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题阅读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主题阅读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四(下)第一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康川学校张秀花单元主题:祖国的千山万水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祖国千山万水”这一专题,编排了单元导语、四篇课文和语文园地。

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内容,提示学习要求,布置学习任务。

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它用诗一般的语言展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画面,语言叙述具有文学色彩,感染力强。

安排的课文依次是:《古诗词三首》、《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

其中前三篇是精读课文,每篇课文后有2--3道思考练习题,(第一题,引导朗读、背诵,侧重语言的积累;第二题,重视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第三题,加强词句训练,重视积累)后一篇是略读课文,课文前面安排了“衔接语”,明确提出了这篇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

为了体现文本交流,在第二、三课中用泡泡形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质疑问难能力。

园地中还安排了与主题相关的口语交际、习作训练、日积月累、宽带网和学生自查自测、复习巩固的词语盘点。

教学目标:1.明确单元主题内容和学习要求,掌握学习方法;2.认识24个生字,会写29个生字,准确听写语文园地中的词语,根据教材目标能准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日积月累”和第一、二课中自己喜欢的段落;默写第一课、“日积月累”;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的方法感知古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4.了解语言表达特点,模仿第二课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5.领悟按浏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复述双龙洞的景观和天山景物的特点;策划一份春游方案;6.按一定顺序学写校园某一处的景物,并突出其特征;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理解古诗词意思;用相同句式仿写语段,领悟写作方法,感受大自然的美;策划一份春游方案;按一定顺序学写校园某一处的景物,并突出其特征;听写词语,巩固积累,技能练习基础上培养孩子们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整体设计思路:用单元导读、精度课文、群文阅读、口语交际、习作批改、回顾拓展“六课型”(14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依据:以单元主题为指引,课文案例做铺垫,阅读拓展作积累、口语交际丰素材、习作训练来提升、回顾拓展练技能。

教学流程:单元导读型(1课时)指导方法:自主默读单元导语,明确主题内容和学习方法及要求。

以问题“课文写了哪些自然景物”为导航,让学生逐文阅读,围绕主题感知了解课文内容,板书各篇课题及能反应主题的关键词(本单元是景物描写),形成单元知识框架。

比如:《古诗词三首》中写了鸟、云、山、湖光、秋月、洞庭湖周围的山水、红日、江水、江花;《桂林山水》主要写山和水;《记金华的双龙洞》写了内洞、外洞及他们之间的狭窄空隙;《七月的天山》写了水、树、花;语文活动中的“日积月累,宽带网”又是对本主题的拓展延伸。

通过谈感受、说体会总结概述单元主题形成的内涵思想,让学生明白作者写作意图和描写侧重点,激发他们爱景观、爱自然的情感。

实施过程:一、解读导语、引入主题。

教师解读单元导语部分,指导学生运用文段中的关键词来总结概括本单元的专题内容,明确学习内容及要求方法。

二、逐文阅读、感知内容。

围绕问题“本篇课文写的是哪个地方的哪些自然景物?”(局部感受)《古诗词三首》1.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找出古诗词中描写的自然景物。

2.向全班同学说说你找到的自然景物。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浓缩词语并板书。

(说不完整的地方学生作补充)《桂林山水》1.浏览全文,看看本文写了哪个地方的哪些景物?(明确:桂林的山和水)2.找出写桂林山水的段落和句子,作相应标注。

3.汇报阅读成果,教师做相应板书。

(整体感知)《记金华的双龙洞》1.自由阅读全文,找一找课文写了那个地方的那种景物?(明确:浙江金华双龙洞)2.双龙洞具体指哪两个洞?(内洞、外洞)3.找出相应的段,并在段前标明“内洞”和“外洞”字样。

4.在内洞和外洞之间作者还写了哪处景物?相应段落前做标识。

(孔隙)《七月的天山》1.快速浏览全文,看看课文写了那个地方的那种景物?(新疆天山)2.自由阅读课文,找找作者写了天山的那几处景物?三、交流感受、概括主题内涵同学们,读了这四篇描写景物的文章,联系板书说说你的感受吧!(整体感悟)板书设计:单元主题:“走进祖国的万水千山”课题景点景物《独坐敬亭山》敬亭山众鸟、孤云、敬亭山《古诗词三首》望洞庭洞庭湖秋月、湖面、山水《忆江南》江南红日、江花、江水《桂林山水》桂林水、山《记金华的双龙洞》浙江金华外洞、内洞、孔隙《七月的天山》新疆天山山、水、树、花语文园地祖国各地沙漠、落日等大自然真美啊四、布置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素材积累,搜集“宽带网”的名山图片。

教学体会:单元导读是以“感知整体”,“体验局部”“感悟整体”的模式设计,采用块状结构进行教学。

为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更多余地和空间。

在本节课中,我围绕主题为每一篇课文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携领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阅读空间广、内容多,任务轻、负担小。

课文解读型(7课时)内容分析:三篇精读课文,要通过重点句段的反复朗读、咀嚼品味,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那富有诗情画意的江南山水,那充满神奇色彩的天然溶洞,那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

通过联想和想象,融入自己的情感,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对于精彩的语段,要熟读成诵,积累优美的词语。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及时积累的学习习惯。

