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韵学

音韵学

第一章一、音韵学的对象二、音韵学的形成与发展三、音韵学的学习方法教材、汉语音韵讲义、广韵、韵镜、王力文集——汉语音韵学、汉语史稿音韵学第一章绪论一、音韵学的对象:1.音韵学:又叫声韵学,是分析研究汉字的字音和它的历史变化的一门学科。

2.汉字: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字:字形——字音——字义斜(xie—xia)——邪、写、姐、爷、也、野乌衣巷口夕阳斜、青山郭外斜、不能改——语音是发展变化的,且是有规律的,同一批字的变化。

还与容光共憔悴、还看今朝、惆怅还依旧、拂了一身还满、音韵学就是研究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汉字读音及其变化。

二、音韵学与语音学的区别:1.语音学:研究人类语音的生理(发音器官)和物理(声学特征)现象和特点,这些特点既有个别的(汉语语音学、英语语音学),也有共性的(普通语言学)2.音位学(音系学):音的辨义作用,只有个别的音位学音系学的发展——part &sport3.总之,语音学是对语音的客观描写,音韵学是研究语音系统的科学,只能是特定语言的,三、音韵学的形成和发展1.小学:中国古代研究语言文字的学问。

·周代贵族子弟八岁入小学,教之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周礼·保氏》·汉代,研究文字的学问叫“小学”·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将小学分为:训诂之属、字书之属、韵书之属汉字——字义:训诂——《尔雅》、《方言》、《释名》——字形:文字——《说文解字》、《玉篇》——字音:音韵——《切韵》(隋代)、《广韵》、《集韵》2.韵书:始于魏晋,最早记载的韵书——三国李登《声类》、西晋吕静《韵集》现存最早《切韵》(隋代)3.音韵学的分部:·今音学:中古音,以《切韵》系韵书为对象,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的语音体系。

·古音学:上古音,以《诗经》用韵和谐声字为依据,研究先秦两汉语音。

·等韵学:宋元以后,以等韵图为对象,分析近代语音系统·另外,有人主张“北音学”,以《中原音韵》系列韵书和韵图为对象,研究近代语音。

4.音韵学重点:今音学(广韵学),音韵学是韵书产生以后才成为小学的重要部门,《切韵》上推古音,下系现代语音,因而是整个音韵学的基础。

四、音韵学的学习方法1.原则:树立语音系统的历史演变观,古今音有别。

“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陈第(明)——《毛诗古音考》2.要求:具备现代语音学、音系学基础知识3.方法:建立系统的概念:利用方言进行古今音的比较五、音韵学的功用:1.更深入地了解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g、k、h与j、q、x 拼合关系的互补性·m只做声母,不做韵尾;ng只作韵尾,不作声母;n既作声母又作韵尾·声调为何叫阴平、阳平、上声、去声2.懂得古今语音演变规律,进一步掌握现代汉语语音的结构规律·普通话r声母的来源3.有利于做好现代语音的规范化工作4.调查方言、推广普通话5.学习研究古代汉语和汉语史6.对古代文学、文献学的作用新冠(guan一声)病毒、中小学的古诗词注音——符合古代语音演变规律——审音工作阿房宫——a还是e第二章基本知识一、现代汉语语音系统1.汉语是以音节为主的语言,组成音节最重要的三个要素,是声母、韵母、声调。

2.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3.元音:气流从肺里出来,振动声带,在通过口腔时没有受到任何阻碍所形成的音。

4.辅音:气流从肺里出来,不一定震动声带,在通过口腔时受到一定阻碍所形成的音。

5.音节:是由音素构成的语音片段,是听感中可以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汉语中一个音节表现为一个汉字,每个音节都有声母、韵母和声调。

6.音节结构:规定一个语言音节组成的基本原理,同时剔除那些难以合乎此基本原理,但无法被此语言接受的音节形式。

(C)+(V)V+(V/N)n/ng不作声母,m不作韵尾(C)声母,辅音,但不能是,(v)介音,只能是i、u、y(V/N)韵尾,只能是i,u或n,必须为有v,主要元音()表示可以有可无7.从汉语的音节结构出发,将一个音节分成前后两段,前段为声母,后段为韵母,把贯通整个音节的音高变化称为声调。

8.声母主要由辅音构成,但辅音并不都是声母;韵母主要是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声调是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声母是音节的第一个音素,每一个字都有声母,多数情况下辅音作为声母,也有的音节元音开头叫零声母。

·声母与辅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辅音从语音学角度;声母从音韵学角度划分。

·音素二、普通话的声、韵、调1.声母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韵母:分为韵头和韵(身),韵又分为韵腹和韵尾,韵腹是核心3.普通话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55 35 214 514.汉语普通话音节结构特点:·汉语音节由一般1-4个音素符号组成·元音占优势地位·可以没有辅音,且辅音不能单独出现·必须有韵腹和声调5.近人对汉语语音结构的命名:·唐钺起舒纵收·刘复头颈腹尾神·现代声母韵头韵腹韵尾声调第二节反切一、反切之前的标音方法1.譬况法: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表示读音,注音很不准确,且无统一术语,难以理解。

