进行观察。

果蝇的麻醉程度看实验要求而定,对仍需培养的果蝇,以轻度麻醉为宜。

但对不再培养,单单进行性状观察的果蝇可以深度麻醉,甚至致死也无妨(果蝇翅膀外展45角,说明死亡)。

检查完毕后,把不需要的果蝇倒入盛有煤油或酒精或水的瓶中(死蝇盛留器)。

2. 果蝇交配:将雌雄果蝇放在一起培养,雌蝇的生殖器中有贮精囊,可保留交配所得的大量精子,雌蝇一次交配所得的精子,足够它多次排出的卵受精,因此在做杂交试验时,雌蝇必须选用处女蝇(没有交配过的雌蝇)。

雌蝇孵出后12小时内不会交配,这个时间内把果蝇全部倒出,分出雌雄蝇,单独饲养,这时收集的雌蝇是处女蝇。

杂交时把所需品系的雄蝇直接放到处女蝇培养瓶中,贴好标签,注明两亲本的基因型及交配日期,进行培养。

7〜8天后倒掉亲本(一定要倒干净,以免亲代和子代混淆),待F1成蝇羽化后开始计算,观察性状。

可靠的计数及观察是培养开始的20天以内(再晚F2也可能有了)。

若须继续实验,观察F2,可在F1内挑出雌雄数对,另外培养,因为这次是用F1作亲本,进行个体间互交,所以这时不是处女蝇也可以。

但如要把F1雌蝇与另一品系雄蝇杂交时,还要严格地选取处女蝇,方法同上。

3. 原种培养在作新的留种培养时,应事先检查一下果蝇有没有混杂,以防原种丢失。

亲本的数目一般每瓶5〜10对,移入新瓶时,须将培养瓶横卧,然后用毛笔将麻醉的果蝇从白瓷板上轻轻扫入,待果蝇醒过来后再把培养瓶竖起,以防果蝇粘在饲料上。

原种每2〜4周换一次培养基(依温度而定,10〜15C 约4周换一次,20〜25C约二周换一次)。

每一原种培养至少保留两套,培养瓶的标签上要写明突变名称,培养日期等。

作原种培养温度可控制在10〜15°C,培养时避免日光直射。

果蝇在适宜条件下会产子代,在肉眼能看到幼虫时就可把亲本倒掉,几天以后,新的成蝇便产生。

待成蝇有了足够保种的数量后,要调换培养瓶,作为下一代的亲本,继续培养。

原种果蝇培养遇到的麻烦是饲料发霉。

发霉的原因很多,如用具没有灭菌,空气污染,亲本不及时倒掉,都会引起饲料发霉。

严重的霉菌污染会影响果蝇的生长。

饲料中加丙酸可以抑制霉菌,但并不能完全制止。

发现培养瓶中有少量霉点时可用烧过的解剖针挑出。

若大量霉菌污染,可把果蝇全部倒在一个消毒过的空指管中,让它活动2〜3小时,换一支指管,再活动1〜2小时,而后倒入一支新的培养瓶中继续培养,这样可以防止霉菌污染。

原种保存遇到的另一个问题是混杂, 几个不同品系的果蝇在一起培养,一定 要防止混杂。

培养瓶的塞子要做得紧些,不使果蝇逃出。

调换培养瓶时,要防止 果蝇飞散。

外逃的果蝇要打死。

发现了混杂的原种,要根据原种果蝇的全部特征, 挑出数对雌雄蝇饲养,进行筛选直到完全没有分离为止。

这样做,费时费力,只 是在不得已时才采用。

一般混杂时,只要方便,可以重新引种,将混杂种弃去。

(二)果蝇杂交实验(1果蝇的性状观察、性别鉴定及饲养。

(2) 选取杂交亲本中所用的母本必须是处女蝇。

刚羽化的雌蝇在12h 内一般 无交配能力。

在杂交前放出亲本培养瓶中的所有成蝇, 每隔10〜12h 收集一次羽 化的成蝇,并将雌雄蝇分开饲养。

收集处女蝇数量的多少根据需要而定。

(3) 麻醉接种 用黑身果蝇与三隐果蝇杂交,正反交同时进行。

即三隐早x 黑身黑身早x 三隐$。

将所选处女蝇按品系分别麻醉,按不同杂交组合分别选取雌、雄蝇各 6〜10 只移入杂交瓶中,为了防止昏迷果蝇被培养基粘住,可将培养瓶放倒, 将果蝇置 于瓶壁,待其苏醒后再将培养瓶直立,贴上标签:将杂交瓶放在20r 〜25C 恒温箱内培养。