在学习古诗词中,通过“三读一联想”指导学生理解古诗词意思。

一读----找出诗词中所描写的自然景物,随机认识生字和词语;二读----看注解,说出这些景物的特征,理解词语,诗句的意思;三读----联系画面,加上合理的想象理解整首诗词的意思,走进作者心灵,和他一起感受美丽的自然风光;《桂林山水》这篇绝世写景佳作,通过“五读、二找、一展”法来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一读,找出浏览桂林山水的原因和感受;二读,找出写桂林山水特点的句和词;三读,感悟丽江水安祥地安静的绝伦之美基础上,理解句子特征并仿写语段。

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第三段。

配乐朗读课文第四段,扣住“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用音频和图片、视频,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

五引读,桂林的水真静啊,学生自然跟读,一直到课文结束,一气呵成,全部背诵下来。

最后,教师一起和学生当一次导游,介绍“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丽画面,学生兴趣盎然,不但运用课文里的语言,还增加上自己的语言,不仅描绘出了山水环绕,倒映水中,云雾迷蒙、山间红花、江上小舟的连绵不断,还抒发了学生对桂林山水喜爱有加的浓浓情感,真是一举多得;在《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游记时,由于课文中的生字比较多,因此用检查预习方式集中学习为好。

在理解课文内容时,先指导学生画出作者游览双龙洞的示意图,后研读分析洞口、外洞、内洞的特点,学习作者为突出这些特点的具体性所用的描写方法;最后要求学生任选双龙洞中的其中一处景点用导游介绍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说话,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学略读课文《七月的天山》时,紧紧抓住课文最后一段来理解。

运用衔接语,学生指导学生找出能概括课文内容的句子,出示句子,将它换一种说法。

联系问题“春天的花园”是一副怎样的画面?感悟天山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之美、天山密林的幽静之美、天山深处的繁华之美,感受奇特的新疆天山风光。

目标实施过程:《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一、插图导入出示课文插图,设置问题:你知道图片中的这座山叫什么名字?山对面的这位又是谁呢?(板书课题、作者及所处朝代)学生读题,一边读,一边看注解,结合插图教师简单介绍背景。

(出示课件)二、理解词句、想象画面1.男女分读诗的前后两句,看看作者在哪里看到了什么?2.指名回答,补充评议。

(要求把这些景物说的具体、完整)3.自由朗读,边读边看注解,说说你对每句诗句的理解。

(逐句理解,适时点评补充)4.集体朗读,想想从画面中你所看到的景象?(全面理解基础上整体理解)三、吟诵诗词,体验诗情1.自由吟读。

(感情节奏指导)2.展示吟诵。

(个人、小组)3.讨论:读完古诗你最想说什么?望洞庭一、揭题感知出示课件: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板书课题,齐读解题。

出示教学挂图,观察图片学生试着介绍洞庭湖的景色。

(学生相互补充)二、吟读理解试着背诵这首古诗。

(指明背诵)男女分句背诵,参阅课文注解,根据插图试着理解诗句意思。

播放录音,出示插图,一边聆听,一边感知画面,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把看到了景物说出来。

在交流中体会诗人的心情。

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理解"两相和"的意思。

三、感悟赏析本首诗中,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好在哪里?这样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忆江南一、温故导入1.背诵前两首古诗。

(指明2-3个小组背诵后全班集体背诵)《忆江南》是一首词,题目就是这首词的词牌名。

你还知道哪些词?揭示课题,理解作者。

“忆”就是回忆,古诗中作者在回忆谁呢?出示课件,理解作者及古诗的写作背景。

三、读文理解1.集体齐读,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回忆江南?江南的美具体表现在哪里?2.指名读,读准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旧:从前。

曾:曾经。

谙:熟悉。

胜:超过,胜过。

3.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结合图片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整首词的意思。

4.指名看图说出意思,诵读领悟词义。

3.联系词的写作背景,讨论:作者还可能在回忆谁?为什么?四、合作学习,展示交流五、强化巩固、拓展提升1.梳理内容,根据板书指导感情朗读和背诵。

2.抄写或默写古诗词三首。

六、以文带文任选一首,自由创设情境,合理想象景致,将古诗词变成一段二三百字的优美文段。

板书设计:《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唐李白唐刘禹锡唐白居易鸟飞尽月明景云独闲孤独寂寞湖静美丽忆只有山山美人教学体会:叶圣陶曾说:“诗词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

”对小学生而言,以“画”为契入点,引导学生从诗词想象这幅画,补白这幅画面,拉近学生和诗词的距离,让诗词焕发新的活力,是学生理解诗词意思,体会感悟作者思想感情的捷径之路。

比如在上《独坐敬亭山》时,初读后学生很容易找出诗中“鸟、云、山”这三种景物。

但对于他们的状态和特征学生很难理解,不防通过视频、画面、音频来增加景物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打开学生所有感官,为合理想象奠定基础,为理解、体会、感悟诗词意境挖沟修渠,保驾护航。

转换位置,根据自己看到、想到的画面为诗词配一段优美的文字,又将画面转换文字。

这样把文字转化为画面,又把画面转换为文字的训练使学生有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相关主题