2.读若、读如:也属于打比方,即:读得像某字之音,仍不能准确表示读音。

3.直音:用一个汉字为另一个汉字注音,某音某,直接用同音字来读,比譬况准确,但有时找不到同音字,同音字是生僻字,如刀—舠。

4.反切:是一种汉字注音方法,用两个汉字注出另一个汉字的读音,是建立在中国古代对汉字字音结构基础之上。

1)反切的原则:反切上字只取声母,不计较它的韵母和声调;反切下字只取韵母和声调,不计较声母。

2)产生的时代:大约兴起于汉末,最初叫反或翻;唐人讳反字,遂改为切字,都是拼音的意思。

《颜氏家训》:“孙叔然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

至于魏世,此事大行。

”事实上,反切出现应在孙炎之前,且不是一人所创。

3)反切产生的背景:佛经的推广和佛经翻译4)双声叠韵和联绵字:双声—声母相同;叠韵—韵腹+韵尾相同反切就是利用双声叠韵的原理,反切要求更严格。

反切上字双声,反切下字叠韵。

5)反切产生的意义和价值:与此前的注音方法比起来,反切是一大进步;反切证明,证明人们已经能对字音进行分析;可以把一个音节分析成声、韵、调三个部分,这正是音韵学的基本要素。

韵书的产生表明人们已能做到整个语音体系的整理。

6)反切的局限:用字不统一;不能顺利切出今音——下字与被切字声调一致,今声调不同;上字与被切字声母一致,今声母不同。

阳平切阴平:公,古红切;刀,都劳切原因:语言大发展。

又如:鸡,古奚切。

鸡j,古g7)反切的改良:丁度(宋)《集韵》、吕坤(明)《交泰韵》、潘耒(清)《类音》、李光地《音韵阐微》。

上下字用本呼的字,即:上下字同呼;上下字尽量用零声母字,上字尽量用无韵尾字;阴平切阴平、阳平切阳平(元以后);反切用字尽量统一。

《广韵》古寒切vs 《音韵阐微》歌安切第二章:音韵学的基本知识第一节声母一、国际音标辅音表1.与汉语辅音表的发音部位差异较大——前者主动发音器官,后者是被动发音器官。

二、声、纽、声纽的概念1.声母:声,又叫纽或者声纽2.字母:声母的代表字。

(由于没有拼音或音标,只能用汉字来表示某个声母。

)3.字母不同于反切上字,字母用字比较固定t—都丁多当得德冬(反切上字)t—端母(字母)·字母的理解:“帮”代表[pang] 称作“帮母”“滂”代表[p/h] 称作“滂母”4.现存最早德字母表:唐—《归三十字母例》、《守温韵学残卷》·清浊:全清:清不送气塞音、塞擦音、擦音次清:清送气塞音、塞擦音全浊:浊不送气塞音、塞擦音、擦音次浊:浊鼻音、边音、半元音·清浊与声调:清声母为阴调,浊声母为阳调清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清(全清、次清);浊(全浊、次浊)狭义——清(全清);浊(全浊)第二节和韵母相关的概念一、现代语音学对元音的分析:1.区分舌面元音的三个因素:·舌位前后——前、央、后·舌位高度——高、半高、半低、低(开口度)闭元音、半闭、半开、开·唇形——圆唇、不圆唇(展唇)2.主要概念:1)韵母:由韵头、韵腹、韵尾构成,三者都相同才是同韵母。

不区分声调。

2)韵:韵腹、韵尾相同,声调也相同。

《广韵》以后的韵书也多使用《广韵》系统的标目,如《平水韵》106韵,某些韵已经合并,但也使用《广韵》韵母,因而古今韵目之间有一定联系。

3)韵类:是韵书中反切下字的分类,它反映一个韵里面不同韵母。

如东韵,分红和弓韵类它是关于韵的最小概念,既区分声调,又区分韵头。

4)韵部:既不区分声调,也不区分韵头,只要求韵腹和韵尾相同。

5)韵摄:将韵尾相同,主元音相近的韵归为一摄。

它是关于韵的概念中的最大概念,不区分声调,不区分韵头,韵腹相近,韵尾相同即为一摄。

中古十六摄:3.韵头的分类:开合1)中古的韵头包括:i、u、iu2)开口:凡韵头不是u或者不以u作主元音的,就是开口3)合口:凡韵头是u或者u作主要元音的,就是合口4)iu韵头后来发展为y韵头,加上无韵头,两呼变四呼。

只要韵母中有u就是合口(韵尾的u除外),没有u就是开口。

开合本质上是圆唇与否的区别。

4.四呼:明代,梅膺祚《字汇》已经有了四呼的名称,但分类不够标准。

清代,潘耒《类音》专门从发音时嘴唇的形状角度来分析开齐合撮四呼。

6.阴阳对转:阴、阳、入三类韵尾间互相转化(传统将入声韵归入阴声韵)11)对转:主元音保持相同,韵尾发生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之间的变化。

如:an—a ;ei—en;at—a2)旁转:主要元音的发音部位发生变化,韵尾不变。

如:ai—ei an—en at—et第三节等韵图一、等韵图:1.古代等韵学家编制的一种声、韵、调配合表,最初用来分析韵书中的反切。

2.等韵学:古代音韵学家通过分析韵书中的反切,用图表的方式来体现汉语音的结构。

二、韵图的排列:声母与韵的排列方式不同1.《韵镜》2.《切韵指掌图》三、等的概念:1.“等”是等韵学的一个基本概念,也是音韵学的核心。

·“等”首先关乎韵母,是分析韵母的区别。

·“等”是介音(u)和主元音的区别·韵分四等,但并非每个韵都四等俱全·韵母的区别体现在开合和等两个方面最早关于等的概念是守温的《韵学》残卷,既分重轻,也分等。

四等结合开合两呼的差别,可以分出八个韵母。

介音:Φ/ i / u分等:洪大第一、二等无介音/u主元音的开合程度尖细第三、四等有介音i/iu介音不同不同开合:有无u——同开合:有无i——一二/三四、一三/二四2.开合与轻重·开——重·合——轻·等韵图中开合不同图,既有u介音的和没有u介音的韵母不在同一张韵图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