(4) 培养7〜8d ,倒掉杂交亲本(倒掉的果蝇最好处死)。

(5) 再过4〜5d ,F i 代成蝇出现,观察F i 代性状是否和预期结果一致。

(6) 收集6〜10对F i 代果蝇放入一新培养瓶,在 20 C 〜25 r 恒温箱内继续 培养,以便观察F 2代(正反交作相同处理)。

(7) 继续培养7〜8d 后,移去F 1代。

(8) 再4〜5d,F 2代成蝇出现,开始观察并统计F 2代的性状表现类型及数目。

【结果统计分析】 (一)数据记录正交早 BBX W -m-sn x W -m-sn bb^++Y S 日期: 姓名:1•分离定律图谱分析P:F1:F2:理论比值: 实际正交数量:比值: 反交数量:1F自交BB Bbb '---- *----灰体黑体31780326932.90175982701 BB (灰体)X bb (黑体)TBb(灰体)比值:2检验自由组合定律图谱分析 正交:P: 灰体焦刚毛(BBX sn X sn )X 黑体直刚毛(bbX +Y )F1: BbX +X sn X BbX sn YF2 :BBX +X sn BbX +X sn BBX sn X sn BbX sn X sn bbX +X snbbX sn X sn+ +BbX YBBX YBBX sn Y BbX sn Y+bbX YbbX sn Yk---------- V --------- fk----- * ---- '灰体直刚毛黑体直刚毛灰体焦刚毛 黑体焦刚毛 理论 比值:3 : 1 :3:1实际数量:4243 1494 3560 1199比值:3.54:1.25:2.97 :1反交:P: 黑体直刚毛(bbX +X + )X 灰体焦刚毛(BBX sn Y )F1: BbX +X sn X BbX +YTF2 : BBX +X + BbX +X + BBX +X sn BbX +X sn + +bbX XBbX +YBBX +YBBX snYBbX snY2.81bbX +X snbbX +YbbX sn YJk> \JLJY灰体直刚毛黑体直刚毛灰体焦刚毛黑体焦刚毛理论 比值:9 : 3 :3 1 实际数量:5807 2003 1791 698比值:8.32:2.872.5712检验伴性遗传图谱分析正交反交P :(雌白眼) X X +Y (雄红眼)X +X + (雌红眼)X X w Y (雄白眼)11F1:+ wX X(雌红眼)Fw X X Y(雄白眼)X +X W +(雌红眼)XX +Y (雄红眼)理论: 1 : 11 :1 实际:25 |:16301 : 29F2 :X +X wX W X WX +YX w YTX +X + X +X wX +YX w YyyVy雌红眼雌白眼雄红眼雄白眼 雌红眼 雄红眼 雄白眼理论1 : 1 : 1 : 12 1 : 1 实际 3069 : 2583 : 2537 : 230751352747 :196524连锁交换定律利用正交数据进行统计可知,表型++s n和w m+个体数目最少,应是双交换产物,由此可以推论,基因sn 一定位于中间,而三基因的相对顺序是w sn m三点测交结果统计染色体图33.4 ---------------------------理论连锁图【分析及讨论】1. 分离定律的验证:果蝇的体色是一对独立遗传的常染色体基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